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银马解毒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银马解毒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金银花的绿原酸和甘草的甘草酸铵总含量作为选择指标。结果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醇沉浓度、加水量;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1h,煎煮2次,醇沉浓度为40%。结论按优选的工艺条件放大试验,工艺稳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咽炎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三因素对水提工艺提取成分提取率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醇沉前水提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三因素对醇沉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加水量对水提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48 h。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芩杏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 ,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 :B >A >D >C(A为加水量 ;B为煎煮次数 ;C为煎煮时间 ;D为醇沉浓度 )。最佳提取条件为 :加水 12倍 ,煎煮 3次 ,每次煎煮 30min ,醇沉浓度为 6 0 %。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彭燕  张洪  文为 《中国药师》2006,9(10):924-925
目的:优选益宫散结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问、加水量及醇沉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醇沉浓度为50%。结论:优化后的提取方法稳定,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加味生化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水苏碱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为A>B>C>D(A为煎煮次数,B为加水量,C为煎煮时间,D为醇沉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12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60min,醇沉浓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弱视明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含量、总多糖的转移率、出固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煎煮工艺;以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第1次1.5h,加8倍水;第2、3次分别为1.0、0.5h,加5倍水;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5,醇沉浓度为50%,静置时间16h。结论:该工艺简便,制成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暑热宁合剂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暑热宁合剂水提醇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煎液和醇沉液中葛根素的含量;以葛根素提取率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同时考察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入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 h;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结论优选的方法可为暑热宁合剂提取醇沉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廖庆文  马莉  金城 《中国药房》2010,(43):4078-4080
目的:优选左金丸生物碱部位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得膏率以及三者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确定醇沉浓度。结果:最佳提取精制工艺为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70%乙醇沉淀。结论:该提取精制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补气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考察醇沉条件。以药材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以丹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水提取70%醇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90 min,按1∶10加水。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90 min,共煎煮2次,按1∶8加水。结论:该生产工艺方法可行、稳定,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白及胶提取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崇义  吴杨  李国忠 《安徽医药》2004,8(6):406-408
目的探讨白及胶最佳的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水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前冷浸时间、加水总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白及胶得率为指标,考察醇沉时白及水提浓缩液的浓度(药材重量/药液体积)、白及水提浓缩液的含醇量对出胶率的影响.结果白及胶最佳提取工艺是提取前冷浸1 h、加水总量是26倍、煎煮次数2次、煎煮总时间4h;醇沉时白及水提浓缩液的浓度为1:5(W/V)、白及水提浓缩液的含醇量达70%.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科学,白及胶得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颗粒的水提醇沉制备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水提醇沉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醒脑益智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依次为:加水量(A)〉煎煮次数(C)〉醇沉质量分数(D)〉煎煮时间(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1C3D2,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醇沉质量分数为50%。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2.
强力咽喉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忠  谢崇义  吴杨 《中国药房》2005,16(17):1293-1295
目的:优化强力咽喉饮的提取工艺。方法:分析处方药材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确定以芳香水得量作为蒸馏工艺的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以水提取物中含固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前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配制工艺。结果:收集3倍药材量的蒸馏液为蒸馏工艺的最佳芳香水量;最佳水提工艺为煎煮前冷浸2h、加水总量为药材的15倍、煎煮3次、总煎煮时间为3h(每次1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3.
张治蓉  黄勇  郑林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房》2012,(35):3297-3299
目的:优选荭叶软胶囊中荭草、山楂叶的提取工艺。方法:分为水提取和醇沉淀2个步骤,均采用正交试验,以异荭草素+荭草素、金丝桃苷的转移率,总固体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水提取工艺;以异荭草素+荭草素、金丝桃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相对密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8倍药材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h;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醇沉浓度为65%,放置12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荭叶软胶囊中荭草、山楂叶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消斑膏方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消斑膏方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参数。方法以出膏率为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三因素,使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选出消斑膏方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经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加水量5倍,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制备工艺参数可行,质量符合要求,是制备消斑膏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陈壮  岳桂华  黄敏  黄小鸥 《中国药房》2012,(31):2911-2912
目的:优选芪七连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芪七连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h,醇沉浓度为65%,醇沉24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芪七连胶囊。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选乌三颗粒剂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乌三颗粒剂中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乌三颗粒剂中水溶性成分的煎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干浸膏收率和大黄素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考察影响本方中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的4个因素分别为: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结果:加生药材的10倍量水、浸泡60 min、煎煮3次、每次煎煮60 min为最佳方案.结论:此方法适用于乌三颗粒剂中水溶性成分的煎煮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