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代谢,抑制肝糖输出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噻唑烷二酮药物、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FFA释放抑制剂、降压药等许多种类的药物,还有开发研究中的许多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增敏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胰岛素增敏剂的类型、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较有前景的一类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增敏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主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的药理及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药物在IR动物模型的应用情况,将之分为5个类型:①遗传型。②高脂或高果糖喂饲诱导型。③2型糖尿病-肥胖(2型DM-Ob)型。④糖皮质激素诱导型。⑤雄激素-睾酮诱导型。除遗传性糖尿病-肥胖-IR模型外,高脂及高果糖喂饲诱导IR动物模型,经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确认,是IR研究中最确切的动物模型,但也易受某些降脂或抑制食欲药的干扰。目前,国内对IR机制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尤其是在中药及其方剂方面。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R)见于2型糖尿病(T2DM)、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高血压等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发病机制,改善IR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收集近年关于改善IR的临床报道,从胰岛素增敏剂、ACEI/ARB两方面对其改善IR的机制与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胰岛素增敏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小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4):24-28
<正>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简称β细胞功能)受损构成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36例经双胍类及磺脲类加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口服,1次/日,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餐后2h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餐后2h胰岛素(FINS、P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FBG、PBG、FINS、PINS、HbA1c。下降,IR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轻微,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联合其他类型降糖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等逐渐成为NAFLD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近年NAFLD的临床治疗研究,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概况,借以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国内外献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结尊:胰岛素增敏剂的研制、应用进展迅速,可增强2型糖尿病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对血糖和血脂的控制,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 95%以上 ,对人类生命健康有极大危害。目前认为 ,胰岛素抗性 (insulinresistance ,IR) ,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性降低 ,可能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缺陷 ,增强胰岛素作用可能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因此开发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成为关注的焦点。噻唑烷二酮类 (thiazolidinediones,TZD)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口服胰岛素增敏剂 ,它与磺酰脲类、双胍类及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不同 ,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 ,通过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 ,抑制肝糖输出而增加胰岛素敏… 相似文献
11.
12.
糖尿病是我国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疾病,因此了解掌握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是一类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可激活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调节某些胰岛索反应性基因的转录作用,使靶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增强,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并从后者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高嘌呤饮食制造高尿酸血症模型,制模成功后分组,给予治疗组饲料中添加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格兰素史克公司出品)0.8mg/kr/d。各组治疗观察12周,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相应饲料。检测大鼠血尿酸(UA)、血糖等,ELISA法检测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光镜观察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血糖、UA、MCP-1、8-iso—PGF2d、TNF—α明显下降(P值均〈0.05、0.01)。大鼠肾脏病理显示改善。结论: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试验大鼠血糖、UA、MCP-1、8-iso—PGF2α、TNF—α等,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血液中镍纹样蛋白(METRNL)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3个月诱导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给予罗格列酮治疗1个月,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罗格列酮对小鼠糖耐量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METRNL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肉、肝脏、白色脂肪、棕色脂肪、脑、脾脏、肾脏等组织中METRNL的表达,以及棕色脂肪中线粒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改善了高脂饮食动物的糖耐量,同时血液中METRNL浓度也显著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和肾脏组织中METRNL的表达,对肌肉、肝脏、白色脂肪、脑、脾脏的METRNL表达没有影响;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利酮可能通过提高棕色脂肪和肾组织的METRNL表达升高血清METRNL水平,提示METRNL可能参与了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凤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98-198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药物,包括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以及其他的胰岛素增敏剂药物。本文详细综述了各类胰岛素增敏剂药物的药效,毒副作用,论述了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所谓“胰岛素增敏剂”,就是可以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类降糖药。那么,噻唑烷二酮类是如何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目的的呢?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发病原理主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胰岛素增敏剂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发病原理主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常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马来酸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罗格列酮马来酸盐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性过氧化酶增殖激活γ受体(PPAR-γ)激动剂。它通过刺激肌肉的葡萄糖无氧代谢和抑制肝脏糖原异生作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本文介绍了它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和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