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及内耳病变的常见症状,对伴发后循环缺血的眩晕患者,通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但对于一些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对其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我科收治的孤立性眩晕患者35例,结合BAEP及相关检测,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过时了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60年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首先被神经科接受和使用,并逐渐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科、骨科、五官科、老年科以及中医科广泛运用,许多患都因头晕或眩晕而被冠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缺乏标准,对之处理更是杂乱无章,毫无规范可言,导致大量医疗资源浪费,而真正的患又未得到正确的防治。因此,澄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概念、规范诊断治疗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我们近期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2009-11~2010-08应用前列地尔与红花注射液治疗50例VBI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但近年由于职业因素导致青年人群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易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1]。我院内科于2008-10-2011-10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者60例,起效时间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增加卒中的发生率,严重者可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头昏、头沉或头痛、记忆力减退,亦有伴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因此,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致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尽快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我科于2004-06~2008-06应用天麻素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999-2008年共收治VBI患者60例,年龄50~70岁,平均58.6岁.临床诊断标准归纳为[1](1)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ehemia,VBI)为老年人常见病,以眩晕、耳呜及恶心、呕吐等主观症状为主要表现,但除了眼球震颤外客观体征较少,头部CT及MRI检查亦常无明显异常所见: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ll—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则可为此类患的诊断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我院2002年1月-2003年8月对83例临床诊断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相似文献   

10.
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存在概念和标准含糊不清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有以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取代VBI的倾向。PCI性单发性眩晕作为PCI的常见首发症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更为严重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现对PCI性单发性眩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呕吐为主要表现,且起病突然,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缓解困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趁势。作者在实践中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a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mion ise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 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 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常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及视力障碍等症状。尤其眩晕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此前对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多采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循环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同时,VBI的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粘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成为多次复发乃至继发椎基底动脉系统(VBA)卒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金纳多注射液与全天麻胶囊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治疗方法较多,我们采用金纳多注射液与全天麻胶囊联合治疗VBI,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06~2005-12住院的VBI患者85例,全部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2]:(1)突发眩晕、视物旋转,倾倒或身体不敢活动,伴或不伴耳鸣、恶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中老年人多见,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目前治疗以药物为主。我院近两年以动态超声波配合药物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椎基底动脉系统因各种原因发生供血不足时,能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以头晕最常见,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笔者自1998年11月以来,运用自拟晕清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发作性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常见症状。若眩晕与其它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症状同时出现,或伴脑干和/或小脑梗塞症状时,诊断多无困难。当仅出现孤立性眩晕发作时,往往与累及内耳的良性疾病难以鉴别。作者分析1974至1978年间神经耳科门诊84例血管性眩晕患者的资料,着重探讨孤立性眩晕的发生机理及与梗塞的关系。84例患者均进行神经耳科检查、定量前庭功能试验及限震图检查。部分患者行CT 及MRI 检查。16例进行后循环动脉造影,7例表现为与梗塞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