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为麻风病治愈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粤西地区156名麻风病治愈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康复村周边161名60岁以上村民对照。[结果]测试麻风病治愈者156人,周边村民161人。2组评分,生理功能分别为53.56、68.54(P〈0.01),生理职能分别为33.49、54.35(P〈0.01),躯体疼痛分别为51.88、62.65(P〈O.01),总体健康分别为42.84、53.26(P〈O.01),情感职能分别为56.52、69.02(P〈0.01),活力分别为55.96、56.44(P〉0.05),社会功能分别为55.85、56.68(P〉0.05),精神健康分别为58.21、59.10(P〉O.05)。[结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麻风病治愈存活人员生活现状与需求,为提高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对江都市麻风病治愈存活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江都市现存活麻风病治愈人员685人。其中,男性占72.12%,60-80岁的占74.16%,20.88%单独居住;畸残率为36.06%,30.37%部分或完全失去自理能力;14.89%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7.81%参加各类医疗保险;愿意进康复村居住的占10.66%。畸残人员辅助用品需求率为100.00%,手术需求率为78.73%。[结论]江都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有较好的基本生活保证,麻风病康复村容量有待扩大,致残人员相关手术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麻风病治愈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研究工具,对粤西地区8个麻风病康复村156名麻风病康复治愈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麻风病治愈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周边村民;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60岁以上治愈者低于60岁以下治愈者;影响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结论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改善麻风病治愈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对于维护其身心健康和康复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春市农村村民对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认知及使用现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增强村民对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认知、扩大农村医保使用范围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26名村民进行入户调查以及访谈,相关数据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名村民全部参保,村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各类内容的认知为"了解"者占6.3%~65.1%,"不了解"者占7.9%~42.9%,对报销疾病及药物范围认知不足者分别占39.0%、45.2%;分析发现年龄是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的影响因素(χ2=22.950,P0.05)。[结论]广东省阳春市农村村民对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的认知结构不全面,报销使用程度不高,应广泛传播"治未病"思想;落实宣传细节,普及药物、疾病报销范围;合理设置医保定点。  相似文献   

5.
陈曦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07-1108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食物中毒防治知识,以便采取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漏报、误报。[方法]2004年10~12月,对海安县24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9名医务人员,知道发生食物中毒时一定要报告的占92.93%,全部明确食物中毒报告责任人的占20.20%,知道发现食物中毒时应立即报告的占90.91%,知道食物中毒报告对象的占86.87%,知道食物中毒定义的占87.88%,知道食物中毒分类的占51.52%,知道食物中毒与传染病关系的占24.24%,知道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原则的占80.81%,知道对病人采取的措施的占90.91%,知道病人救治措施的占76.77%。[结论]海安县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食物中毒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曲靖市医学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情况,为今后艾滋病(AIDS)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3月,对曲靖市医学专科学校大一、大二2 8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 778人,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56%。AIDS知识总知晓率,男生为80.63%,女生为74.51%(P<0.05);大一学生为69.93%,大二学生为80.93%(P<0.05)。调查2 778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成的占6.19%,表示反对的占78.80%;有52.70%的人表示愿意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提供帮助;知道安全套使用正确方法的占8.10%。[结论]曲靖市医学专科学校学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380名在校大学生对麻风病的认知情况,建立Excel文档录入数据、利用SAS软件导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麻风病的总体知晓率为94.21%,不同专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χ2=20.150 6,P<0.01),95.53%的学生认为康复者是需要关心的.结论 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需要提高,尤其是在行动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区全面开展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病例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城区1986~200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8年麻风病新发病例合计61例。其中,1986年14例,1987年5例,2000年1例,2002年4例,2004~2008年分别为3、2、1、3、2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发现时年龄46.07±16.28岁,发病时年龄43.11±16.26岁。61例中,门诊被动发现的占83.61%;发病型别少菌型(TT、BT)占60.66%;4例出现Ⅱ级畸残。[结论]南宁市目前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各项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凋查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380名在校大学生对麻风病的认知情况,建立Excel文档录入数据、利用SAS软件导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麻风病的总体知晓率为94.21%,不同专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X^2=20.1506,P〈0.01),95.53%的学生认为康复者是需要关心的。结论大学生对麻风病康复者的认知态度需要提高,尤其是在行动方面。  相似文献   

10.
姚秀梅  苗满仁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5):F0002-F0002,625
[目的]了解晋中市医院临床医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2004年4月对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09名从事各科临床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能正确回答3条传播途径的74人,占67.89%;知道污染器械误伤后处理的为13人,占11.92%;知道窗口期定义的为44人,占40.37%。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接受态度:100.00%的人认为最好别遇到艾滋病病人,有34.86%的医生怕传染自己,但也有25.68%的表示如果患者是AIDS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结论]当前晋中市市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临床诊断、发病机理以及防控知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曲靖市某磷酸盐厂排出“三废”中的氟对周围人群影响情况。方法当地疾病控制与监督部门于1998年对该厂周围的虹桥、耿屯、望城、螃蟹坡4个村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尿氟>3 mg/L检出率分别为1.72%、23.44%、33.33%,16.13%。发现低年龄组患氟斑牙比较严重,4个村检出率分别为45.16%、64.52%、72.73%、81.25%,而高年龄组患氟骨症比较明显。结论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该厂废气排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开江县农村居民慢性浅表性胃炎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浅表性胃炎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在开江县每个乡镇随机整群抽取3个行政村,对3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以隐血珠试验初筛、电子胃镜和病理切片检查进行确诊。[结果]调查46738人,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277例,患病率为4.87%,标准化患病率为4.77%,20个乡镇标准化患病率为4.71%~4.81%(P〉0.05);患病率男性为4.16%,女性为5.53%(P〈0.01);30~39岁为4.91%,40-49岁为5.15%,50~59岁为5.70%,60~69岁为4.33%,70岁以上为1.89%。[结论]开江县30岁以上农村居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病率为4.87%,男性低于女性,中青年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2002年麻风患者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贵州省近年来麻风患者及治愈者的婚姻状况、劳动生活能力、经济收入等生存状况。方法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对全省所有登记病例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全国统一的调查表。结果13034例调查对象中,农民占91.19%,<18岁学龄人群仅有13.01%现在学校就读;12816例达到法定婚龄的患者,其中男性未婚率明显高于女性,麻风村内患者又明显高于家庭治疗患者(P<0.01)。村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家庭治疗患者。麻风患者人均年收入仅为全省农村的1/2,全国农村的1/4。结论贵州省麻风患者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尤以麻风村为甚,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体系,并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减少社会对麻风的恐惧与歧视,才能使其真正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桓台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方法]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全县所有饮用水井工程按统一表格进行调查登记。[结果]我县1991年以前共建291处降氟改水工程,病区村改水率100%,现已报废停用112处,占38.49%,工程运转基本正常179处,占61.51%,其中水氟含量合格134处,占74.86%,荆家镇和起凤镇水氟含量不合格率最高。从1992年至今新建工程172处,工程运转基本正常146处,占84.88%,采集水样112处,水氟含量合格91处。占81.25%。检测27处非病区工程,水氟含量合格24处,占88.89%。[结论]我县有25万多人又重新喝上了高氟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积极探求措施寻找低氟水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现方式,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统计,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期、畸残和费用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39岁发病较多,占42.28%(52/123);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各占44.72%(55/123);在5种发现方法中,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畸残率和费用最低。结论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是我国麻风病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为巩固防治成果,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的能力;将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作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后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广东省不同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差异.方法 利用WHOQOL-BREF问卷对粤东、粤西、珠三角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并以社区老人作为参照,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生存质量总评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总体差异(F =23.78,P<0.001),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76.46±14.76)分、粤东(69.74±6.12)分和粤西(55.33±21.63)分,社区老人(78.77±12.36)分高于各地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4个领域中,生理、社会、环境领域在不同地区间均存在总体差异(F值分别为12.85、13.67、10.46,均有P<0.05),尽管心理领域总体在各地区间无差异,但Q5(生活有乐趣)、Q6(生活有意义)及Q26(有消极感受)均存在总体差异.麻风畸残对生存质量存在影响(F=9.23,P=0.001),但Ⅰ级畸残和Ⅱ级畸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257).结论 各地区麻风村休养员生存质量存在差异,但均低于社区人群,我们应进一步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有效干预.麻风畸残降低生存质量,应加强对麻风病人的畸残防护,不断提高麻风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和农村公共厕所卫生与设施状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梅州市采用现场询问和入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00个公共厕所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00个公厕,城市水冲式占82.00%,农村三格式占56.00%;给水方式为自来水的占97.00%;城市点与农村点公厕室内地面平均面积分别为60.59 m^2、33.46 m^2,蹲位数分别为13.26、7.16个;公厕内便器材质为陶瓷的占93.00%,地面为瓷砖的占91.00%;自然通风的占58.00%;城市点公厕卫生和管理状况明显优于农村点公厕;公厕的防滑设施、蹲位面积及数量设置比较合理。[结论]广东省公共厕所整体条件尚可,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公厕的卫生和管理水平欠缺,政府应加大公厕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8.
王世震  杨孝义 《职业与健康》2014,(17):2481-2483
目的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普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患者,加速毕节市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方法政府参与,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开展村民和学生皮肤病检查,发现麻风病确诊和可疑病例逐级上报,并对2012年1—6月的普查结果和2013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召开县(区)级以上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会议24次,举办233期培训班,村民走访82629人,村民和学生皮肤病检查率分别为94.03%和92.64%,报告麻风病可疑线索1984条。2012年与2013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情况比较:多菌型(MB)、2级畸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发现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消除麻风病危害普查能有效发现麻风病例,麻风病疫情仍较严峻,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麻风病早期症状监测和麻风病知识宣传,实施政府行政干预,通过主动走访、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报病奖励等方式,及时发现、诊断及规则治疗麻风新病例,减少传播,消除麻风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麻风病联合化疗与单用氨苯砜治疗的远期效果,佐证麻风防治工作中实施联合化疗方案的重要性。[方法]本文以荆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先后采用2种不同治疗方法治愈的450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治愈、复发、畸残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联合化疗(MDT)和418例单用氨苯砜(DDS)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愈后联合化疗患者无1例复发,单疗患者复发率2.87%;联合化疗患者畸残率为21.88%,单疗患者54.54%。[结论]联合化疗技术方案明显优于单用氨苯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