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糖尿病性眼表病变包括结膜微血管瘤、干眼、角膜上皮损伤和角膜知觉减退等,这些疾病均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对眼表的破坏作用包括角膜神经损伤、角膜上皮结构和功能异常、泪液质和量改变、降血糖药物影响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不同角膜保护剂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将2019-01/2020-01本院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HPMC组、SHSCS组和BSS组,各30例30眼,HPMC组和SHSCS组术中分别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钠(SHSCS)覆盖角膜表面避免角膜干燥,BSS组术中使用平衡盐溶液(BSS)不断滴眼保持角膜湿润。手术前后分别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观察对比其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k,1mo,BSS组相比HPMC组、SHSCS组,SⅠt明显增加,BUT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1wk,HPMC组相比SHSCS组BUT明显缩短(P<0.05);术后3mo,三组患者SⅠt、BUT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BSS组相比HPMC组、SHSCS组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均P<0.05);术后1wk,三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HPMC、SHSCS均可以保护角膜,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临床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角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糖尿病患者眼表受损害的情况。方法:对40例(80眼)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5例(50眼)无糖尿病者(年龄匹配)做眼表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有82%的患者主诉眼干涩和异物感,对照组为44%;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BUT分别为4.49±1.95s和6.76±4.11s(t检验,P=0.000)。糖尿病组的SchirmerⅠ试验值为4.48±2.68mm,明显低于对照组6.28±3.65mm(t检验,P=0.003)。Schirmer值<5mm者,糖尿病组占65%,对照组占30%(χ2=15.09,P=0.000)。角膜荧光素染色:糖尿病组阳性率为56%,对照组为26%(χ2=11.39,P=0.001)。糖尿病组的杯状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结论:糖尿病也容易引起患者的眼表损害,会诊时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眼表疾病诊治的新概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10余年来,随着“眼表(Ocularsurface)”与“角膜缘干细胞”等新概念的提出和被普遍接受,以及对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进行的广泛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由此设计和创新了许多新的手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相...  相似文献   

5.
张少维  毛晓春  李琴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5-187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及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表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7-01/2019-01我院收治的190例19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无糖尿病的ARC患者230例2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OSDI评分、BUT、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变异系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wk,1mo OS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OSD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BUT,SⅠ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BUT对比,观察组BUT更低,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k,1、3mo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术后1wk,1mo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改变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伴有糖尿病的ARC患者手术耐受性低,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泪膜稳定性与基础泪液分泌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并且其特征较无糖尿病的ARC患者更加明显,临床应加强术中以及术后保护角膜内皮以及眼表面组织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手术切口对眼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司  李一壮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9-1721
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术眼角膜知觉的减退、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眼部不适症状,以及手术切口对泪膜产生的影响。我们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及处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期待对临床上白内障手术方法的选择,降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状态的变化。方法:纳入2014-04/12于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74例100眼。按照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史分为两组, A组:有3 a以上糖尿病史患者,34例50眼;B组:无糖尿病史患者40例50眼。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第1d,1、2wk,1mo,观察比较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fluorescent, FL)、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 test,SⅠt)及角膜内皮细胞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FL评分、BUT值、SⅠt值、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内皮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干眼症状均明显重于术前(P<0.05)。 A组术后各时间点FL评分和SⅠt值均明显高于术前,BUT明显短于术前( P<0.05);B组术后1d,1、2wk时FL评分和SⅠt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1 wk时BUT明显短于术前(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均大于术前,A组术后2 wk开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术后1 wk开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显著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间比较,术后1mo时各指标变
  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大于单纯白内障患者,临床上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境烟草烟雾(enviromental tobacco smoke,ETS)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TS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ETS干预,ETS干预组进行ETS干预,每天2次,一次30 min,干预12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干预后摘取小鼠角膜组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ETS干预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TS干预组干预12周后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干预前泪膜破裂时间和FL评分差异均不明显(均为P>0.05)。FL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完整,角膜染色呈阴性;ETS干预组整个角膜上皮荧光素着染区域明显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PM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PM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并于干预后7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结果 干预后4d、7d,A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B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明显分别减少和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后7d,A组FL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后7d,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4±1)层,而B组上皮细胞层数为(7±1)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整个角膜FL着染明显增加,角膜表面上皮细胞层损伤,层数增厚.结论 PM2.5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2型患者的眼表改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表改变。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0例100眼及非糖尿病对照者30例60眼,分别进行常规眼科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知觉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①角膜染色程度增加:糖尿病组阳性率为60.0%,高于对照组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47,P<0.05);②角膜知觉下降:糖尿病组为36.0%,高于对照组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4,P<0.05);③BUT值缩短:糖尿病组BUT值<10s者为64.0%,高于对照组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9,P<0.05);Shirmer值降低:糖尿病组Shirmer值<5mm者为24.0%,而对照组均大于5mm(χ2=8.471,P<0.05);④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66,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以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角结膜上皮损害。  相似文献   

12.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70-2173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对近视患者眼表形态及泪液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20名(40眼),年龄为(11.8±1.8)岁,屈光状态为(-2.37±0.82)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矫治近视,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膜形态、泪液基础分泌量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各测量参数均产生了明显变化。①近视度数(等效球镜):戴镜后近视度数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1周后变化趋于稳定。②角膜形态:平均角膜曲率和角膜偏心率(e值)在戴镜后均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均有效降低(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戴镜后出现升高,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P〈0.05);以上参数均在戴镜1周后趋于稳定。⑧TBUT:戴镜后TBUT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之后变化趋于稳定。④泪膜的脂质层形态:戴镜前以流水型和彩条型为主(70%),戴镜后变成以大理石型和流水型为主(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80%、95%、90%、62.5%)。⑤泪液基础分泌量:除戴镜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外(P〈0.05),其他时间与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角膜上皮染色: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较戴镜前增多.其中以I级染色为主(戴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7.5%、40.0%、47.5%、52.5%、47.5%)。⑦相关性分析:在各随访时间点,TBUT均随着脂质层厚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P〈0.05):角膜上皮染色越严重,TBUT值越小(P〈0.05);戴镜前后SRI变化量与TBUT变化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角膜塑型镜引起近视度数下降和角膜曲率变平坦主要发生在戴镜后1周内。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未明显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量,但泪膜稳定性下降,泪膜脂质层趋向变薄,戴镜后角膜上皮受损、前表面形态改变和不规则性增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角膜神经漩涡结构的形态特点以及与眼表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眼表检查的451例(836眼)患者资料,共计分析1262人次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和上睑睑板腺形态均由眼表综合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获得,角膜神经漩涡图像由激光断层扫描系统(德国海德堡公司) Rostock 角膜模块获得,图像大小为400 μm×400 μm。每眼获取的角膜神经漩涡图像不低于5张。结果 本研究观察到2种神经漩涡形态:螺旋状漩涡和网状漩涡。在本次观察结果中,螺旋状漩涡占65.9%,网状漩涡占34.1%。漩涡有3种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和无方向。以顺时针方向最多见,占81.2%。随访期内,漩涡神经沿其漩涡方向发生旋转式位移,但其形态类型和方向不发生转换。双眼角膜神经漩涡的形态类型及方向大多相同。螺旋状漩涡眼的下睑中央泪河高度[(0.19±0.07)mm]较网状漩涡[(0.21±0.07)m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时针漩涡眼的泪膜破裂时间[(4.34±1.94)s]比逆时针漩涡[(3.76±1.66)s]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睑板腺缺损评分[(1.94±0.83)分]较逆时针漩涡[(2.23±0.76)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神经漩涡结构存在2种形态和3种方向,以顺时针多见。神经沿其漩涡方向进行旋转式位移,不发生形态和方向的逆转。不同漩涡形态、方向伴随不同的眼表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2% HPMC)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将我院2017-03/2018-0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107眼)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平衡盐溶液(BSS)组,HPMC组纳入57眼,术中角膜表面均匀覆盖2% HPMC; BSS组纳入50眼,术中不断向角膜上滴注BSS。所有患者手术前1d及术后7、30、60、90d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白内障术后7、30、60d,与BSS组术眼比较,HPMC组术眼BUT明显延长,且CFS着色点明显减少; 术后7d,HPMC组SⅠt值明显低于BSS组,术后30、60d时HPMC组SⅠt值高于BSS组(P<0.05)。术后60d,HPMC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BSS组BUT、SⅠt、CFS结果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2% HPMC对ARC伴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有一定保护作用,术后60d泪膜稳定性各项指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病变进行临床观测,旨在探讨糖尿病眼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寻找检测和控制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可行方法。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5例,50眼为病例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匹配)25例,50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角膜敏感度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虎红染色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所有实验结果量化后,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敏感度下降、BUT值缩短、SchirmerI试验值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结膜粘膜退变及坏死细胞增多,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加重而加重。糖尿病患者角膜敏感度的下降以周边角膜更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是引起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角膜敏感度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检查,有利于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2型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方法: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100只正常眼(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 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54.2%)较对照组(17.0%)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8.48±4.34mm)较对照组(13.73±4.79mm)降低,BUT(6.78±4.08s)较对照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19.6%)较对照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80.03±40.38/mm2)较对照组(132.14±33.01/mm2)明显降低,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眼部主要影响角膜和视网膜。玻璃体切割术的普及使糖尿病角膜病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高血糖可通过改变角膜形态、代谢和生理影响角膜各层次结构,影响角膜上皮、角膜神经、泪膜,甚至影响角膜内皮和结膜的正常功能,导致角膜上皮迁延不愈,持续性水肿,复发性糜烂,角膜神经敏感性下降和泪膜改变等。现笔者主要探讨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实验性治疗药物,希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唐彦慧  周炜 《眼科研究》2009,27(5):416-41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角膜结膜上皮改变的情况及其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5例(50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50眼)健康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印记细胞学(IC)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年龄、DM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清E-选择素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DM组的BUT值、SchirmerⅠ值、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着色率、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级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和鳞状上皮化生的级别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DM患者泪膜功能和角结膜上皮均有损害,且血清E选择素水平高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愈明显,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程度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