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并掌握内耳发育的基因调控,对研究内耳毛细胞的再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内耳发育期间,由耳基板发育为耳囊、耳囊向听觉结构和前庭器演化、感觉前体细胞区建立、耳蜗螺旋器形成等各个期间已发现的主要相关基因,总结基因间形成的调控网络,并将重点放在耳蜗发育方面.  相似文献   

2.
耳蜗毛细胞损伤后如何再生及恢复其听功能是现今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为调控参与内耳毛细胞调控的基因、干细胞移植、生长因子诱导、内耳前体细胞向毛细胞分化等。对于螺旋器中支持细胞在内耳发育、耳蜗毛细胞损伤后保持听觉上皮完整以及毛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关注较少。本文就支持细胞在内耳发育、毛细胞损伤后的作用等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活性氧与内耳毛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内耳疾病中均可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毛细胞凋亡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的表达调控,而活性氧也在耳蜗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活性氧与内耳组织损伤、内耳细胞凋亡及其相关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3D-FIESTA序列在先天性内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FIESTA序列对38例内耳畸形患者进行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结果 38例(62耳)内耳畸形中耳蜗畸形31耳,前庭畸形28耳,半规管畸形32耳,前庭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21耳,内耳道神经发育异常29耳。结论 3D-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内耳道及内耳迷路的先天发育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SOX10基因(性别决定区盒基因,SRY-box 10)是调控神经嵴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人类SOX10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嵴性疾病,如以耳聋及色素异常为主要表型的Waardenburg综合征。近年来发现SOX10在内耳发育早期即广泛表达于耳板及耳囊,且其突变可导致不同程度内耳畸形。本文重点讨论SOX10基因在内耳发育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其在内耳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内耳结构相当复杂,包含壶腹嵴、囊斑和Corti器三类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感受器,壶腹嵴和囊斑分别感受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Corti器感受声音.其精细的三维结构是如何发育形成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目前不完全清楚.从听板到听囊到内耳发育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外形的形成,感觉上皮的分化等.在发育过程中,有多达几十种基因参与,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精细、准确地差异表达,并以此决定各感觉器官、感觉上皮的分化发育方向.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成员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及其下游调节基因Smads就是这样的基因.BMPs在内耳发育的相当早的时期--听板即有表达,参与内耳发育的调控.现就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各种疾病、噪声、耳毒药等所致感音神经性聋,其实质均在于内耳毛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以往研究表明在生后正常哺乳类动物内耳耳蜗内、外毛细胞是不能再生的。但是,科学家经过听觉系统基因调控研究,发现了毛细胞分化、再生的特有的调控基因,文章已发表在“科学”和“自然(神经科学)”、“发育”、“神经科学”、“发育机制”等杂志上,引起国际上的关注。现将其结果和意义短评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内耳发育过程中,信号分子和局部的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对于感觉上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对毛细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阐明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必将为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和毛细胞再生的生物学过程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可以为人类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这些信号通路与内耳发育有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内耳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加入携带报告基因的病毒悬液,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48小时后,培养组织生长良好。Bac-GFP联合丁酸钠可以高效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同时并没有改变Corti器的正常结构。结论新生大鼠离体内耳组织转基因培养法是内耳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一种可行方法。杆状病毒可以在体外高效、安全、快速的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希望成为内耳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内耳毛细胞发育过程中,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参与了重要的调节。其中Atoh 1基因是毛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因子,其对毛细胞分化起正向调控作用;而Hesl和Hess则起负向调控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毛细胞的发育。此外还有其他的转录因子,如Id、neurogenin、NeuroD等在毛细胞发育中也起着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后导致高频感音神经性聋为其常见的并发症。放疗可以引起耳蜗外毛细胞形态学改变,放射性内耳损伤机制可能与耳蜗感觉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及耳蜗微循环障碍相关,近来有学者发现Prestin蛋白可能参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放射性内耳损伤防治方法也很少。本文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内耳损伤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内耳损伤的特点、机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内耳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周期蛋白参与了听觉上皮的发育调控,其中包括内耳细胞发育中的增殖、分化等过程。在哺乳动物耳蜗发育的相关研究中,深入认识有关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及其作用,以及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均显得极为必要。为此,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耳力学是生物力学在听觉医学的一个分支,包括中耳力学和内耳力学,主要探索机械力的作用对中内耳传音的影响,其研究热潮的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如基底膜调谐的灵敏性、非线性、耳蜗主动特性、耳声发射(OAE)现象等,这些研究内容后来逐渐被我们熟知。1980年"主动"耳蜗概念的问世,促使科学家们认为对听觉中的一些新发现、新理论有必要进行一次国际性的研讨,1983年国际性高端会议——“听觉力学”(mechanics of hearing, MOH)研讨会应运而生,十多年后集中反映中耳研究进展的“中耳力学研究与耳科学”(Middle-Ear Mechanics in Research and Otology, MEMRO)会议也随之诞生。目前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很少,因此有必要向国内学界介绍这些国际会议概况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内耳畸形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多采用配戴助听器及手术进行治疗,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内耳畸形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方法。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在先天性内耳畸形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中的应用及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内耳畸形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原因之一,其发生与遗传、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出现停滞、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根据Sennaroglu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前庭水管扩大和Mondini畸形最为常见。内耳畸形表型多样,致病基因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内耳的发生和发育过程,导致不同的表型。本文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胚胎病理学、临床分类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在正常听觉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中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形态、生理、耳蜗机械特性和听觉反应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近况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的高分辨率CT(HRCT)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先天性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患者的HRCT表现.结果:共11例患者,耳蜗未发育4例,共腔畸形2例,耳蜗未未分隔型3例,耳蜗不全分隔型2例.内耳道底骨质缺损8例.所有患者患侧乳突气化和发育程度与对侧一致,前庭窗处都有软组织影.结论: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患者常存在内耳道底骨质缺损.前庭窗是脑脊液由内耳进入中耳腔的好发部位.HRCT能为先天性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胚胎9天到20天的胎鼠,≤17天取胚胎头,≥18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蜗平行于蜗轴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内耳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5蛋白在小鼠胚胎10~20天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10天,听泡发育,胚胎12天听泡下部有蜗管始基形成并开始发育。胚胎18天,蜗管发育了2圈,形成了可以辨认的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开始分化。Smad5在小鼠内耳胚胎发育全程均有阳性表达,且表达比较广泛,尤其早期在整个听囊均有表达。在胚胎15~17天.主要集中在即将发育成基底膜听觉感受器的部分。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前庭膜等也有表达。结论Smad5参与小鼠耳蜗胚胎发育全过程,它可能为听觉的发生所必需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脊椎动物内耳的发育分化及毛细胞增殖现象的研究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已较为公认的四种调节内耳发育和耳蜗细胞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寻找因机械性损伤和/或耳毒性药物引起听毛细胞受损所致的听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进行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脊椎动物内耳的发育分化及毛细胞增殖现象的研究状况,并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已较为公认的四种调节内耳发育和耳蜗细胞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寻找因机械性损伤和/或耳毒性药物引起听毛细胞受损所致的听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进行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