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寿》1997,(7)
老年人搞好自我保健,可以减缓衰老进程,焕发新的活力,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我认为应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一、食不过饱 《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本草纲目》指出:“饮食不节,杀人顷刻。”告诫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不可食之过饱,更不宜暴饮暴食,否则,会使人致病甚至死亡。但是,生命有赖于饮食营养,为此也不可过饥,不然,日久又会因营养不良而致病。怎样才能恰好适量呢?《东坡养生术》中说:“已饥方食,未饱失止。”清  相似文献   

2.
饮食不节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十分重视饮食养生调理。 不可暴饮暴食 《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刚(月真)满闭塞。”饮食过量会使肠胃负担骤然加重,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时还会诱发胃炎、肠炎、胃扩张、胰腺炎、胃穿孔等。宋代张杲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这种观点符合现代医学对脾胃虚弱等患者所主张施行的“少量多餐制”。 进食定时定量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修真秘要对主张:“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  相似文献   

3.
降糖神糊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东方药膳》2003,(9):6-6,17
食物调养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历代医药学家十分重视食品对人体营养与保健的双重作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书中就明确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耳。”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在其《脾胃论》中也特别强调饮食调养对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认为“饮食所伤,百病由生。”所以他的治病方法,首先在于饮食调养。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巨著《本草纲目》中将大量日常食用的蔬菜、瓜果、鱼肉列为药物,指出其保健与为药物,指出其保健与治疗的功用。历代关于食疗专著也不少见,如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南唐陈…  相似文献   

4.
<正>“民以食为天”,饮食关乎人的健康,食物的冷热对人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那么,应该如何遵循科学的冷热饮食之道呢?古人对饮食养生的认识很早,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还要调寒热。《灵枢·师传》中“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的就是饮食寒温要适中。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也谈及饮食中的冷热之道,主要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冷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冷热要适宜。  相似文献   

5.
中外古今善养生者无不把饮食养生视为赢得健康、长寿的必要前提。因为营养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生命又是营养存在的形式。《管子》载:“起居适,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民间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谚语如:“少吃香,多吃伤”;“饥不暴食,渴不狂饮”;“忧多伤身,食  相似文献   

6.
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主张:“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抗衰老、延寿命,经常饱食则使人早衰,对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7.
对维护健康来说,饮食有一个得法与不得法之说。得法者有益于健康,反之则有损身心。《内经》:“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就是说人体五脏可因饮食失宜而导致疾病。因此,在调理饮食中,应注意饮食中的“四宜”,即早、节、缓、淡,以使身体能够对食物较  相似文献   

8.
我们品评一种饮食或保健食品的价值,不应从珍奇名贵出发,而应着眼于是否得当,是否有节。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指出:“食饮有节”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食欲有节”不仅指饮食要有规律,还具有顺从时节的变化,病情的性质和人体强弱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有不少父母总喜欢让孩子吃得多、吃得好,认为孩子长得胖就是健康。因此,在儿童日常饮食中往往很注重安排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等高热能食物。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反而会因营养过剩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营养是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现象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所谓的“营养过剩” 就是超出生理需要,过多地摄取营养物质。我们知道,儿童饮食的营养素比例  相似文献   

10.
越人  聂勇 《健康文摘》2007,(6):33-33
一、博食博食就是对一切食物原料和酸、甜、苦、辣、成各种味道的食物都要品尝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现代营养学要求人们博取食物,混合饮食,营养互补。我国医药学历来就认为,食物有湿、热、寒、凉、平、成、酸、苦、甘、辛,以及补、泻等性味之分。如果生活中长期对食物有所偏嗜,就会使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导致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饮食之道     
元末明初的学者贾铭已届耄耋,明太祖朱元璋曾特意登门向他询问长寿之要。他回答说“要在慎饮食”,并以《饮食须知》进呈,贾铭享年106岁。我国历史上有关食物、烹饪及养生之道的文献数不胜数,其中对后代影响较大的有顾仲的《养小录》、林洪的《山家清供》以及《野菜谱》、《人参谱》、《菌谱》、《中馈录》等等。顾仲认为“余为饮食之道,关乎性命,怡之之要,唯洁惟宜。宜者,五味得宜,生熟合节,难以备陈。至于洁,乃大纲矣”。贾铭认为”饮食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从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者立兴祸患”,养生者不可不慎也。  相似文献   

12.
人到底能活多久?我国第一部中医专著《内经》记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面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人若能取法于自然法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正常,不妄想妄为,就能形体强壮,精力充沛,过百岁方尽天年。“天年”就是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老人喜欢吃"粗茶淡饭",认为饮食越清淡越好,甚至说吃素能长寿。老年人吃过分清淡的食物会使体质下降,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荤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的重要来源,人体在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每天都需要大量优质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夏启泉 《家庭健康》2006,(12):24-25
吃,很有讲究。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为了维护人体的健康,必须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食物合理搭配,营养互补、药膳调和已经是当今人们饮食的趋向,这种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的方式.称为食物的配伍。根据食药同理、同用的原理,食物的配伍关系基本上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方面包括“相须”和“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相似文献   

15.
为吃献十计     
《长寿》1994,(9)
中医古籍《内经》中记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说明了饮食起居与长寿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表明,合理的饮食和丰富的营养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形态与功能逐渐出现衰老现象,许多脏器明显萎缩,功能减弱,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影响食欲,加上消化功能降低,势必影  相似文献   

16.
人到老年宜节食。古时《诸子集成·管子·形势解》中指出:“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内经》中也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宋代名养生学家娄居中则指出:“若贪生务饱、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者也”。《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明代敖英所著《东谷赘言》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饶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由此可见,饮食养生法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养生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饮食调理:食物的选择宜全面配合和因人而异,即根据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另外要注意五味调和、寒热相宜。祖国医学将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这五种食品除了一般的营养作用外,还…  相似文献   

18.
《长寿》1997,(9)
老年人由于身体脏器功能的通行性变化,需要适时补充营养与热能。那么,以“食”养生就格外重要了。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讲:“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概括了食物对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健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又会导致疾病和早衰。老  相似文献   

19.
木子 《现代养生》2012,(11):40-40
有许多老人喜欢吃“粗茶淡饭”,认为饮食越清淡越好,甚至说吃素能长寿。老年人吃过分清淡的食物会使体质下降,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袭人体。  相似文献   

20.
饮食有节,历来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经验。中医古籍《内经》在谈到上古之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时,就非常强调“饮食有节”。所谓“饮食有节”、除饮食要守常有节外,还要注意顺从四季节气变化来调节饮食习惯。 春季是阳气升发、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发生,此时为扶助阳气,饮食上也须注意,例如:葱、荽、麦、豉、枣、花生等,即很适宜。春季是人体生理作用、新陈代谢较为活跃的时期,加上冬季蔬菜品种少,人体摄取的维生素往往不足,因此在春季的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芹菜等,这对于因冬在偏食滋补食品而致的偏热质者,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