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寻找提高周围神经再生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神经外膜剪开剥离形成袖套状,切除部分神经束,吻合时保留约1.0mm间隙。利用该方法治疗15例,修复18条神经,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5岁。新鲜神经损伤11例,陈旧神经损伤4例。正中神经10条,尺神经5条,桡神经3条。结果:得到随访的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神经外膜袖套式吻合,为神经纤维的再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微环境,能够加快周围神经的再生,提高再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文龙  董乐乐  崔成立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281-1283,1408
目的:观测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原位神经移植与自体静脉小间隙套接修复方法的疗效比较,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的左右后肢共90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侧.A组:将股神经切断3 mm作为移植段,将移植段与神经远近两断端行原位外膜吻合.V组:将股神经切断3 mm,同时切取长约5~7 mm的同侧股静脉,将神经两断端送入游离的静脉两端,断端之间留一3 mm的间隙,将神经外膜与静脉壁缝合.N组:对照组.术后16周,对股神经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测.结果:再生神经纤维均可通过A组吻合口和V组的套接间隙,A、V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及股四头肌张力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神经原位移植、自体静脉小间隙套接均可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且静脉小间隙套接修复可获得与神经原位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华  张澜  呼和  刘国栋 《医学综述》2013,19(8):1389-1392
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要优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用小间隙桥接的缝合方法给神经一个密闭的自我选择空间,以有利于神经在此间隙内形成有效再生。自体神经外膜袖套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中的一种方法,自体神经外膜作为桥接物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比其他的小间隙缝合方法更容易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间隙桥接法和神经外膜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60只SD大鼠的一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吻合(实验 组),另一侧用采用神经外膜吻合(对照组),观察神经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大鼠恢复自主活动快(40 d);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正常生长,神经干完整,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观察,小间隙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神经纤维排列有序;透射电镜观察,间隙远端再生神经与正常神经无差异。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可最大限度地修复断裂的神经,其效果明显优于神经外膜吻合法。  相似文献   

5.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为 87.1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 75 .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评价外膜、束膜及外膜加束膜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从2006年2月~2010年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外膜、束膜及外膜加束膜等缝合法修复周围损伤神经152例,共168条神经,对有随访结果的80例共86条神经作总结。结果:经术后6月~4年的随访评定。优良率挠神经89.47%、尺神经79.41%、正中神经76%、绯总神经67%、坐骨神经50%、其中外膜、束膜、外膜加束膜缝合法的优良率分别是82.5%、88%、86%。总优良率为79.06%。经统计学处理不同缝合法疗效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不同修复时间: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各组间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个月和3~6个月内修复疗效明显优于其它2组。结论:临床资料表明、无张力无创伤的显微外科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中,有较大的优越性。但不同的缝合技术在本组中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应用传统对端外膜缝合在临床上目前仍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实用的方法,同时应争取早期修复、尤其6个月内神经吻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方法:首先于骨骼肌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字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是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 mm小间隙套接缝合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损伤后疼痛功能恢复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断端旋转180°后分别采用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方式,于术后2、4、5、6、8、12周观察患肢50%缩足阈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患肢2周时均出现明显的感觉减退,缩足阈值明显提高,达到15 g。4周时,两组缩足阈值均开始降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降低明显多于外膜缝合组,说明小间隙套接修复疼痛觉恢复早于外膜缝合组。术后5、6、8、12周,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缩足阈值升高至平台期[5周(12.70±5.64)g;6周(12.20±3.26)g;8周(12.31±4.19)g;12周(13.95±2.58)g];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呈下降趋势[5周(10.47±7.02)g;6周(9.42±6.86)g;8周(8.50±7.15)g;12周(8.06±5.93)g]。两组比较12周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显著低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生物套管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性损伤,能够有效地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疼痛阈值,减少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 mm小间隙套接缝合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损伤后疼痛功能恢复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断端旋转180°后分别采用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方式,于术后2、4、5、6、8、12周观察患肢50%缩足阈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患肢2周时均出现明显的感觉减退,缩足阈值明显提高,达到15 g。4周时,两组缩足阈值均开始降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降低明显多于外膜缝合组,说明小间隙套接修复疼痛觉恢复早于外膜缝合组。术后5、6、8、12周,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缩足阈值升高至平台期[5周 (12.70±5.64) g;6周(12.20±3.26) g;8周(12.31±4.19) g;12周(13.95±2.58) g];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呈下降趋势[5周(10.47±7.02) g;6周(9.42±6.86) g;8周(8.50±7.15) g;12周(8.06±5.93) g]。两组比较12周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显著低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生物套管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性损伤,能够有效地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疼痛阈值,减少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 结果 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 结论 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治疗神经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断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20例前臂及腕部断裂神经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患者的资料,术后1年进行随访,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全部病例患肢(指)浅感觉、肌力都有明显改善。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神经断裂,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明显作用。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上肢周围神经离断伤治疗与康复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2002-2007年共收治上肢周围神经离断伤6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修复方法有外膜缝合、束外膜缝合,术后辅以康复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4年,神经不全断裂缝合6例8条神经均为优。神经完全断裂无缺损端端缝合58例82条,其中外膜缝合16例16条,优良率81.2%;束膜缝合23例26条,优良率78.2%;外膜加束膜缝合19例40条,优良率78.9%。结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通过显微吻合,术后高压氧、神经治疗仪、神经营养药物与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帆  马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3):224-226,230,196
目的将神经外膜内持续恒量给予甲基维生素B12(CH3-VB12)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兔坐骨神经断伤模型,评价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青紫蓝兔30只,随机分为置管组、肌肉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将实验兔一侧下肢坐骨神经手术切断,用神经外膜吻合法恢复兔已横断坐骨神经的连续性。置管组为神经外膜内给药组,用微量泵将CH3-VB12以每只兔12.5μg.h-1的速度持续不间断泵入,24h泵入300μg,总药量为1500μg,5d后去除神经外膜内导管;肌肉组,每天每只兔1次自臀部肌肉注射CH3-VB12300μg,共5d;空白组不用任何药物。各组分别于术后第6、12周进行手术侧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横断面有髓神经纤维轴突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记数数量置管组>肌肉组>空白组;电镜下置管组再生的神经髓鞘结构完整,肌肉组和空白组再生的神经纤维有脱髓鞘改变及再生的神经纤维髓鞘有萎缩、固缩现象。结论兔坐骨神经断伤模型神经外膜内持续恒量给予CH3-VB12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效果优于肌肉内给药。  相似文献   

14.
杨帆  马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4-226,230,F0002
目的将神经外膜内持续恒量给予甲基维生素B12(CH3-VB12)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兔坐骨神经断伤模型,评价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取雄性青紫蓝兔30只,随机分为置管组、肌肉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将实验兔一侧下肢坐骨神经手术切断,用神经外膜吻合法恢复兔已横断坐骨神经的连续性。置管组为神经外膜内给药组,用微量泵将CH3-VB12以每只兔12.5μg.h-1的速度持续不间断泵入,24h泵入300μg,总药量为1500μg,5d后去除神经外膜内导管;肌肉组,每天每只兔1次自臀部肌肉注射CH3-VB12300μg,共5d;空白组不用任何药物。各组分别于术后第6、12周进行手术侧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学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横断面有髓神经纤维轴突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记数数量置管组〉肌肉组〉空白组;电镜下置管组再生的神经髓鞘结构完整,肌肉组和空白组再生的神经纤维有脱髓鞘改变及再生的神经纤维髓鞘有萎缩、固缩现象。结论兔坐骨神经断伤模型神经外膜内持续恒量给予CH3-VB12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效果优于肌肉内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技术在周围神经修复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40例48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结果:经术后6个月-3年的随访,优良率达85.4%,效果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无损伤技术,神经断端精确对合,无张力下缝合及选择好修复的时机是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1 995年至 1 999年采用自体静脉桥接中间留有小间隙 (2~ 3 mm) ,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病人 3 0例。通过一年以上随访 ,按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评定标准 ,优 1 9例 ,良 8例 ,可 3例 ,优良率达 90 % ,临床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3 0例 ,均行急诊手术 ,致伤原因为切割伤 2 4例 ,火器伤 6例 ,其中 9例有神经缺损 5~ 1 0 mm。全部手术采用自体静脉桥接中间留有 2~ 3 mm间隙修复神经断裂。其中正中神经断裂 1 4例 ,前臂及腕部 1 1例、肘以上 3例 ;尺神经 6例 ,其中肘上高位损伤 2例 ,其余 4例为腕部及前臂损伤 ;桡神经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用人发角蛋白(HHK)制成的导管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另2组切除胫神经10mm,分别用缝合线(无HHK组)和HHK导管(HHK组)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92d经电生理检查,HHK组较无HHK组功能恢复快。解剖观察发现,神经两断端之间以及HHK导管的腔隙被白色新生组织充满,人发部分消失,残余的人发易脆易断。在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大量再生的雪旺细胞和较幼稚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序排列,人发被初步降解。术后1年,人发被完全降解,神经缺损部位修复完好。结论 HHK导管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跨过10mm的缺损间隙,从而修复神经缺损。HHK是制作神经导管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②术后2周观察神经吻合口大体形态;③术后8周组织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④术后8周检测腓肠肌湿重比;⑤病理切片图像分析各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结果:①术后2周,传统缝合吻合口处黏连,疤痕组织形成;单纯小间隙缝合,无明显粘连.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吻合口处无明显粘连,小间隙外膜处变细;②小间隙缝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小间隙组相比,湿重比明显增加;③小间隙缝合+神经碎片组、单纯小间隙缝合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髓神经纤维总数、直径及髓鞘厚度均明显增加,小间隙+神经碎片组神经纤维数、直径及髓鞘厚度与单纯小间隙缝合组相比明显增加.④组织学显示,小间隙加神经碎片组与单纯小间隙组相比,神经纤维密集度增加,排列整齐.结论:神经碎片联合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发角蛋白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索用人发角蛋白(HHK)制成的导管对大段缺损的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25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对照组不接受手术;另2组切除胫神10mm,分别用缝合线(无HHK组)和HHK导管(HHK组)连接神经两断功能恢复快,解剖观察发现,神经两断端之间以及HHK导管的腔隙被白色新生组织充满,人发部分消失,残余的人发易脆易断。在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大量再生的雪旺细胞和较幼稚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序 排列,人发被初步降解,术后1年,人发被完全降解。神经缺损部位修复完好。结论 HHK导管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跨过10mm的缺损间隙,从而修复神经缺损,HHK是制作神经导管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因受周围神经本身再生特点的影响,其修复过程缓慢且难以预料.2003年9月-2007年1月本院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缝合法修复断裂的周围神经损伤27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