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诱导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以四物颗粒和芍药苷为阳性对照药,灌胃芍药内酯苷,检测外周血象、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白细胞介素-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脾脏中GM-CSF和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对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均有升高作用(P0.05),对GM-CSF含量水平亦有升高作用(P0.05),但降低TNF-α的含量水平(P0.01)及脾脏中TNF-αmRNA的表达(P0.01)。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通过对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对抗放射线辐照所致的血虚状态,提示其为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以氟西汀及逍遥丸为对照,检测体重,糖水消耗量,并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格瑞斯比色法检测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免法(ELISA)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RT-q 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 NOS)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n 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穿行次数(P0.05;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O水平(P0.05,P0.01;P0.05,P0.05);30 mg·kg~(-1)芍药苷与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 NOS m RNA表达(P0.01;P0.05);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蛋白表达(P0.05)。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为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海马NO含量以及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以痛经宝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制备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实验一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潜伏期和20分钟内扭体次数。实验二采用同一造模方法给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进行实验,记录小鼠潜伏期和20分钟内扭体次数,并检测子宫组织中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水提物组和赤芍水提物能使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且与1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水提物组的扭体次数减少(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和芍药内酯苷能使小鼠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且与5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扭体次数减少(P 0. 05)。与模型组比较,100 mg/kg芍药苷组子宫组织PGF_(2α)降低、NO升高(P 0. 05); 100 mg/kg芍药内酯苷组PGF_(2α)、Ca~(2+)降低,NO升高(P 0. 01,P 0. 05,P 0. 01); 50 mg/kg芍药内酯苷组PGF_(2α)水平降低(P 0. 05)。结论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中,白芍的解痉镇痛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苷是白芍与赤芍具有解痉镇痛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解痉镇痛作用优于赤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行为以及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氯米帕明40 mg·kg-1组、芍药苷(50,100,200 mg·kg-1)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利用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采用HPLC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100,2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可显著提高小鼠抑郁模型体温(P<0.05,P<0.01),芍药苷(200 mg·kg-1)可改善眼睑下垂(P<0.01)及运动不能(P<0.05);并可明显升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P<0.01和P<0.001)和5-羟色胺(5-HT)(P<0.05,P<0.001)含量。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赤芍、白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赤芍、白芍对血瘀证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动物模型,以丹参酮胶囊为对照药,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最大凝集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agglutination index,MAXD)、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deformation index,MAXDI)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1)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观察不同剂量的赤芍、白芍对大鼠全血黏度、MAXD、MAXDI、血清NO、血浆ET-1的影响。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清NO、血浆ET-1指标研究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赤芍高剂量组及芍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各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P0.001,P0.01);赤芍中剂量组、赤芍低剂量组及白芍高剂量组中切变率及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高剂量组MAXD、MAXDI均有显著改变(P0.001,P0.01),白芍高剂量组和白芍中剂量组MAX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白芍、芍药苷各剂量组及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NO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浆ET-1无显著差异。结论赤芍、白芍均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血黏度,芍药苷是两者起作用的共同活性成分,芍药内酯苷对血瘀证的作用不及芍药苷;赤芍对血瘀证的作用优于白芍,这与其芍药苷含量较多,而芍药苷有较强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周明  李媛媛  陈青微 《新中医》2018,50(10):14-17
目的:分析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及血虚肝郁证证候实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芍药内酯苷组及芍药苷组,每组12只,制备血虚肝郁大鼠模型,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芍药内酯苷组灌胃30 mg/(kg·d)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组灌胃30 mg/(kg·d)芍药苷,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共灌胃3周;观察大鼠一般活动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检测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生腺素(Epinephrine,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多巴胺(Dopamine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P-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环磷酸腺苷(Cydic adenosine monophosp hate,c AMP)及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5-HIAA、NE、E、5-HT、DA、PKA、BDNF、c AMP、PKA均显著降低,P-CREB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和芍药苷组大鼠5-HIAA、NE、E、5-HT、DA、PKA、BDNF及其大脑皮层内c AMP、PKA水平均升高,P-CREB蛋白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可调节血虚肝郁大鼠神经递质含量,调控大鼠机体内c AMP/PKA信号路径内相关蛋白表达,起保护神经作用,它们都是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单体提取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检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二者的补血作用及机制. 结果: 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白细胞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红细胞数(P<0.01,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30 mg·kg-1的胸腺指数则无升高作用,二者相比,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P<0.05);芍药内酯苷15 mg·kg-1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芍药苷15 mg·kg-1的胸腺指数无升高作用,二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芍药内酯苷30 mg·kg-1(P<0.01)、芍药内酯苷15 mg·kg-1(P<0.05)、芍药苷30 mg·kg-1(P<0.01)与芍药苷15 mg·kg-1(P<0.05)均能升高GM-CSF的含量.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升高IL-3(P<0.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1与芍药苷30 mg·kg-1均能降低TNF-α(P<0.01),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芍药内酯苷优于芍药苷. 结论: 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能够通过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血虚状态,且芍药内酯苷对造血负向调控因子的作用更强,与芍药苷协同发挥作用,是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阐明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配伍机制。方法观察芍药甘草汤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总苷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性耳肿胀,在75~3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和鸡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跖肿胀。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甘草总苷的抗炎作用优于白芍总苷,但镇痛效应弱于白芍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抗炎镇痛作用明显弱于芍药甘草汤总苷。结论芍药甘草汤总苷具有明显抗炎和镇痛作用,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 AMP、c 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 AMP、c 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 AMP水平降低、c 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 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 GMP水平(P0.05)。结论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葛志伟  贺庆  林云径  程翼宇 《中草药》2008,39(3):378-380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杭白芍药材与饮片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3种成分的量.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0.05%磷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l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芍药内酯苷在0.131 ~ 1.31μg,芍药苷在0.425~4.25 μg,苯甲酰芍药苷在0.086~0.576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芍药内酯苷96.6%(RSD为1.2%),芍药苷98.7%(RSD为2.3%),苯甲酰芍药苷97.4%(RSD为1.7%).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适合杭白芍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并且杭白芍药材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量高于饮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皮酚和芍药苷不同配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给予不同配比的丹皮酚和芍药苷,观察其对心梗面积、心电图ST段和肌酸激酶(CK)、血栓素B2(TXB)2的作用。结果丹皮酚100mg·kg-1组及含有丹皮酚100mg·kg-1的两个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梗死占全心面积的百分比(P0.01),丹皮酚50mg·kg-1+芍药苷50mg·kg-1组和丹皮酚50mg·kg-1组也可降低梗死占全心面积的百分比(P0.01或P0.05);而单用芍药苷的两个组则未表现出显著作用(P0.05)。除芍药苷25mg·kg-1组外,各给药组对结扎导致的ST段的升高有降低作用;对心电图ST段和CK、TXB2的作用与对心梗面积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丹皮酚在一定剂量下对结扎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与配伍后相当。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芍中芍药苷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晓玉  尚诚  王雅亮  张彬  曲海波 《中成药》2005,27(3):350-351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作用;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1].白芍中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通称为白芍总苷(TGP).白芍总苷中芍药苷含量较多.目前大孔树脂吸附已成功用于芍药苷的纯化.金曙光[2]利用DA201树脂、硅胶及乙酸乙酯等多种载体及试剂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提取物白芍总苷含量为70%.本文试验中利用X型树脂一次吸附与解吸附过程,提取物中的芍药苷即可在30%以上,白芍总苷在70%以上,整个工艺流程短,污染少,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 ng·m L-1,2.0~2000 ng·m L-1,回收率均大于80%,日间RSD≤10%,日内RSD≤11%,RE在-4.9%~2.4%之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89±0.27)、(0.97±0.37)h;t1/2为(1.97±0.63)、(2.25±0.59)h;Cmax为(301.3±96.8)、(122.9±42.2)μg·L-1。AUC0-t为(1495.1±521.2)、(688.5±222.9)μg·h·L-1;AUC0-∞为(1541.1±548.0)、(720.1±241.0)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浓度的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及其所含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00 mg·kg~(-1)),白芍总苷低(100 mg·kg~(-1))、中(200 mg·kg~(-1))、高(400 mg·kg~(-1))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8∶3)低(66 mg·kg~(-1))、中(132 mg·kg~(-1))、高(264 mg·kg~(-1))剂量组。各组按0.01 mL·g~(-1)灌胃给药,1次/d,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5%CCl_(4 )(0.01 mL·g~(-1))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17 h后取血,取材。测定血清中ALT,AST,TBIL,ALP,γ-GT,TBA水平及肝组织中SOD,MDA,GSH-Px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芍总苷给药组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ALP,γ-GT,TBA水平,升高肝脏组织匀浆上清中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结论白芍总苷及其所含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红梅  刘晶  李可意 《中成药》2007,29(11):1707-1710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功能,为临床常用补血药,其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缺糖和缺氧以及增加冠脉流量和解除血管痉挛等药理作用[1~3]。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ea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作用;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1]。白芍的主要有效部位为白芍总苷,其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约占70%以上,药理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镇痛、解痉解热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芍萸复方对血虚小鼠芍药苷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芍萸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失血法制备血虚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小鼠灌胃1小时后血中芍药苷的浓度.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ng/μl.正常对照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为63.8±2.45ng/μl,血虚模型组为117.84±6.35ng/μl.结论:血虚证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正常小鼠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虚肝郁证大鼠海马c GMP含量及其合成酶s GCα2、s GCβ1和水解酶PDE2A、PDE5A、PDE9A m RNA表达与芍药苷的干预作用。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40mg/kg芍药苷组、20mg/kg芍药苷组,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共造模21d。治疗结束后,取脑组织,剥离海马,采用格里斯法(Griess法)测定NO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测定c GM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 PCR)检测s GCα2、s GCβ1、PDE2A、PDE5A、PDE9A m RNA的表达。结果: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的NO、c GMP含量升高且s GCα2、s GCβ1、PDE2A、PDE5A m RNA的表达增加(P<0.05,P<0.01),40mg/kg芍药苷能够降低NO、c GMP含量(P<0.01,P<0.001)且下调其合成与分解酶的表达。结论:芍药苷能够降低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NO、c GMP的含量,且下调s GCα2、s GCβ1、PDE2A、PDE5A m RNA的表达,其机制与芍药苷影响合成酶与水解酶的变化有关,从两个方面综合作用保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