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30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270 mgI/ml)、C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300 mgI/ml)及D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270 mgI/ml),各25例;均采用40%ASiR算法和FBP算法混合图像重建。测量并分析各组门静脉期图像相同部位CT值、CNR、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按4分制对所得图像进行总体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D组与A组比较,腹主动脉CT值、肝实质CT值、CNR腹主动脉、CNR肝实质、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组CTDIvol分别为15.73±5.59、15.34±4.20、12.57±2.55、11.23±2.57,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4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 kVp)结合低碘含量(270 mgI/ml)对比剂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且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流速对比剂、低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3.3 ml/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腹部至小腿8个ROI及周围肌肉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图像噪声),计算CNR及S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碘注射量、血管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CTDI和DLP分别为(3.57±0.64) mGy和(429.26±97.60)mGy·cm,对照组分别为(7.23±0.86)mGy、(918.15±173.53)mGy·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平均碘注射量为(22.49±2.03)g,对照组(33.48±2.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实验组8个ROI的平均血管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80 kV管电压、3.3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联合迭代算法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keV成像技术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 前瞻性选取体质量指数为25.15~34.91 kg/m2的9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为能谱扫描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和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对两组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CNR和SNR。对胆囊动脉行VR、MIP及CPR。由2名观察者分别独立评价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显示胆囊动脉的平均最佳keV值为(60.62±5.85)keV。A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但两组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04、0.773),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08)。结论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并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采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软件P3T-PA进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将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按随机表分为两组:P3T组(n=40),采用P3T-PA个性化对比剂注射软件,常规组(n=40),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测量各级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下肺动脉基底支、右下肺动脉基底支)CT值及CT值标准差(SD)、左心房CT值(LACTv),计算肺动脉主干(MPACTv)CT值与LACTv差值(MPACTv-LACTv)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NR、CNR,记录对比剂注射流速、用量及扫描延迟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各级肺动脉CT值、SD值、MPACTv-LACTv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3T组和常规组对比剂注射流速、扫描延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0.50)ml/s vs(4.69±0.40)ml/s,P=0.521;(13.18±1.81)s vs(14.15±4.38)s,P=0.198];P3T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少[(37.93±3.86)ml vs(49.27±6.76)ml,P<0.001]。结论 采用P3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软件行CTPA检查,操作简便,可精确计算对比剂用量,对比剂用量减少且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血管成像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2 ml硬塑料试管中,浓度依次为1.04、1.17、1.56、2.08、2.34、3.13、4.17、4.69、6.25及9.38 mgI/ml。用猪肉包裹试管后置入水槽中,并加以固定。使用能谱CT进行GSI模式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40~70 keV间距为5 keV的7种单能量图像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CNR、SNR和噪声;并根据管壁边缘锐利度、肌肉及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及噪声3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 keV(13.28±3.06)及55 keV图像的CNR(14.68±3.7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50 keV及55 keV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55 keV图像的SNR(22.18±3.9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与混合能量图像比较,65 keV图像的噪声降低程度(23.08%)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P=0.002)。55 keV的图像质量评分(11.76±0.33)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χ2=73.05,P<0.001)。结论 本实验中,55 keV图像是能谱CT GSI血管成像的最佳单能量图像,图像质量优于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种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公式在颅脑能谱CT单能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患者行颅脑能谱CT,之后间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单能量图像,测量其中脑白质、颞部肌肉、脑脊液、皮下脂肪及颅外空气的CT值及噪声值。分别采用公式A(A组)、B(B组)、C(C组)、Da(Da组)、Db(Db组)、Dc(Dc组)计算CNR值,以Optimal CNR曲线(Optimal CNR组)为参考,比较各组CNR值差异,分析各组与Optimal CNR组间CNR值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不同能量下,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所得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能量下,A、B、C、Da、Db、Dc组与Optimal CNR组间CNR值均存在正相关(r=0.97±0.02、0.94±0.01、0.94±0.01、0.67±0.01、0.39±0.01、0.59±0.01,P均<0.05),与Optimal CNR组CNR值均具有不同程度一致性(ICC=0.97±0.02、0.89±0.01、0.67±0.01、0.54±0.02、0.13±0.01、0.47±0.02,P均<0.05)。结论 颅脑能谱CT单能量成像中,以公式A计算得出的CNR值与Optimal CNR软件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最佳;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及研究目的选择CNR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监测点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主动脉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比剂为碘佛醇(350 mgI/ml),注射速度为4.0 ml/s。A组监测点在主动脉弓降部,对比剂剂量为70 ml;B组监测点在肺动脉主干,对比剂剂量为55 ml。测定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统计分析两种监测点下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 结果 40例均触发成功;A、B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分别为(267.4±21.6)HU、(257.7±27.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22)。A组20例图像质量均为优;B组19例图像质量为优,1例为良;两组满足诊断率均达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以肺动脉主干为触发监测点行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可降低对比剂剂量,优越性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小型猪腹部大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3头健康小型猪行3种方案交叉重复CT扫描,每组方案扫描6次,碘总量均为600 mgI/kg体质量,A组:碘浓度270 mgI/ml,注射流率3.4 ml/s,IDR 918 mgI/s;B组:碘浓度370 mgI/ml,注射流率2.5 ml/s,IDR 925 mgI/s;C组:碘浓度370 mgI/ml,注射流率3.4 ml/s,IDR 1258 mgI/s。比较不同注射方案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对图像强化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达峰时间腹主动脉C组小于B组,下腔静脉C组小于A和B组(P均<0.05),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实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峰值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和肝中静脉C组均大于A组和B组(P均<0.05),肝实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强化质量优于A组(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比剂IDR可影响猪腹部大血管强化峰值,碘总量一定时,肝实质强化模式不受对比剂碘浓度、注射流率及IDR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双源双能量CT成像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淋巴瘤(44个淋巴结)及20例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38个淋巴结)的双能量CT资料,通过后处理得到动静脉期碘图及40~190 keV单能量图像,利用能量成像定量分析功能测量病变淋巴结的能量参数及各期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平扫CT值分别为(41.09±9.10)HU和(35.08±9.28)HU,动脉期与平扫CT差值分别为(28.34±15.97)HU和(12.92±9.22)HU,静脉期与平扫CT差值分别为(41.55±16.19)HU和(20.17±10.93)HU(P均<0.05);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在碘图上动脉期碘覆盖值分别为(31.86±11.98)HU和(11.53±10.43)HU,静脉期碘覆盖值分别为(40.09±10.68)HU和(20.64±13.17)HU,动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75±0.77)mg/ml和(0.60±0.46)mg/ml,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2.18±0.66)mg/ml和(0.92±0.57)mg/ml,动脉期碘浓度均一化比值分别为0.20±0.13和0.73±0.06,静脉期碘浓度均一化比值分别为0.41±0.18和0.24±0.16(P均<0.05);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动静脉期平均碘浓度差值分别为(0.43±0.37)mg/ml和(0.32±0.16)mg/ml(P>0.05)。两组病变淋巴结动脉期在40~120 keV单能谱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40~190 keV下的能量衰减曲线不同。 结论 双源CT的单能量图像、碘图及碘物质定量分析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多种衍生序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能CT单能谱70 keV图像与常规CT 120 kVp图像的等效性。方法 采用CTU-41型头颈躯干仿真体模,行DECT虚拟单能谱和常规CT成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3)和FBP重建算法得到70 keV/FBP、70 keV/SAFIRE(3)、120 kVp/FBP、120 kVp/SAFIRE(3)共4组图像,按部位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织和器官CT值和噪声。结果 丘脑、颅骨外空气、胆囊、肝实质、脾脏、前列腺在70 keV与120 kVp图像上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 keV图像上侧脑室、小脑、胸腺、心脏、肺、胃泡和直肠肠管内空气的CT值低于120 kVp 图像,下颌骨、胸椎、腰椎、股骨头中央部70 keV图像CT值高于120 kVp 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SAFIRE(3)与FBP算法的70 keV单能谱图像、120 kVp 图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 keV图像与120 kVp图像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SAFIRE(3)算法单能谱70 keV图像、常规CT 120kVp图像与其FBP重建算法相比较,噪声降低约(25.29±9.39)%和(27.93±8.39)%(P均<0.0083)。结论 70 keV与120 kVp图像的CT值在部分组织器官不等效; 70 keV 与120 kVp图像的噪声水平无明显差异;迭代算法对DECT单能谱成像和常规CT成像均能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图像改善胰腺血管网显示的能力。方法 将47例非胰腺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能谱CT组(27例)和VCT扫描组(20例)。由1名观察者测量11组能谱CT单能图像(40~140 keV,间隔10 keV)及1组VCT混合能量图像的噪声、CNR、信号强度比(SIR)、SNR值,并行VR、MIP重建;2名观察者独立盲法观察,以5分法评价显示胰腺血管网的能力。结果 能谱CT 50~70 keV图像胰腺血管网评分明显高于40 keV、80~140 keV(P均<0.05);2名观察者对各组单能图像评分的一致性为一般或良(0.403~0.843)。70 keV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40~60 keV组(P<0.05)。能谱CT 70 keV图像胰腺血管网评分明显优于120 kVp图像(P<0.05);在噪声、扫描剂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与120 kVp图像比较,CT 70keV胃十二指肠动脉CT值、CNR、SIR、SNR分别提高了29.06%、58.07%、22.22%、31.28%。结论 与混合能量CT相比,能谱CT单能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胰腺血管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双源CT行兔体部血管扫描时扫描参数与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最佳匹配选择。方法 对32只普通家兔行双能量CTA扫描,依据扫描时不同的螺距(0.2、0.55)、对比剂浓度(300、370 mgI/ml)分为A、B、C、D四组,每组又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0.2、0.4、0.6、0.8 ml/s)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通过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探寻扫描参数与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最佳匹配选择。定量分析:对比各组实验兔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的CT值,并以箱式图分析主动脉平均CT值波动范围的总体差异。定性分析: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进行判定,分为良好、一般、差三种。结果 A组及C组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的CT值差异较大(P均<0.05),而B组及D组中B1、D1及D2亚组腹腔干水平与髂总动脉末端分叉前水平CT值近似(P均>0.05)。B1、D1及D2亚组主动脉平均CT值波动较小,分布较集中。D2亚组图像质量良好,各血管及分支显示清晰,其余各组图像质量均存在一定缺陷。结论 选取螺距0.55、对比剂浓度370 mgI/ml、注射速率0.4 ml/s有利于在兔双能量CTA扫描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定量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质量。方法 对31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获得低能量(100 kV)、混合能量及各水平单能量图像。测量肺动脉CT值和噪声标准差(SD),计算SNR、CNR,获得SNR和CNR高峰时单能量范围,比较不同水平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图像、混合能量图像间肺动脉CT值、SD、SNR及CNR的差异。结果 40~190单能量keV图像中,70~80 keV单能量图像SNR和CNR较高,74 keV图像中二者达峰值。比较70 keV、80 keV和74 keV单能量图像与低能量及混合能量图像差异,70 keV图像与低能量图像肺动脉CT值高于其他各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能量图像SD值最高,其次为70 keV图像,80 keV图像SD值最低;各图像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4 keV和80 keV图像SNR值均高于低能量图像(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70~8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与低能及混合能量图像相当,74 keV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单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 keV(间距10 keV)重建6种单能量图像及对应的MARs能谱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主观评价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计算125I粒子邻近病变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及伪影指数(AI)。结果 ①70 keV图像质量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②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70 keV图像的125I粒子邻近组织CNR最佳(0.81±0.20),且主观评分最高(2.79±0.21);80 keV图像的AI最低71.78±20.70;110 keV图像中伪影长度最小 ;③MARs能谱图像中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I粒子不同程度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110 keV图像中金属伪影的长度小于混合能量图像及MARs能谱图像(t=3.42、3.97,P均<0.05);MARs能谱图像与混合能量及70 keV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5,P均<0.01)。结论 GSI技术能有效减少CT图像中125I粒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改善125I粒子植入术后邻近组织的显示情况。MARs技术不能有效消除放射性粒子产生的伪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 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 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用量CTPA的能谱最佳单能量水平。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并行能谱扫描模式(GSI)低对比剂用量(25ml)患者30例。扫描条件为:扫描协议为GSI-36:260mA,对比剂用量25ml(350mgI/ml,4. 0ml/s),小剂量(8ml)团注测试法监测。扫描完成后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50%)将图像重建为层厚为1. 25mm的60-80keV(间隔5keV) 5组单能量图像。分别测量5组单能量图像的主肺动脉(MPA)、右肺动脉(RPA)、左肺动脉(LPA)、右下肺动脉(RLPA)及左下肺动脉(LLPA)的CT值和SD值以及同层面背部肌肉的CT值,计算SNR及CNR并用于分析比较。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5级评分法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数据,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组单能量图像中各肺动脉的CT值随能量升高而降低,60keV-70keV单能量图像的肺动脉平均CT均大于300HU。65keV单能量图像的平均SNR及CNR最高,平均SD最低,与60keV和70keV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名放射科医师对65keV图像评分最高,但与60keV和70keV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能谱扫描模式低对比剂用量肺动脉造影中,65KeV图像平均SNR及CNR最高,平均噪声较最低,以及最高的主观评分,可作为低对比剂用量CTPA中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肝脏小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肝脏占位患者,其中肝小血管瘤(SHH)18例,小肝癌(SHCC)18例,肝小转移瘤(SLM)13例,均采用宝石CT能谱成像模式(GSI)扫描,获得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观察SHH、SHCC、SLM的能谱曲线规律,分别选取50 keV和100 keV两点作为参考点,测量并计算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HH、SHCC、SLM的能谱曲线在40~80 keV能量区间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80~140 keV能量区间内较平缓下降,且在40~80 keV能量区间内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差异较大。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77±1.03、1.99±0.42、0.8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曲线及其斜率可以反映物质的同源性,对鉴别肝脏小肿瘤病变性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基于去脂体质量(LBW)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能谱增强 CT显示结直肠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筛选最佳能级。方法 将150例疑诊结直肠肿物患者随机分为总体质量(TBW)组(A组)、500LBW组(B组)及400LBW组(C组)各50例,分别以500 mgI/kg(TBW)、500 mgI/kg(LBW)、400 mgI/kg(LBW)方案注射对比剂,行能谱CT全腹增强扫描。对A、B组重建70 keV图像,C组重建40~70 keV(间隔10 keV)图像(C40~70 keV亚组),测量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和静脉期肝实质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和肝脏增强CT值(ΔHU),比较各组图像质量。结果 相比A组,B、C组对比剂剂量分别降低23.00%及37.19%(P均<0.05)。动脉期A、B组及C40~60 keV亚组SMA和IMA的CT值均>350 HU。B组SMA及IMA的CT值变异率分别为9.42%和9.32%,C60 keV亚组SMA和IMA的CT值变异率分别为9.82%和10.09%,均低于A组(P均<0.05)。静脉期中,A、B组及C40~60 keV亚组的ΔHU均>50 HU。B组和C60 keV亚组ΔHU变异率分为8.60%和8.67%,均低于A组(P<0.05)。3组动、静脉期结直肠癌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内C60 keV亚组动、静脉期主观评分均最高,且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亚组主观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结论 基于LBW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能谱CT可利用低对比剂剂量获得高质量图像;60 keV为最佳扫描能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能谱CT(GSI)提高腹部增强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因病情需要先后接受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的27例患者,于第1次均采用传统120 kV单电压CT进行扫描(对照组),复查时采用GSI扫描(试验组),两次检查对比剂总量均为600 mgI/kg体质量。于增强图像上腹主动脉、肝脏、胰腺、肾脏、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选取ROI进行分析,记录GSI图像上各器官相对于120 kV单电压扫描的等价CT值时的平均单能量值(等价亚组),以及CT值提高50%(150%亚组)、100%(200%亚组)时的MEI,并记录所对应的噪声值,比较各亚组间单能量值、CT值与噪声值的差异,评估2名医师对MEI各亚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 等价亚组能量值(71.92±3.54)keV,图像噪声为(23.07±3.99)HU,与对照组比较,各器官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50%亚组能量值(57.39±2.77)keV,图像噪声为(35.30±7.56)HU,较等价亚组增高了53.01%;200%亚组能量值(49.94±2.72)keV,图像噪声为(44.01±8.59)HU,较等价亚组增高了90.77%。与对照组比较,150%亚组、200%亚组间单能量值、CT值与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名医师对试验组3个亚组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很好(P均<0.01)。结论 采用GSI的单能量技术于72 keV时可以达到常规120 kV的腹部增强CT效果,57 keV、50 keV时增强效果可分别提高5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