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成功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以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给予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前(基线时间点baseline)、给药后4 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CE-MRI,并于每个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HE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各时间点肿瘤Ktrans变化率(ΔKtrans)及病理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肿瘤较对照组生长缓慢,给药后第4天、7天、14天,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trans值于给药4 h后降低,至4天达最低,随后逐渐恢复,于14天时接近处理前水平。给药后4 h、1天、4天治疗组的Ktran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余各时间点Ktrans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ΔKtrans%变化趋势与Ktrans值变化趋势相同。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值改变与肿瘤组织HE及CD 34染色结果相符。结论 DCE-MRI可动态定量评价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组织的变化,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监测和评价疗效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CT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后局部肿瘤进展模式及部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局部肿瘤进展(LTP)模式和部位的CT特征。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VX2肝癌模型,肿瘤种植14天后将荷瘤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9),进行RFA治疗。实验组:完全消融肿瘤+至少一个边缘瘤周消融范围小于5 mm正常肝组织;对照组:完全消融肿瘤+肿瘤边缘约10 mm正常肝组织。射频后3、7、14天行CT扫描,每次扫描后选7只实验组、3只对照组兔处死。观察射频区及LTP形态和部位。结果 30只兔单发VX2肝癌模型均成功建模,肿瘤平均直径15 mm,其中5只兔于术中及术后死亡(实验组死亡3只,对照组死亡2只),实验组每次CT检查完成后实际处死6只兔,对照组共7只完成实验。对照组7只兔射频区边缘未见肿瘤细胞;实验组18只兔共发现LTP病灶25个。14只兔的18个LTP病灶发生于射频缘距肿瘤边缘不足5 mm区域内。射频针周围较其他部位更易发生LTP(P=0.011)。结论 VX2肝癌RFA后LTP病灶具有一定特征,LTP的发生与射频消融范围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肝VX2肿瘤放疗后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可行性。方法 以经腹腔瘤块种植法建立32只兔肝VX2肿瘤模型,瘤体直径≥1 cm时行单次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放疗剂量15 Gy。将兔平均分为4组,于术后第1、5、10、15天进行MR检查,取b值300、500、600 s/mm2分别进行DWI,测量VX2肿瘤、肝脏ROI的ADC值,计算两者比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DWI图上VX2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放疗后VX2肿瘤T2WI信号不均,DWI图上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匀减低,坏死液化部分呈明显低信号,ADC图则相反;放疗后不同b值下不同时间组ADC均值及比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组的ADC均值及比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ADC值及比值放疗后第5天组高于第1天组,第10天组低于第5天组,第15天组低于第10天组。VX2肿瘤ADC值及比值的变化与病理所示肿瘤细胞变化相符。结论 DWI能反映肿瘤组织内微观改变,可用于监测兔肝VX2肿瘤放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DWI监测骨肉瘤诱导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接受常规MR及DWI扫描。根据化疗反应情况分为反应差组(n=12,肿瘤坏死范围≤90%)和反应好组(n=14,肿瘤坏死范围>90%)。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骨肿瘤的ADC值、肿瘤体积及其变化率。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反应好组与反应差组间肿瘤体积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值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DWI测定化疗前后骨肉瘤ADC值改变率有助于监测肿瘤对诱导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监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动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建立兔肌肉VX2肿瘤模型(共30个肿瘤)。分别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CA-4-P,20 mg/kg体质量)前及治疗后1、4、8、12天进行常规、增强MRI及DWI,比较相邻时间点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动态变化,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前(MR基线扫描),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周边及肌肉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3±0.16)×10-3 mm2/s、(1.30±0.23)×10-3 mm2/s、(1.19±0.31)×10-3 mm2/s及(1.66±0.13)×10-3 mm2/s;镜下见肿瘤细胞生长旺盛。治疗后1天,肿瘤中心ADC值较MR基线扫描减低(P<0.05);镜下见肿瘤细胞肿胀,排列松散,靠近肿瘤中心处可见肿瘤细胞破裂、核固缩。治疗后4天,肿瘤整体、肿瘤中心及周边ADC值较治疗后1天增高(P均<0.05);镜下可见大范围肿瘤坏死。治疗后8天,肿瘤中心ADC值较治疗后4天增高(P<0.05);镜下见肿瘤中心坏死更加彻底。治疗后12天,肿瘤整体及肿瘤周边ADC值较治疗后8天减低(P均<0.05);镜下可见肿瘤周边新生的肿瘤组织。结论 DWI能准确反映兔肌肉VX2肿瘤模型CA-4-P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理想的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以及对脑膜瘤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脑膜瘤患者,于Functool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及良恶性脑膜瘤的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脑膜瘤D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5,P=0.29),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DWI信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2)。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强化区rADC值(rAD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而二者肿瘤实质强化区ADC值(ADCt)、瘤周水肿区ADC值(ADCe)及瘤周水肿区rADC值(rAD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瘤型脑膜瘤ADCt及rADCt值高于其他各病理亚型(P均<0.05);间变型脑膜瘤ADCt及rADCt低于纤维型及脑膜皮细胞型(P均<0.05)。结论 rADCt可用于鉴别良恶性脑膜瘤;ADCt及rADCt值对鉴别诊断脑膜瘤病理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在大鼠颅脑胶质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只Wistar大鼠建立C6胶质瘤模型,并进行常规MR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 DWI及RESOLVE-DWI序列扫描。分别计算SS-EPI DWI和RESOLVE-DWI图像的SNR、CNR及ADC值,评价图像畸变程度,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ESOLVE-DWI解剖结构显示规则,颅脑结构轮廓更加接近真实颅脑结构。RESOLVE-DWI图像的SNR及CNR均明显高于SS-EPI DWI(P均<0.05)。RESLOVE-DWI图像评分高于SS-EPI DWI(P<0.05)。RESLOVE-DWI与SS-EPI DWI图像肿瘤中心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ESLOVE-DWI和SS-EPI DWI图像中肿瘤中心区ADC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均>0.05)。结论 RESOLVE-DWI可提供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DWI及ADC图像,较SS-EPI DWI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WI对评价转移淋巴结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转移性淋巴结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16枚淋巴结)与对照组(10枚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体积和ADC值。对两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每个时间点两组淋巴结体积和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组4枚淋巴结第7天出现坏死,呈长T1、T2信号,且放疗后第1天淋巴结ADC值下降(1.04±0.17)×10-3 mm2/s,第3、7天逐渐升高 。放疗后第7天两组淋巴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P<0.05),放疗后第3、7天ADC值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能用于观测动物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ADC值对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选取经病理证实有宫颈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对照组:随机选取无宫颈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分别测量每例患者宫腔内癌灶、宫颈内口、外口的ADC值,进行ROC分析。结果 实验组宫腔内癌灶的ADC均值 ,与宫颈内口的ADC均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6)。对照组宫腔内癌灶ADC均值 显著低于宫颈内口的ADC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01),与实验组宫腔内癌灶ADC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47)。以宫颈内口ADC值进行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最佳诊断界值为1.02×10-3 mm2/s,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96.2%。结论 DWI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  相似文献   

10.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预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WI中ADC值预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65例,于治疗前行MRI及DWI,测量肿瘤平均、最高及最低ADC值,于治疗中(放疗剂量达50 Gy)、治疗末再次行MRI,计算肿瘤消退率。分析治疗前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比较治疗末完全缓解(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前ADC值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最高ADC值与治疗中消退率呈负相关(r=-0.463、-0.552,P均<0.001)、与治疗末消退率呈负相关(r=-0.504、-0.481,P均<0.001);CR患者及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分别为(0.98±0.12)×10-3 mm2/s及(1.14±0.13)×10-3 mm2/s,最高ADC值分别为(1.16±0.21)×10-3 mm2/s及(1.42±0.23)×10-3 mm2/s,CR与非CR患者治疗前平均及最高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1.09×10-3 mm2/s为界值,其预测同步放化疗后C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5%、76.0%及80.0%,曲线下面积为0.816。结论 治疗前肿瘤平均及最高ADC值可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疗效,有望为个体化治疗鼻咽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兔VX2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的DWI成像技术及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采用组织块、细胞悬液种植的方法制成24只肝癌模型,使用Philips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取b值为100、200、300、400、500、600s/mm^2分别行DWI扫描,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制成24只肝癌模型,共28个病灶,在DWI图上,病灶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在ADC图上则相反,病灶ADC值低于周围肝实质。当b值为100、200、300、500、600s/mm^2时,VX2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X2瘤组织ADC值低于正常肝组织。当b值为200、300、400s/mm^2时VX2瘤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b值取300、400、500、600s/mm^2时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VX2肝癌模型适合于DWI成像研究,DWI序列既能通过组织不同的信号强度观察解剖,又能通过ADC值对组织进行量化分析,属于形态和功能双重成像,有可能对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兔VX2肝癌的疗效评价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MR常规序列及弥散成像对肝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利用兔VX2肝癌模型不同时间在MRT1WI和T2WI及DWI的表现,从而探讨DW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只新西兰实验兔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制作VX2肝癌模型。分别在种植后第4天、1、2、3周进行MRT1WI、T2WI、T2WISIR和DWI扫描。观察不同MR检查方法在肿瘤肿植后不同时间对肿瘤的检出率。结果30个实验动物,肿瘤种植成功25例,成功率81.25%。种植后第四天各种检查方法即可显示肿瘤灶,DWI、T1WI、T2WI和T2WISPIR和的检出率为别为80%、60%、72%、72%,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别。第1、2、3周M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在种植4天和1周后各检查方法检查率的比较中,DWI没有显著差别,其它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别。结论DWI是检查肝癌比较敏感技术,受肿瘤血供的影响很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DWI及ADC值评价头穴针刺治疗家兔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针刺组(40只);针刺组再随机分为留针组(10只)、手法组(30只),手法组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再随机分为透刺补法亚组、透刺泻法亚组和透刺平补平泻法亚组(各10只)。对模型组和针刺组于造模后2 h、3天、7天行DWI,测量血肿周围区域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部分家兔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域ADC值高于对侧镜像区,2 h、3天、7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2 h模型组和针刺组血肿周围区域ADC值较空白组升高;3天时模型组增长幅度大于针刺组;7天时模型组和针刺组ADC值有所回落,针刺组较模型组回降更为显著,手法组ADC值较留针组低,手法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镜像区3天、7天的ADC值模型组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法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可动态活体监测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变化情况;头穴针刺治疗有助于缓解兔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兔高血压脑病(HTE)模型的动态MRI表现及DWI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只。A组采用双肾单夹型改良法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B组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建立急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行常规MR及DWI扫描,计算所选ROI的ADC值,动态对比观察前、中、后不同部位脑组织信号改变和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B组1只在实验中死亡,其余9只均在脑后部出现斑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药后ADC值随时间而增高,在第9天达高峰,停药1周后完全恢复正常。A组无异常表现。结论兔HTE的特征性表现为脑后部血管源性脑水肿,DWI可从分子水平观察脑水肿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结合常规MRI诊断不同日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重度HIE新生儿147例(病例组),其中79例患儿日龄<7天(病例组1),68例日龄7~28天 (病例组2);选择同期正常新生儿分别作为对照组1(26名)和对照组2(17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选择脑内8个不同ROI观察其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结果 全部受试者外周白质ADC值均高于中央白质,以额顶叶深部白质最高,内囊后肢最低;对照组2额叶、顶叶、侧脑室旁白质和丘脑腹外侧核ADC值均低于对照组1(t=5.87、4.30、2.62、3.10,P均<0.05).病例组1中,中度HIE患儿额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压部及内囊后肢低于对照组1 (P<0.05),重度HIE患儿侧脑室旁白质和丘脑腹外侧核也低于对照组1(P<0.05);病例组2中,中、重度HIE患儿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ADC值均低于对照组2(P<0.05).结论 DWI能较常规MRI早期、客观地检出足月儿HI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常规MRI、DW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常规MRI、DWI及病理学表现。在ADC图上测肿瘤及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常规MRI上肿瘤多见于额叶和顶叶。11例肿瘤呈尖端指向脑室的三角形或扇形,8例呈类圆形,4例呈脑回状,1例为大脑半球内弥漫结节状病变。17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凸面,9例肿瘤邻近颅骨受压变薄。23例单发肿瘤呈T1WI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18例患者接受T2W FLAIR序列检查,其中12例肿瘤周围见薄环状高信号。13例肿瘤未见明显强化,9例肿瘤内见强化。肿瘤周围未见明显水肿。20例肿瘤平均ADC值(1.98×10-3 mm2/s)大于对侧正常脑实质(0.83×10-3 mm2/s,t=20.44,P<0.01)。24例肿瘤内均见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7例病理诊断为单纯型DNT,17例为复杂型DNT。结论 DNT的常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肿瘤内特殊的胶质神经元成分有关;DNT的ADC值明显增高,有助与其他脑皮质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改进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评价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周后,用超声、CT、MR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管分支。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结论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的肿瘤模型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DWI对监测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生长特点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采用开腹下瘤组织块穿刺接种法,每只实验兔接种1个部位,将成功建立模型的3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14d组和22d组),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常规MR序列和DWI检查(b=1000s/mm2),分别获得不同时间点肿瘤的ADC图,并对全部肿瘤标本按扫描方向切层并行大体病理检查。结果①两组肿瘤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与周围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②14d组所有肿瘤的ADC图信号均匀,大体病理显示所有肿瘤质地均匀,无坏死囊变区,与ADC图表现一致;22d组所有肿瘤中心部分在ADC图上均可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的信号,且与大体病理所显示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在常规T2WI上仅有4例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结论DWI检查的ADC图可敏感检出肿瘤的坏死囊变区,在动态追踪肿瘤发生、发展和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常规MR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