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结合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建立白术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 对收集到的白术药材进行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指标的测定。应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市场分等的实际情况,制定白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 通过对白术的性状与质量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术长度和底部直径、单个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个重量与长度和底部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其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以外观性状指标中的单个重量、长度及内在质量指标中的白术内酯总量作为白术内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白术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白术药材等级标准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的划分依据,为市场商品的流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4)
目的:制定仙茅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规范仙茅商品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方法:对各药市收集的38份仙茅长度、上部直径、中部直径、下部直径等外观指标进行测量,对各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t检验,结合市场调研及实际操作性确定分级指标,并制定仙茅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水分、灰分、浸出物、仙茅苷含量为内在指标,分析等级间质量差异及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数据分析与可操作性,选择仙茅长度、中部直径作为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外观指标;将仙茅商品划分为选货和统货;仙茅中部直径与总灰分、浸出物、仙茅苷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长度与总灰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统货的总灰分、仙茅苷含量显著高于选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长度、中部直径为指标的仙茅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选货长度5~10 cm、直径0.65~1.20 cm,统货长度3~10 cm、直径0.40~1.20 cm。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收集的33份五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本草考证与市场调查,运用描述统计、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选定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五倍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以水分、灰分、没食子酸为内在指标,分析等级间质量差异及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相互关系。本草考证与市场调研发现,五倍子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者为佳,依据性状分为角倍和肚倍;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本草记载及生产实际,筛选长、直径、单个质量、500 g个数4个分级指标,划分角倍、肚倍2个规格,选货和统货2个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五倍子内在指标与外观性状无显著相关;多重比较显示,选货灰分含量均小于统货灰分含量,但未达显著性;没食子酸含量肚倍选货和统货均高于角倍选货和统货。该文以长、直径、单个质量、500 g个数作为外观性状指标,结合本草考证与市场调研,制定了2个规格、2个等级的五倍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为其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商品规格等级市场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8)
目的:对国内外市场上西洋参商品进行调查,明确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现状。方法:通过调查美国、加拿大、广州清平、安徽亳州药材市场及黑龙江、吉林、山东和北京产地的西洋参,归纳整理目前市场上西洋参药材的规格等级情况。结果:调研发现西洋参的规格等级没有统一规范,市场上主要依据生境(野生或栽培)、加工方法、产地、外观性状等划分规格,根据单支重量等划分等级。目前市场上西洋参商品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与药材内在品质关联性不大。结论:建议根据体现西洋参内在质量的药用物质基础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群结合感官指标并以标准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来指导制定西洋参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标准。该文可为西洋参鉴别、质量评价与市场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连药材单枝连的外观性状量化指标以及与药材内在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为黄连单枝连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合理划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单枝连外观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了单枝连中6种生物碱含量,并对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生物碱含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依据分析结果建立单枝连商品规格分级标准。结果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单枝连长、直径和单枝重作为分级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黄连单枝连商品规格分为四个等级。特级黄连长不小于4.5 cm,直径不小于7.0 mm,重量不低于1.4 g;Ⅰ级黄连长不小于4.0 cm,直径不小于5.5 mm,重量不低于1.1 g;Ⅱ级黄连长不小于3.5 cm,直径不小于4.5 mm,重量不低于0.8 g;Ⅲ级黄连长不小于2.5 cm,直径不小于3.5 mm,重量不低于0.5 g。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商品等级黄连的生物碱含量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产地黄连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枝连外观性状指标与内部生物碱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此方法制定出的黄连商品规格分级标准适用于黄连商品生产流通领域,有利于黄连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本草考证及市场产地调研,采集不同市场及产地的续断样品进行分析,选定外观性状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续断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分析各等级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间的相关性及质量差异。本草考证及市场产地调研发现,续断以根条粗、断面墨绿色为佳,且市场上多以统货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本草考证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筛选出长度、中部直径、皮部颜色为分级指标,划分选货和统货2个规格,其中选货划分为大选和小选2个等级。此外,续断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浸出物与水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总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多重比较显示,水分、浸出物、川续断皂苷Ⅵ含量选货高于统货,但均未达显著差异;总灰分含量统货高于选货,亦未达显著差异。该研究制定的续断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为规范续断交易提供依据,同时为续断商品规格等级团体、行业及国家等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化橘红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标准,引导化橘红市场流通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为其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对35批收集的化橘红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柚皮苷、野漆树苷、总黄酮等指标性成分含量,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制定化橘红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选定果实直径、质量和绒毛疏密程度作为3个外观性状指标,柚皮苷、野漆树苷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作为内在指标,将化橘红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一等:柚皮苷、总黄酮及野漆树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7.1%,≥21.0%和≥0.10%,果实直径≤3 cm,质量≤8.1 g;二等:柚皮苷、总黄酮及野漆树苷质量分数分别为8.1%~17.0%,12.2%~20.9%和≥0.10%,果实直径3~4 cm,质量8.2~21.5 g;三等:柚皮苷、总黄酮及野漆树苷质量分数分别为5.6%~8.0%,9.3%~12.1%和≥0.10%,果实直径4~5 cm,质量21.6~30.5 g;四等:柚皮苷、总黄酮及野漆树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5%~5.5%,5.5%~9.2%和≥0.10%,果实直径≥5 cm,质量≥30.6 g。结论:以化橘红果实直径、质量和绒毛疏密程度等外观性状与内在指标综合分析,再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的化橘红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与传统的等级划分方法基本保持一致,可作为化橘红等级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新制订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采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地及市场药材商品调查,梳理当前市场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现状,提炼牡丹皮商品分级的规律及核心要素,针对这些划分要素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所收集的多批次样品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对牡丹皮质量影响较小,直径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分布于皮部的芍药苷等小分子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但幅度有限。结论:通过揭示不同划分要素所致的牡丹皮药材内在质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按产地划分为"凤丹皮"与"其他产区"两个规格,其他产区又根据去皮与否划分为"刮丹皮"和"连丹皮"两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又按照直径和长度分为不同等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远志药材为对象,建立一种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制方法。方法:采用SPSS 17.0对药材市场中商品远志药材的外观性状数据作散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研究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指标选择与限度设定,进而修订现有84版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述所修订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指标与限度进行验证。结果:目前各个药材市场中商品远志药材的规格等级划分较混乱,各药材市场对远志筒药材等级划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分歧;"直径"和"抽心率"是划分远志筒不同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制中,等级划分各指标的选择与限度的设定要切合药材市场流通现状并发挥良好地规范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何首乌药材性状等级的内在指标划分标准。方法:基于何首乌药材传统的性状等级划分,通过对内在指标相关性研究确定用于等级划分的内在指标,并基于内在指标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何首乌药材内在指标等级划分标准。结果:确定用于何首乌药材等级划分的内在指标包括反式二苯乙烯苷、总蒽醌,同时对结合蒽醌及顺式二苯乙烯苷进行限度规定,其中统货中反式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0%,总蒽醌不得少于0.15%,选货中反式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3.0%,总蒽醌不得少于0.30%;统货与选货的顺式二苯乙烯苷不得高于0.10%,结合蒽醌限度不得少于0.10%。结论:研究制定的何首乌药材内在指标等级划分标准能够反映现行何首乌药材商品等级情况,可客观评价何首乌药材等级差异,可作为现行仅依靠外观性状市场商品等级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根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作为市场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约束市场秩序,保证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也明确提出了"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重要任务。根类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一大类,其传统规格等级的划分复杂,而在现行等级标准的制定上尚缺少较为合理的研究模式。该文通过全面梳理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及相关研究背景,分析根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现状及问题,总结标准制定中的关键环节,并以太子参为例介绍了根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研究思路,为其它根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太子参多糖含量的HPLC-ELSD测定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太子参多糖中葡萄糖含量,求出多糖换算因子,将样品液中测得的葡萄糖量换算出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以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为高。结论建立了HPLC-ELSD测定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的含量,可为制订太子参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考察黔产太子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及其总多糖含量,探讨海拔高度对太子参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规律,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总多糖,运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硫酸-蒽酮法显色,检测波长626 nm。海拔高度采用手持坐标定位仪测定。结果:不同海拔基地太子参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含量(281 mg·g-1)最高为施秉县牛大场上坝小朝老,含量(23 mg·g-1)最低为清镇市王庄乡罗田村。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参总多糖含量与生长区域海拔高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黔产太子参总多糖含量普遍较高,海拔高度对总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应避免在海拔过高区域种植。贵州虽为太子参非道地产区,但可作为太子参的主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时期人参中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茎、叶中糖类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人参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果后参根生长期和枯萎期采集人参根、茎、叶样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根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初期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多糖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参茎和参叶中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在人参整个生长时期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人参中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在人参不同生育期均有其各自的变化规律,与人参的形态建成及物质代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商品规格地黄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从化学成分角度为制定地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和等级划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地黄的等级、表面颜色、断面颜色和断面质地对地黄药材进行分类,以环烯醚萜苷类、糖类、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探讨不同商品规格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地黄等级、表面颜色和断面质地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小,断面颜色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随着地黄断面颜色的逐渐加深,环烯醚萜类、寡糖类成分含量逐渐降低,而单糖、多糖类含量逐渐升高。结论:地黄的商品规格与化学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建立(荒漠)肉苁蓉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理论体系,确定不同等级品相性状特征,为药材产地初加工、市场流通及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培育基地实地考察和市场流通调查,以肉苁蓉生活史不同阶段(营养期)的生长发育特征为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的理论基础,结合外观性状特征、市场价格与市场流通的品级特点,建立其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结果]可将肉苁蓉药材分为5个等级。未抽薹的药材为优质品,共分4个等级,即特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统货,性状特征为体质量、质柔韧、鳞片密;抽薹药材为次等品,其特征为体轻、质硬、断面常有裂隙、鳞片疏。[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5个等级商品规格药材的不同等级性状特征区分明显,实践中容易掌握,并综合考虑了(荒漠)肉苁蓉药材规格、市场价格和品相特征等因素,体现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商品特点,对药材的产地采收加工、销售流通及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三七药材质量特征和商品状况。并从市场和产地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该研究将三七药材按照不同部位和采收时间划分为主根(又分为春七和冬七)、筋条和剪口共4种规格,春七和冬七又按个头大小简化为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和等外8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三七不同规格、等级间药材的密度和内在成分含量的差异,并探讨了产地、种植年限、采挖时间对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影响,修订完善了三七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在中药材三七项下按照药用部位和规格进一步细分药材的质控指标,并明确各中药材"采收年限"和药材密度,合理引导中药材生产,保证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太子参近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太子参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查阅近5年的文献资料34篇。从太子参中不断首次分离得到各种化合物;在药理研究上,对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心衰从作用机制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并对改善记忆、降血糖、抗氧化作了相关报道;药材加工主要报道了太子参产地加工情况,以多糖、挥发油等考查多种干燥方法,并对去须根从重金属含量、多糖、组织化学定位和化学方法测定上提出理论依据。质量控制方面,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了对太子参质量控制,增加对太子参环肽B含量检测方法并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另外,近年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进行了系列研究,对太子参中皂苷、多糖、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对氨基酸、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农药残留进行研究,采用HPLC,HPLC-MS联用技术,GC,GC-MS联用技术构建太子参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测定江苏、安徽、山东、福建、贵州等主产区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以此为指标评价其药材质量。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8.93%~24.47%、22.46%、22.39%、19.27%、23.46%;野生太子参的多糖含量为7.06%~14.37%。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111%~0.247%、0.229%、0.218%、0.138%、0.099%;野生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为0.088~0.164%。结论以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考虑两类成分含量高低,初步认为太子参产地中,江苏句容马梗、福建柘荣和贵州施秉为优质太子参的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