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穿刺后如何拔针,基础护理书上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许多病人对拔针仍感畏惧,特别是儿童,有时拒绝拔针,说明在操作时仍不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常出现拔针后病人皮下青紫。如何减轻病人疼痛,保护好病人的静脉,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对比,得出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1 棉签放置方法静脉穿刺时不仅皮肤有一进针孔,穿刺血管也有一进针孔,在拔针时棉签习惯上是横向放置,这种放置方法,由于按压面积较小,造成按压针眼处过高,引起皮肤针眼外出血,按压针眼处过低,引起静脉血管进针点出血,为解决这一问题,改进棉签沿血管…  相似文献   

2.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各种不同的进外方法和病人不同的疼痛反应的观察,不断改进和完善穿刺技巧,形成一套既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又能减少病人疼痛的有效方法,经在临床上应用,证明效果好,现总结如下:操作要点1作好输液前的各项准备,选择充盈、弹性好、较直的手背或前臂浅静脉,系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瞩病人作反复握拳动作,使血管充盈后自然放松。手臂是否放松的检验:以手掌与脱关节上下活动柔软无抵抗为准。2术者以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握空拳式固定,同时以拇指固定血管,选择好进外点。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50~60°角…  相似文献   

3.
1 方 法1.1 传统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排除输液皮管内空气 ,套上针帽 ,放置好针头。然后扎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选择静脉 ,消毒 ,待稀碘溶液充分挥发 ,见静脉充盈 ,右手持头皮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1.2 改进方法 :静脉穿刺时 ,嘱病人的手自然放置 ,先扎止血带 ,选择静脉消毒 ,然后进行排气 ,一次性排尽皮管及头皮针管内空气 ,穿刺者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五指并拢状 ,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现 2 0度至 30度角 ,快速刺入 ,有突空感 ,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 15度向前送针 ,见回血后沿血管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院血常规检查,已由先前的扎手指血过渡到现在的抽取静脉血,由于穿刺部位常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等血管处,故部分疗养员经常感到穿刺部位疼痛.其临床表现为:有的疗养员拔针后局部血管疼痛;有的穿刺部位局部肌肉疼痛,皮肤颜色改变;有的血管周围红肿.作者观察735例疗养员,其中不同程度损伤的有80例,占观察人数的9.2%.根据一年来的观察发现,疗养员静脉穿刺后所出现的以上各种疼痛和皮肤颜色的改变,大多与静脉穿刺时的拔针方法有关.现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护理操作 ,笔者在长期工作中 ,发现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的大小等因素对产生疼痛的轻重有着直接影响。现作简单介绍 :1操作要点(1)穿刺时适当掌握进针角度 ,一般成人进针角度为30~40°,小儿头皮静脉酌减 ,一般为15~20°。(2)不必用手拍打病人手背 ,嘱病人放松 ,术者用手适当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以握杯式为最佳)。2体会成功的静脉穿剌一般为两个针眼 ,第一是皮肤针眼 ,第二是血管针眼 ,因皮肤表面感觉神经分布较多 ,所以当针头进入皮肤至血管时即引起痛觉 ,如果进针角度大 ,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院开展对手术病人以静脉留置针替代普通静脉输液器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技术要领根据不同年龄、手术而选择合适的静脉。1头静脉穿刺 :操作时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 ,固定好套管。2大隐静脉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两腿平放稍外展在内踝处选择穿刺点 ,与皮肤呈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 ,其他操作与上述相同。2 运用体会2 .1 静脉留置针在术中的运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 ,便于手术体位的选择 ,减少了病人由于肢体屈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两指垂直固定静脉穿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余年的临床经验使我们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穿刺方法———两指垂直静脉穿刺法。操作者只需左手握紧病人穿刺部位,拇指顺着静脉走向向离心端拉紧,食指从一侧向垂直方向轻轻拉平皮肤,将针头迅速适度地刺入血管,并沿此推入少许埋植针尖。入针时针尖角度应视皮肤厚薄、静脉深浅、血管大小而定。如血管较粗、皮肤较厚者可垂直刺入。优点:①不需病人配合,并可减少其注意力,如遇对抗者也能操作自如;②适应人体任何部位的静脉穿刺;③避免握拳时血管被拉长1~2mm,松拳后血管轻微回弹,穿刺如较浅造成针尖脱出血管腔;④角度较大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唐艳 《华夏医学》2000,13(5):695-696
在临床工作中 ,常遇到患者因静脉输液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为做到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以提高护理效果及减轻患者痛苦 ,拟就如何提高各类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保护静脉的方法作以下探讨。1 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及保护静脉的方法1.1 对于血管粗而显易固定的患者应以 30~ 45度角在血管正上方或旁侧快速进皮及血管 ,见回血后再压低针柄顺血管送针至合适位置。此法可减轻疼痛 ,成功率高。1.2 对于血管粗而显不易固定的消瘦患者 ,因其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 ,宜用左手绷紧皮肤使血管固定 ,从血管右侧快速以 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进,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两人操作法,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并压迫血管,使血管充盈,操作者进行穿刺.结论 改进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保护血管,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疼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很多临床工作中因未正确使用留置针而至使留置针使用时间缩短、患者血管受损.现将留置针使用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0-550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病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1 选择血管及静穿术的方法1 1 正常清晰 ,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 ,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与皮肤成 2 0°角 ,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 2 较细小的静脉穿刺时 ,止血带通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 5~ 7cm ,左手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 ,针头进皮角度要小 ,采用直刺或旁刺进皮 ,针在…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在肿瘤护理工作中,因为化疗药物的刺激,严重地破坏了患者的血管,出现疼痛、皮肤破溃、静脉炎等后遗症,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上进行静脉穿刺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进针的手法,而不太讲究如何拔针。正确的进计方法固然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拔针方法的正确与否,在减轻疼痛、减少皮下出血方面同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静脉穿刺的拔针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惠玲  余日霞 《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目的观察比较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时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选择患者血管上方为进针点穿刺,进针角度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血管深浅而定,针头穿过皮肤直刺血管;B组选择患者血管的侧面为进针点穿刺,针头穿过皮下后,再对血管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价、脱针及液体渗漏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发生率、脱针及液体渗漏、局部出血、瘀血情况与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选择血管上方为进针点进行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利用率,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是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件80例,改进组8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助手绷紧皮肤,操作者左手与右手配合一退一进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改进组采用见回血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不动,右手食指固定针芯,拇指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结果 改进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罟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淤血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疼痛、皮下瘀血,会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增加病人痛苦。为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除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