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腭部腺源性肿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源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46.9%),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分别居良、恶性肿瘤之首,良性肿瘤发病低于恶性肿瘤,嗜酸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结论: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学特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腭部腺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为小涎腺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约占所有小涎腺肿瘤的50 %[1]。其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在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自1975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共收治腭部腺源性肿瘤9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性别和年龄本组97例 ,男性44例 ,女性53例 ,男女之比为1:1.20。发病年龄最大者85岁 ,最小者9岁 ,平均年龄45.68岁。1.2肿瘤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病变区域的划分 :以上颌第一磨牙之间的连线 ,把腭部划分为前(硬 )腭、后 (硬 )腭、和软腭 ,以肿瘤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8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了3年以上的追踪,结果64例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以单纯切除为主,其复发率为19%,均为多形性腺瘤。22例恶性肿瘤,单纯切除者7例,扩大切除者9例,上颌骨次全切除者6例。6例行舌骨上淋巴清扫,3例行颈淋巴清扫。12例术后放疗。其复发率为41%,恶性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22例恶性肿瘤不同手术方式效果的比较亦有明显的差别(P<0.05)。单纯切除者和扩大切除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7%和44%,远远高于次全切除者(16%),作者认为,尽管涎腺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较少,但在发现或怀疑有颈部转移者,应作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我院自 1996年 5月~ 1998年 5月 ,共收治腭部肿瘤患者 5 3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本文对 5 3例腭部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发病年龄14~ 77岁 ,其中以 31~ 49岁最常见 ,共 2 6例 ,占 49.1%。本组 5 3例中 ,良性肿瘤 31例 ,占 5 8.5 % ;恶性肿瘤 2 2例 ,占41.5 %。良恶性之比为 1.41∶1。其中腺源性良性肿瘤 2 4例 ,占良性肿瘤 77.4%。腺源性恶性肿瘤 14例 ,占腭部恶性肿瘤的 6 3.6 % ,腺源性肿瘤良恶性之比为 1.71∶1。从… 相似文献
7.
涎腺上皮性肿瘤378例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4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4 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类型、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肿瘤发生在软腭者 19例 ,硬腭者 11例 ,软硬腭交界处者 16例 ;以良性肿瘤多见 ,为 3 5例 ( 76% ) ,尤其是多形性腺瘤最多 ,为 3 2例 ,恶性肿瘤为 11例 ( 2 4 % ) ;行手术切除治疗 4 1例 ,放射治疗 5例 ;随访 3 8例 ,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13 % .[结论 ]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应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上皮源性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2011年小于19岁的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儿,105例为良性,17例是恶性。最易受累的部位是患儿的腮腺。在良性病例中,混合瘤占91.4%,恶性病例中,黏液表皮样癌占47.1%。1例患儿诊断为腺淋巴瘤。在我们的随访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颈部复发。恶性涎腺肿瘤患儿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81.8%和66.7%。结论:上皮源性涎腺肿瘤少见,混合瘤和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涎腺瘤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Δ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Δ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Δ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Δ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Δ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A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桩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交界性肿瘤是一种组织学形态和临床表现界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约10%~15%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肿瘤,其次为黏液性肿瘤,其他有子宫内膜样和透明细胞性卵巢瘤等。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1]。近年来,随着卵巢交界性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对其发病及其进展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诊断及治疗方面也有了较大突破。本文选取2000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2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涎腺是口腔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小涎腺肿瘤虽不如大涎腺——腮腺肿瘤常见,但其组织病理类型与其相似.且分布广泛,治疗方法有其特点.我院1970—1986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小涎腺肿瘤58例.其中腭部44例,唇6例,颊4例,舌3例,牙龈1例.腭部涎腺肿瘤占总数的75.8%.现就腭部44例肿瘤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腭部发生的良、恶性肿瘤与腭骨密切相关。单纯摘除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切除部分上颌骨造成牙、颌骨组织缺损畸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作者对于未完全破坏腭骨或未侵犯上颌窦底壁的腭部肿瘤,采用保留鼻腔粘膜的肿瘤腭骨切除术的新方法,防止或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保证了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各种良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及与发病年龄关系。方法 分析12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病人的病理资料。结果 12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卵巢癌为26例,占20.47%,交界性肿瘤6例,占4.72%,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95例,占74.81%。其中卵巢恶性肿瘤(含交界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4.53岁,良性上皮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84岁。结论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良性粘液性及浆液性肿瘤占大部分,年龄越大,患恶性上皮性肿瘤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