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对感音神经性聋(SNHL)的影响。方法:测量135例(168耳)CSOM患者的骨导听阈,并以66例单侧患者的健耳为对照,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CSOM的骨导听阈。结果:CSOM各组骨导听阈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中耳炎的类型和病程相关。结论:CSOM可引起SNHL,且中耳病变越重,病程越长,听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SCOM)患者的骨导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行分析,探讨SCOM骨导听阈损伤情况.方法 320例患者均未接受过耳科手术治疗,对侧耳为正常耳(作对照耳),其中男11 4例,女196例;年龄12~61岁,平均34岁,病程3月~50年,平均21.16年.所有病例均采用GSI-68纯音测听仪在隔音室对患者和正常耳进行听力测试,并对骨导听阈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影响骨导听阈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01例(62.81%)发生骨导听阈损害.500~4000 Hz每个频率的骨导听力均有损失,主要损害在2000~4000 Hz的骨导听力损害程度与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导致骨导听力损失,原因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CSOM手术治疗64例患者的骨导阈值改变,分析0.5、1.0、2.0、4.0kHz患耳与健耳骨导阈值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听骨链破坏对语频骨导阈值的影响。结果患耳与健耳各频率骨导闽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受损组平均骨导阈值在2kHz与4kHz处〉听骨链正常组(P〈0.05)。结论CSOM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骨导听阈较低频更易受到影响。听骨链损害与骨导听力下降有关,其共振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即可影响骨导听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耳患病,〈50岁,无并发症409例,按中耳炎类型分单纯型和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从术前听力图在250,500,1000,2000,4000Hz频率进行患耳与健耳的平均骨导听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引起骨听阈升高;(2)骨导听阈损失程度与病程无关,而与中耳炎类型有关,即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导呼斩损失较重,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需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耳患病、<50岁、无并发症409例,按中耳炎类型分单纯型和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从术前听力图对在250、500、1000、2000、4000Hz频率进行患耳与健耳的平均骨导听阈进行比较,结果表现: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骨导听阈升高;②骨导听阈损失程度与病程无关,而与中耳炎类型有关,即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导听力损失较重。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需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混合型耳聋。  相似文献   

7.
王凯  张宇圆  俞杰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16-616
目的 探讨鼓室穿刺抽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效果。 方法 采用鼓膜穿刺抽取中耳积液的方法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患者 11例 13耳 ,观察治疗前后骨导听阈变化。 结果 治疗后 13耳骨导听阈的平均值为 5 .4 6± 4 .12dB ,与治疗前 (2 1.6 2± 7.0 7dB)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6 .13,P <0 .0 1)。 结论 鼓室穿刺抽液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82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68耳),对照组37例(61耳),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施行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鼓膜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骨导在0.5Hz和1Hz的听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2Hz、4Hz和8Hz骨导听阈分别为(14.67±8.34)dB、(18.91±11.30)dB和(15.64±9.36)dB,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8.11)dB、(13.49±8.11)dB、(1.20±8.69)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好于对照组(5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骨导听阈,是一种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79例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资料完整病例79例(79耳),锤砧固定型30例(30耳),镫骨固定型29例(29耳),全鼓室硬化型20例(20耳),术前1~2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此三型听力学特点.结果 3组病人中,52例为传导性耳聋,26例为混合性耳聋,1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3组病人言语频率平均PTA及AB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害程度与硬化灶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0.
鼓室成形术旨在既根冶病灶又修复鼓室传音结构以改善听力[1]。目前鼓室成形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其成功率不断提高。我院1989~1997年共完成鼓室成形术78例94耳,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41例(52.6%),女37例(47.4%);年龄16~57岁,病程2个月~40年。94耳中松弛部穿孔12耳,紧张部穿孔82耳。根据Sheehyt和Anderson制定的标准[2],本组94耳中,小穿孔5耳,中等样穿孔57耳,大穿孔32耳;外伤性穿孔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6耳。干耳时间:10年以下者4耳,3~10年11耳,7个月~4年5耳,3个月~半年45耳,3个月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4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63例(73耳),统计足板小孔开窗术27例(30耳)和镫骨全切除术36例(43耳)患者的术后听力和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气骨导差缩小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在提高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足板小孔开窗可更好地提高高频听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SO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CSOM患儿38例(65耳),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33耳)和观察组(19例,32耳),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阿莫西林,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 vs.48.48%,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CSOM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耳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耳内窥镜下单纯性鼓膜修补术)与对照组(耳内窥镜下冲洗抽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耳内窥镜下单纯性鼓膜修补术进行治疗,能获得较耳内窥镜下冲洗抽吸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进行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不同状况.[方法]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共59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1例(39耳),对照组25例(50耳).对儿童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纯音听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气导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年龄在镫骨全切除术中对骨导听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1例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病例 ,比较在不同频率上 (0 .2 5kHz,0 .5kHz ,1kHz ,2kHz,4kHz)年龄因素对术后骨导听阈的影响 ,并判断二者是否有相关性。结果 :30岁以下患者术后中低频率 (0 .2 5kHz,0 .5kHz ,1kHz)骨导听阈较术前明显改善 ,以 1kHz最为明显 (P <0 .0 1) ;30岁以上年龄患者术后骨导在 1kHz处有所改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4kHz频率 ,术后骨导明显下降 (P <0 .0 5 ) ;当年龄超过 5 0岁时 ,术后骨导在 2kHz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①年龄因素对镫骨切除术后骨导有重要的影响 ;② 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术后Carhart氏切迹变浅 ;③在多数语言频率范围内 ,患者年龄越大 ,术后骨导阈值下降越多。耳硬化症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o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时影响术后听力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86例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比较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的气导听阈(air conduction,AC)、骨导听阈(bone conduction,BC)和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分析术中可能影响听力的相关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时对听力造成影响的因素。 结果 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的AC[(65.73±8.25)dB vs.(47.52±6.82)dB]、ABG[(30.60±3.20)dB vs.(11.50±2.11)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77、45.122;均P<0.001)。镫骨及镫骨底板未破坏者的AC优于镫骨或镫骨底板破坏者,后鼓室开放者的AC优于后鼓室未开放者(χ2=8.010、7.668;P=0.018、0.022)。镫骨或镫骨底板是否破坏、后鼓室是否开放是影响术后听力的独立因素(P=0.011、0.014)。 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于改善CSOM患者术后听力具有一定作用,术中保留镫骨及镫骨底板的完好及开放后鼓室是影响术后听力较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资料完整的26例(43耳)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伴骨导听力下降为32耳,均行中耳乳突根治及鼓膜置管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患耳听力改善明显,气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25dB,骨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15dB.术后随访1~2年听力无明显改变,拔出鼓膜通气管,中耳腔未见鼓室积液.结论 长期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同骨导听阈提高有直接的联系,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耳听力,对防止病情复发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后的骨导听阈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中耳积液与骨导听阈减退的关系,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对103例胶耳患儿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发现一些患儿伴有骨导听力减退,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与治疗方法:103例206耳,男76例,女27例,年龄4~15岁,平均8.9岁。全部患儿经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冲洗抽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耳内窥镜下单纯型的鼓膜修补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气导听阈值、骨导听阈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气导听阈值、骨导听阈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结论 采用耳内窥镜下单纯型的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7例CSO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一期乳突鼓室成形术,根据外耳道后壁切除与否将其分为切除组与保留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语言频率听力、气骨导差、干耳时间、术后主观听力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保留组语言频率听力及气骨导差改善值分别为(10.03±4.58)dB、(11.10±4.82)dB,均显著大于切除组的(6.94±3.73)dB、(7.01±3.5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干耳时间明显早于切除组;两组术后患者主观听力、生存质量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随访6个月CSOM复发率16.22%,较切除组的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突鼓室成形术中外耳道后壁切除或保留均能促CSOM患者听力恢复,但保留外耳道后壁对听力改善幅度更大,且能显著缩短干耳时间,不增加CSOM复发率,建议先行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