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治疗中 ,静脉输液疗法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 ,联合用药多 ,有些药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等都易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 ,给患者带来痛苦 ,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 ,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 ,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并针对发生的原因 ,给予积极预防。1 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表现输液过程中局部消毒不严密 ,操作中针头被污染或由侧管加注其他药物污染。非生理性 pH的液体输注 ,输入pH…  相似文献   

2.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的原因不同 ,患型也不同 ,但经过处理 ,均可恢复正常。1 原因及处理1 .1 细菌性静脉炎发生原因 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或穿刺点消毒不彻底、消毒范围太小、穿刺针受污染等。处理 :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输液 ,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1 .2 化学性静脉炎发生原因 除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外 ,更主要的原因是输液药物和液体对静脉的刺激。处理 :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输液 ;局部热敷应选择在拔针 6~ 1 2 h后。1 .3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原因  1选用针头过粗 ;2选择在关节…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200例,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和量,留置针留置时间几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静脉炎发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身体远心端穿刺明显高于近心端穿刺者;输入高渗性液体发生静脉炎的比率明显高于输入低渗性或等渗性液体者;输入液量〉1500mL发生静脉炎比率高于输液量〈1000mL者;静脉炎发生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结论 使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渗透压、输入液体量,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因此,在使用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制定输液方案.加强留置针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静脉炎是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静脉炎为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各科的发生率不等,静脉炎发生后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治疗,同时给护士穿刺带来困难,因此护士应掌握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减少对病人的损害。1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病人状况、液体和药物(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等)、输液装置、穿刺  相似文献   

5.
尹惠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226-226
静脉输液法是利川液体静化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静脉输液还叮用以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利尿消肿等。然而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从液体的配制到输入,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发生输液反应。静脉输液反应所致的并发症主要有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渗漏、坏死、血栓,  相似文献   

6.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极预防。1输液引起静脉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常规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大剂量持续性给药。可是,静脉输液操作方法不当,会出现输液反应、静脉炎等。这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会影响治疗。本文现就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意见。1防止异物入药异物微粒随药液侵入组织后,能直接或间接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肉芽肿和静脉炎。药物配液操作方法正确与否以及环境条件的好坏是造成污染微粒的主要因素与途径,也是造成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主要诱因。在配制药物时,由于液体高压灭菌后瓶内形成一定的负压,拔塞时空气急剧进入瓶内与液体接触,此时如…  相似文献   

8.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病人由于其自身生理功能特点 ,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液体外渗 ,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者引起组织坏死 ,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本文对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1 药物因素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输液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 pH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常见的易发生输液外渗的药物有 :①高渗液体 ,如 5 0 0 g/L葡萄糖注射液、2 0 0g/L甘露醇 ;②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0.
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来我们针对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探讨1.1血浆PH值的改变。血液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正常机能。1.2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当输入高渗药液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将组织液吸入血浆增加血容量,而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血管内细胞脱水而粗糙,红细胞易于聚集形成血栓。其中以静点50%葡萄糖较多见.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1.
奚姗静  邹洁芳 《河北医学》2003,9(10):949-94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发展 ,有必要重新认识静脉输液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输液质量。1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细菌污染是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 ,而配液的操作方法与环境条件是输液污染的主要因素与途径。配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 .2 准备用物应齐全、无菌 ,严禁使用过期物品。1 .3 备药时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及瓶口有无松动、液体澄明度等。做好治疗室清洁、消毒工作。2 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过敏、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由静脉向体内输入药物,它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给药途径,通过静脉输液可补充营养和水份并排出毒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其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小儿输液时经常发生药液外渗,局部出现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导致静脉炎.不仪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回顾总结我院儿科312例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对引起小儿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及早发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以减少小儿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改琴  党飞荣 《当代医学》2009,15(15):69-6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400例静脉留置治疗发生相关性静脉炎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炎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患者年龄大、刺部位为远心端穿及瘫痪肢体;输入刺激性溶液、液体量多(日大于2000m1);留置针时间长;护士工作年限短等。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针对静脉炎发生原因进行相应的防范措施: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合理安排输液;改善穿刺技术;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14.
高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脉输液是高龄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 ,故经常出现液体外渗 ,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则引起组织坏死 ,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为了有效保障老年人的治疗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 ,总结如下。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 1 药物因素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输液速度过快 ,输入药物引起血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 ,均可损伤血管壁 ,使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常见的药物有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碱性溶液 ,如碳酸氢…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烧伤患治疗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严重烧伤患静脉补液时间长,输液量大品种多等特点,且由于烧伤的临床发病特点用于穿刺的静脉有限,静脉切开率高,静脉炎发病率高,若护理不当,可引起严重感染,因此保护静脉,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时常发生热原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冷、继而寒战、发热、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微粒污染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因此我们应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把守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1 治疗操作中的污染及预防1.1 微粒污染造成的热原反应大量的微粒可引起“热原反应”。中国药典 1985版第二部曾对输液中的微粒做了具体规定 :即输入液体中不得检出 5 0um以上的微粒 ,同时规定每毫升液体中大于 2 5um的微粒不超过 5粒 ,大于 10um微粒不超过 5 0粒。静脉输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蒋群英 《当代医学》2013,(10):15-16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主要是由于输入药物的刺激性强,药物浓度高或者输液时间长等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广大医务工作对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作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主要结合相关文献对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治疗和护理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炎症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化脓感染。研究表明,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2.5%~42%。现将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为临床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办法,但出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消瘦,衰竭,体胖,水肿等现象较常见。由于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减弱,韧性差,治疗中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放经常出现渗漏性损伤,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共发症,因此探索适合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1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1.1渗漏性损伤造成渗漏性损伤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同索,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2)机械因素,多为穿刺技术个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针眼按压个正…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潜在危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春燕 《重庆医学》2003,32(8):1113-111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用手段之一。而输液治疗中有许多潜在的危害和不良反应 ,如 :热源性反应、血管栓塞、组织肉芽肿、静脉炎 ,其中静脉炎是最常见的 (约70 % )不仅给患者带来烦恼和痛苦 ,还会影响治疗 ,现将静脉输液潜在危害相关因素作以下分析并作相应的防治。1 输液潜在危害的相关因素1 1 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过程中微粒带入血循环 ,堵塞毛细血管 ,使血流不畅而出现血栓。由于微粒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 ,局部给氧不足产生静脉炎 ,而早于 1 95 5年就有文献报道因输液引起肺肉芽肿 ,1 96 3年Garran和Gu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