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各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结合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 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 临床用药若能选择最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给药时间的选择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光  周宏灏 《湖南医学》1992,9(3):158-159
  相似文献   

3.
余健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66-567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结合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临床用药若能选择最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充分发挥药效,除药物剂量应适宜外,正确确定每日给药次数,即用药时间间隔也十分重要。给药次数的确定依赖于若干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药物半衰期。通常所说的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t-1/2),即药物吸收后,血浆中药物浓度降低一半(50%)所需要的时间。大多数药物可适当参考药物半衰期的长短,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但对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不能完全由半衰期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寻找药物最佳给药时间.结果 药物具有最佳给药时间.结论 择时给药能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患者均为我科2000年1月至8月住院病人,男48例,女32例,年龄40~78岁,按高血压联盟标准分级.2级高血压,中危组32例,高危组22例;3级高血压,高危组16例,极高危组10例;其中9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无心肌梗塞.  ……  相似文献   

7.
给药最佳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病后,大部分人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给药时问要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效,同时亦可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获得最佳疗效。现介绍一些常用药的最佳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附子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温阳功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药学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以附子助阳补火功效为依据,建立阳虚便秘模型、肾阳虚模型,经均运设计、回归分析法,对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最佳给药剂量予以确定.结果 附子可以使肾阳虚动物的一般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体温升高,体温昼夜节律性恢复,肾阳虚动物低温游泳力竭时间延长;阳虚便秘小鼠排便潜伏期明显缩短,排便颗粒数增加,有效促进了胃肠蠕动,时胃肠推进率得以提高.附子温肾阳作用最佳煎煮时间为6小时,最佳给药剂量为12 g/kg,温阳通便最佳煎煮时间为6小时,最佳给药剂量为12 g/kg.结论 附子温阳作用显著,煎煮时间、给药剂量均与功效的发挥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今后的药学研究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与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阐述临床各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结果 正确选择给药时间,合理确定给药时间间隔和停药时间,都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便于治疗.结论 在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时间因素对药效的影响,这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都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食管作为给药部位一直被忽视,而且渗透性小和滞留时间短决定了食管不适于作为一个发挥全身作用的给药部位。然而,针对食管部位的诸如细菌感染、癌症、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胃液反流所引起的局部损伤等病症,局部给药不仅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还具有降低剂量及减小副作用等优点。食管生物粘附制剂通过粘附于食管的粘膜而延长制剂在食管中的滞留时间,业已证明,食管生物粘附制剂能提高局部用药的效能。本文对食管局部给药系统的原理、局限性、影响粘附的因素,以及实验模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心肌缺血发作的节律性差异,采用不同时间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并对降低其致死率,改善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英范 《当代医学》2009,15(16):38-39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依据时辰药理学确定口服药物最佳给药方法,对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而药物的作用受近日节律、近周节律、近月节律和近年节律的影响,在药物的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药物半衰期(t1/2)又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α(一房室模型)、t1/2β(二房室模型)、t1/2γ(三房室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15.
闵旭东 《当代医学》2013,(30):142-143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以及抗真菌类等。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优化给药方案,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作者的用药经验,对各类药物最佳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口服生物粘附性给药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微针是一种实现无痛和微创的给药新技术.其原理是穿刺皮肤产生微米级的给药通道,以增强皮肤对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生物可降解微针主要解决不可降解材料微针断裂于皮肤内造成的安全问题.本文对生物可降解微针的特点、可降解材料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要注意最佳给药时间,也就是将服药时间的安排与人体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相吻合,以减少副作用,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肠道给药     
肠道给药,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伤寒论》的蜜煎导法和猪胆汁导法。历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广泛地用于内、妇、儿、外各科,究其主要目的仅局限于润肠通便。五十年代发展到用此法治尿毒症、菌痢、阿米巴痢疾、盆腔炎等。八十年代初,谢必成提出用直肠内点滴灌注中药的方法治疗不能口服中药的危重病孩取得成功。笔者也曾用此法治疗中风昏迷病人、小儿高热、妇科的诸多炎症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肠道给药具有三方面的含义1.1 中医下法的具体应用下法在中医急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法方药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而疗效卓著的药物,在诸多危急症中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20.
药物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物质。伴随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药物不断地更新换代,药物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临床对疾病确诊后,必须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准确地给药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使临床用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临床往往忽视了药物半衰期的重要环节。临床在用药期间必须注意这些方面,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康复,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又节省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