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元汤防治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三元汤降低血脂、减轻自由基损伤、调整前列腺素代谢、治疗冠心病心弱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对照组24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分别口服三元汤及消心痛各1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并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载脂蛋白(apo)、血浆丙二醛(MDA)、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u(6-keto-PGF1α) 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poB、MDA、TXB2、TXB2/6-keto-PGF1α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01),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全血GSH-px及apoA1/apoB比值明显升高(P〈0.05~P〈0.001)。结论:三元汤可有效地降低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药复方通脉降脂口服液降低血脂、减轻自由基损伤、调整前列腺素代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对照组 24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分别口服通脉降脂口服液及月见草油胶丸各1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并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载脂蛋白(apo)、血浆丙二醛(MDA)、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7.8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00%,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apoB、 MDA、 TXB_2  TXB_2/6-ke-to-PGF_1α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 P< 0. 001),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_1,全血GSH-Px及apoA_1/apoB比值明显升高(P<0.05~P<0.001)。结论:通脉降脂口服液可有效地降低血脂、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冠心病,从而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效的复方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1)补阳还五汤组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及LPO/超氧化物歧化酶、apo B100/apo A1比值明显降低,而血清SOD、apo A1水平明显升高,(2)补阳还五汤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与对照组相似,但心电图改善优于对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治疗CHD的作用,抗脂质过氧化和调节载脂蛋白  相似文献   

4.
益寿调脂片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寿调脂片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方法采用临床和实验方法观察益寿调脂片调脂的作用。结果①益寿调脂片对高脂血症患者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能显著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P<0.001);②益寿调脂片能明显地对抗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的降低(P<0.001)。结论益寿调脂片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益寿调脂片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寿调脂片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方法采用临床和实验方法观察益寿调脂片调脂的作用。结果①益寿调脂片对高脂血症患者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P<0.001);②益寿调脂片能明显对抗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的降低(P<0.001)。结论益寿调脂片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观察和验证黄芪通脉汤对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SO患者32例,应用黄芪通脉汤煎剂内服法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下降(P<0.01);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A1、apoB100)均有变化(P均<0.05),apoA/apoB比值升高。结论:黄芪通脉汤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13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载脂蛋白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发现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载脂蛋白B(apoB)、apoB/载脂蛋白A-I(apoA-I)均高于正常值,而以脾肾气虚组升高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和肝肾阴虚组(P<0.05);兼有湿证者apoB、apoB/apoA-I显著高于不兼湿证者(P<0.01),故认为apoB和apoB/apoA-I可作为脾肾气虚及湿证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2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30名健康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观察临床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MDA、TXB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比健康人高(P<0.05~0.001);RBC-SOD、6-keto-PGF1α均比健康人低(P<0.01~0.001)。两患者组间RBC-SOD、TXB2、空腹血糖(FBG)有显著性差别(P<0.01)。MDA与TXB2、TG、FBG、BMI呈正相关,与6-keto-PGF1α呈负相关,SOD和TC、舒张压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舒张压对因变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糖、6-keto-PGF1α、TXB2、SOD。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气阴两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单纯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9.
李晓峰  林求诚 《中医杂志》2000,41(12):743-744
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分为偏虚组、偏实组、虚实并重组,并设对照组100例,测定其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及比值。结果:(1)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清载脂蛋白异常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恶性肿瘤患者ApoAⅠ、ApoB100水平及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均〈0.01)。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2)恶性肿瘤偏虚组的ApoAⅠ下降,偏实组ApoB100上升,虚实并重组的A/B比值显著下降(P均〈0.001)。说明ApoAⅠ、AopB100的水平及比值的改变可作为中医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分析13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载脂蛋白水平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发现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均高于正常值,而以脾肾气虚组升高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和肝肾阴虚组(P<0.05);兼有湿证者apoB,apoB/apoA-I显著高于不兼湿证者(P<0.01),故认为apoB和apoB/apoA-I可作为脾肾气虚及湿证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脏腑、中经络证候与高凝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结果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血高凝状态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G)、体外血栓长度(VTL)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来论证中风症证候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中脏腑组中,风证、痰湿证、火热证及阴虚阳亢证证候评分值及PAgT,VTL,FG等测定值均高于中经络组(P<0.05或P<0.01),而其ISI值则显著低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本病中脏腑及中经络证候与胰岛素抵抗及高凝血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虚证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医虚证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在手术前将101例患者分为食管癌伴有虚证和不伴有虚证两组。收集记录患者的辅助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101例患者中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医虚证表现,其中气虚14例,阴虚10例,气阻两虚10例,气血两虚10例,气血两虚2例,阳虚1例,阴阳两虚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55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1例),每组依中医辨证再分为偏寒和偏热型及重度瘀血和轻度瘀血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静脉滴注大蒜素(60mg和硝酸甘油5mg,疗程10天。根据疗程前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评定疗效,并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大蒜素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疗效、副反应、认知改善的规律。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湿内阻型,痰火内抗型及其他型,应用利培酮治疗,使用PANSS、TESS、WCST等评定工具观察疗效、副反应、认知改善情况。结果:有无火证(实火和虚火)是判断利培酮放疗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失眠者一个较普遍出现的药物副反应,而静坐不能,在痰火内扰型出现的严重程度最大;痰湿内阻型入组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16.
血虚证患者血浆心钠素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测血虚证患者的血浆心钠素、心输出量等指标,发现血虚组患者血浆心钠素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心输出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并对血虚证血浆心钠素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血浆心钠素作用与中医"心主血"理论的相关性、心与血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高敏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超  郭进建  林青  詹萍  张富  熊尚全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21-122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hs-CRP与UAP临床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UAP患者101例,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及血瘀证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同时对UAP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结果UAP患者血浆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随着临床危险度的增加而升高。各中医证型组血浆hs-CRP水平均升高,其中痰热血瘀证组和痰浊血瘀证组显著高于气滞血瘀证组,阴虚血瘀证组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证组,气滞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间无明显差异,痰热血瘀证组、痰浊血瘀证组和阴虚血瘀证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UAP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密切相关,血浆hs-CRP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斑块是否稳定,说明hs-CRP对UAP临床诊断有参考价值,可估计其病情程度,对预测预后有帮助。UAP中医分型与血hs-CRP存在相关性,hs-CRP作为UAP中医辨证及临床危险度分层判定指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