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丁甘仁对时疫喉痧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甘仁是近代名医,其对时疫喉痧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误治与不治三个方面浅析丁氏的独特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药学家事略     
丁甘仁丁甘仁(1865~1926)现代医家。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人。行医于苏州,后迁上海,声誉大著,犹虚心勤学。1916年在上海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女子中医专校、沪南北广益中医院,遂开中医办学之先河。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丁甘仁医案》、《喉痧证治概要》、《丸散膏丹国药配制法》  相似文献   

3.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各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  相似文献   

4.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名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今择其家传秘方之精萃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丁甘仁,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镇人,清末民初之名医也.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近世名医秦伯未、程门雪、黄文东等,多出其门下.其主要著作有《喉痧证治概要》、《丁甘仁医案》等.今择其家传秘方之精萃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丁甘仁(1865—1926),清末民国初年人,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初行医于苏州,后至沪上,道乃大行。一生勤学深研,积验甚富,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卓越医家,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极大。生前著述有:《医经辑要》、《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痧症治概要》。后人整理的《丁甘仁医案》独树一帜,其中蕴含丁甘仁先生理法方药的上承古人下启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丁甘仁(1866~1926),名泽周,江苏武进人,为近代名医。丁氏治学严谨,造诣精深,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丁甘仁医案》及《喉痧症治概要》。另有遗著《丁甘仁一百十三法》,乃其学生所传抄本,未见正式刊印,后经上海小东门地段医院李复光医师整理油印。笔者早年在浙江中医学院就读时曾于汤金土老师处借得该油印本抄录。全书凡6门35类113法(其中有治法而遗载内容的有4法,故实为109法)。兹不揣谫陋,辍其有关治泄泻五法,浅述于  相似文献   

8.
孟河,古称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孟河镇,水色倾城,文脉流香,一时名医荟萃,大家云集,“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丁甘仁序余景和《诊余集》),求医者纷至沓来,江船如织,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丁仲英跋丁甘仁《喉痧症治概要》),薪火传承,芳溢四海,医著浩瀚,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9.
丁泽周先生,字甘仁,江苏武进孟河人。著有《丁甘仁医案》、《喉痧症治概要》《脉学辑要》等著作,为孟河学派代表人士之一,以其学验俱丰著称海内。今人对其以上几部著述多有研究。笔者现将李复光整理的“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输入IBM电子计算机,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丁甘仁遗著用药一百一十三法”以法统方113首,笔者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用药总数按每首方剂使用药物的不同品种累计统计,用药频率按每种药物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丁甘仁(1865~1926年),江苏孟河人。受业于清末名医马培之,对马氏内、外、喉科之长尽得其传。丁氏志在发扬中医,联合沪上名医,于1916年集资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上海南北广益中医院。执医执教四十余年。深为医林所推崇。遗著有《丁氏医案》、《喉痧症治概要》等。近代名医丁甘仁,对咳嗽的诊治、辨析机理颇有独到之处,立法遣药严谨而新颖。现撷要整理为治咳十六法,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第四期中,张鏡人先生及章巨膺先生分别介紹了上海已故名医张骧云先生及恽铁樵先生的学术經驗成就,讀后,深受教益。业师丁甘仁先生,亦系上海已故名医之一,学识經验,俱頗丰富,不仅长于内科、外科,对于喉科証治,亦有独到之处,曾著有“喉痧証治概要”一文,附刊于《孟河丁甘仁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60年)中,頗得医界贊許。为了交  相似文献   

12.
丁甘仁先生作为近代海派中医一代宗师,其存世医案多达一千余例,整理、评析丁氏医案的专著、专论众多。丁氏医案载述完备,内容丰富,经验独到,颇能反映丁氏精深的学术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鲜明的用药特色。笔者对丁氏内科、外科、妇科、时疫喉痧医案及调补膏方、医案数据发掘等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3.
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一大医派,业绩彪炳。"孟河医派"名称的由来首次见于丁甘仁次子丁仲英1927年在丁甘仁《喉痧症治概要》跋中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出类拔萃的名医梯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的学术特色是其繁荣昌盛的保证。其学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师古不泥,和缓醇正;二是博采众长,寒温兼容;三是不分门户,学而不偏;四是中西兼融,择善而从;五是精专博通,治法灵活。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为学习与临床应用该论著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分别从学术思想、用药特点、临床经验方面探讨《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丁甘仁医案》的学术特色归纳为4个方面,分别为善用经方,辨治伤寒杂病;重视六经,倡导寒温融合;用药清灵,主张和缓醇正;辨治喉痧,着重分清气营。《丁甘仁医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上海中医防治疫病的"海派"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曾一度疫病流行。在恶疫肆虐、流民踵丧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擅长治疗疫病的海派名医。他们上承江南温病学余绪,旁纳西方医学新知,立足地域条件之特殊,突显出海派风格。以祝味菊创"本体疗法"论治疫病伤寒、徐相任制三矢定乱汤防治霍乱、吴瑞甫疗白喉中西合力、多法并用治疗烂喉丹痧的丁甘仁、图变革预防鼠疫的岑玄珍等为代表的海派名医,他们各自建树独特、中西并举、兼容创新,取得了近代中医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丁甘仁治痢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甘仁治痢五法浙江省合州医院(317000)管利民丁甘仁(1864~1924),名泽周,江苏武进入,为孟河四家名医之一。医学造诣精深,兼长内、外、喉三科。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喉科证治概要》、《丸散膏丹国药配制法》、《休德堂丸散集》及门人...  相似文献   

17.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曾一度疫病流行。在恶疫肆虐、流民踵丧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擅长治疗疫病的海派名医。他们上承江南温病学余绪,旁纳西方医学新知,立足地域条件之特殊,突显出海派风格。以祝味菊创“本体疗法”论治疫病伤寒、徐相任制三矢定乱汤防治霍乱、吴瑞甫疗白喉中西合力、多法并用治疗烂喉丹痧的丁甘仁、图变革预防鼠疫的岑玄珍等为代表的海派名医,他们各自建树独特、中西并举、兼容创新,取得了近代中医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烂喉丹痧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猩红热。通过对烂喉丹痧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烂喉丹痧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疒丹)者丹也,痧者沙也,(疒丹)、痧并发,经晕犹如尘沙而起,伴有咽喉经腫疼痛的病证。 (疒丹)痧之名,初见于清顧玉峰氏丹痧阐解一书。在叶天士医案中则名为爛喉痧,而金保三氏著爛喉丹痧辑要又(疒丹)名爛喉丹痧,光绪年间,上海盛行本证,曹心怡将治疗心得著成喉痧正的一书,则取名喉痧,可见(疒丹)痧的異名虽多,还是从其形証而定。此外,由于本病具有强烈的傳染性,往往發必一方,沿門闔戶相傳,男女長幼感染,病势又極迅速,与疫癀相等,所以,陈耕道氏著疫痧艸,逐將本証命名为(疒丹)痧,疫喉,疫喉痧。  相似文献   

20.
丁甘仁膏方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近代沪上名医丁甘仁膏方3则,总结丁甘仁扶正为先、综合治疗、灵活化裁的临证膏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