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体会,并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22例(125侧)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成功完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23侧,均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共置人支架124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8.4%(123/125).围手术期发生一过I生脑缺血6例(4.9%),小卒中2例(1.6%),完伞性卒中1例(O.8%),严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1.6%),其余113例次(91.9%)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总卒中/死亡率为2.4%.8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5(3~36)个月,超声检查提示50%~70%狭窄5例(5.8%),70%以上狭窄1例(1.2%),均无临床症状.非相关原因死亡2例.其余78例(90.7%)支架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 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 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 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 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 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75个,其中颈内动脉支架68个,颈总动脉支架2个,同时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2个,椎动脉支架3个,4例术前安装了临时起搏器。结果65例中2例脑保护装置置放失败,63例成功。63例脑保护装置中26例可见斑块碎片,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脑缺血,1例同时置入椎动脉支架后发生椎动脉血栓形成;9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心动过缓,4例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者未发生术中低血压。5例出现术后低血压,1例术后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1例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高血压。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和严格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Wang D  Sheng A  Gong T  Yang C  Zhai L  Wang Z  Liu Y  Liu F  Han J  Wang Y  Sun J  Li J  Liu S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893-895,I002
目的:报告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脑保护装置filterwire(滤网导丝),或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对18例21处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应用脑保护装置成功施行21例次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介入操作方便易行,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有助于降低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动脉粥样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性脑梗死的发生,提高其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CTA或MRA检查。所有患者全部使用脑保护装置,均采用脑保护下预扩张,无术后扩张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置入,共置入支架37枚(1例双侧狭窄病例)。结果 36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95.47%。随访率为83.33%,失访6例。再狭窄1例,占2.78%。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操作规范细心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arterystenting ,CAS)是应用血管腔内外科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 1979年Mathias等首次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术(PTA)。为克服PTA的不足 ,1989年支架被第一次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中 ,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CAS。1995年Bergero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 13例。以后又有学者作了相继报道 ,综合各家报道 ,其临床效果满意。一、CAS操作技术1.操作技术 :患者平卧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于股动脉 ,放置一 9F动脉鞘 ,注射 5 0 0 0U肝素 ,全身肝素化可预防操作中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17例,全部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134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283患者未使用保护装置,对其中202例(71.38%)进行预扩张,66例(23.32%)采取后扩张,3例未扩张。结果 417例患者术中,心率下降者105例(25.18%);术中微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好转,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322例随诊,占77.22%,其中再狭窄15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6%。325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256例症状消失或好转,占78.77%;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应对术后脑血管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1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行脱水、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加强意识障碍的护理、反复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高热的处理。患者出院时患侧肌力恢复至4级,肢体活动及行走较前自如,精神状态良好,生活部分自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一方法自200l年8月至2003年7月,共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8例,术前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4.13=13.38)%,均为症状性病人结果狭窄位于颈内动脉6例,位于颈总动脉2例,所有病人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后狭窄程度均≤10%。全部病人无临床并发症,5例临床症状消失,3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27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缺血性神经损害发生;影像学检查无显著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病人,脑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因硬化斑块或血枪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271例(300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口服氯吡格雷75 ms/d,肠溶阿司匹林100~200 mg/d,辛伐他丁40 mg/晚,共5~10 d.应用肝素持续静脉滴注(50 mg/d)共2 d.术后继续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结果:271例患者(300侧)手术均获成功,颈动脉狭窄和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周内并发症7例,1例死亡.226例患者3~24个月行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5例发生再狭窄;其中45例患者超声随访超过36个月,无再狭窄病例;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无脑缺血相关症状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正确的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因颈动脉狭窄而接受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AS操作采取标准治疗方法,患者术前5d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先放置远端保护装置,90%以上狭窄患者进行前扩张,残留狭窄>30%则进行后扩张.结果 72例患者成功地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80枚,全部使用远端脑保护装置,5例患者行同期手术,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2例,1例肾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27例),其中严重并发症(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39%(1例同侧小卒中);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2例同侧TIA(2.78%),1例高灌注综合征(1.39%),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2%(21例),其中1例高血压(1.39%),5例心动过缓(8.33%),15例术后低血压(20.8%),其他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2.78%).结论 血液动力学改变(低血压、心动过缓)是CAS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严重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modality in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This study examined our experience of carotid stenting with routine cerebral embolization protect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METHODS: Clinical variables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high-risk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otid stenting with neuroprotection were analyzed during a 26-month period. RESULTS: Sixty-eight high-risk patients with 72 carotid artery stenoses were treated. Procedur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70 cases (97%), and symptomatic lesions existed in 17 (24%) patients. Monorail Wallstents stents were used in all cases. Neuroprotective devices used were PercuSurge (28%) and Filterwire (72%). There was no periprocedural mortality or neuroprotective device-related complications. The 30-day stroke and death rate was 2.7%, and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6.9%. All stented vessels remained patent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mean 15.3 +/- 4.2, range 1 to 23 months). Two asymptomatic in-stent restenosis (3%) occurred at 6 and 8 months, which were both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balloon angioplasty.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ed that percutaneous carotid stenting with routine use of a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分析并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脑灌注的影响及差异。方法: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选择32例经全脑动脉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其中行CEA 11例、行CAS 2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均行WBCTP检查采集脑灌注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变化及差异。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r CBF、r CBV、r MTT均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变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EA、CAS两种术式均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灌注,且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并对此两种术式的适应证进行讨论。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21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人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104例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7例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支架成形术为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的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