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 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6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6例Ⅰ型AIH和25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无显著性差异;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免疫球蛋白IgM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7-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肝组织学示界面炎/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及胆管病变;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结论 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UDCA治疗有助于血生化学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张思敏  周海东  袁小凌  赵琳  许洁 《肝脏》2014,(12):937-939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AIH-PBC 重叠综合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3例有肝活检病理结果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大多50岁以上。AIH 肝功能多异常,伴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 IgG 增高,肝活检病理多表现为界面性炎或桥接坏死,大多同时伴浆细胞浸润,胆管增生。PBC 常表现为 ALP、GGT 增高,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阳性即可诊断,病理提示浆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重叠综合征肝功能大多异常,免疫学指标阳性率高,肝活检病理胆管病变,早期多为增生病变。结论AILD 有必要早诊断,早治疗,重叠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生化、免疫学及肝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0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BC或AI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105例患者中,包括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60例PBC、33例AIH和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BC/AIH重叠综合征与PBC或AIH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其实验室检查具有AIH的特点,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IgG的明显升高,同时具有PBC的特点,如GGT、ALP、免疫球蛋白IgM的显著增高,但与PBC或AI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和抗核心蛋白gP210抗体阳性,后两项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IH患者(P〈0.0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BC/AIH重叠综合征兼有PBC和AIH的特点,如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汇管区浆细胞浸润,胆管不同程度的病变等。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具有PBC和AIH的双重特征,应对此病充分认识,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回顾分析124例PBC、57例AIH、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2: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对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疗效分析。结果在22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AIH-PBC重叠综合征占17.73%。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AIH组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国际评分标准,诊断AIH/PBC重叠综合征,并将其生物化学、自身抗体、肝穿刺结果与单纯的AIH、PBC患者病例资料比较。 结果 12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35例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占27.1%,以女性患者为主,男女比例为1:10,平均年龄(50.79±11.27)岁,其实验室检查具有AIH患者的特点,如:氨基转移酶、γ 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的明显升高,同时也具有PBC的特点,如: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M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检测可见抗核抗体(74.3%)、抗线粒体抗体(68.6%)、M2抗体(45.7%)阳性;肝穿刺结果有界面坏死、浆细胞浸润及胆管不同程度的损害。 结论 AIH/PBC重叠综合征为独立于AIH、PBC存在的疾病,有必要对此及早诊断,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从68例PBC患者中筛选出9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析比较PBC/AIH重叠综合征和单纯PHC患者的临床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结果 68例PBC患者中,PBC/AIH重叠综合征9例,单纯PBC 59例,分别占13.2%和86.8%,PBC/AIH重叠综合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抗平滑肌抗体和(或)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单纯PBC;PBC/AIH重叠综合征兼有PBC和AIH的双重组织学特点,显示界面炎和碎屑样坏死,肝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肝细胞膜、汇管区有免疫球蛋白G沉着。 结论 PBC/AIH重叠综合征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不同于单纯的PBC,两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及肝组织病理学特征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诊断正确率及时长。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经过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IH-PBC重叠综合征的患者53例,对照组为AIH及PBC患者各53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入院后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定性资料采用R ×C列联表法进行各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可信区间法。结果53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ALT为(173.65±52.08)U/L,血清TBil为(38.07±6.82)μmol/L,ALP为(293.81±28.89)U/L,GGT为(57.57±78.84)U/L。其中ALP较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M为(3.33±2.12) g/L,较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中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27/53)较两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经肝活组织检查诊断正确率(52.83%)最低、入院后明确诊断需要时间最长[(8±7.7)d]。结论 AIH-PBC 重叠综合征临床表现更类似于PBC,但生化检查结果更类似于AIH,AIH-PBC 重叠综合征兼有AIH和PBC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8.
10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7例及其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生物化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16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AIH患者77例和AIH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生物化学及组织学变化和治疗应答反应等. 结果 AIH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功能生物化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炎样异常,丙种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74%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32%的患者抗平滑肌抗体阳性,52%的患者伴发了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65%),在中、重度患者则出现小叶性肝炎、玫瑰花结样改变、桥接样坏死等.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较高,组织学检查往往还伴有胆管的病变.60例AIH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第1年时,AIH治疗患者达完全缓解者42例(70%),其中26例持续缓解,16例复发(激素减量至≤10 mg/d或停药后),10例部分缓解,8例无应答.持续缓解者的AST、ALT、免疫球蛋白G、丙种球蛋白及血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持续缓解者(34例,JD值均<0.05),此类患者撤除了硫唑嘌呤,单用激素的剂量均可维持在5~10 mg/d.AIH-PBC重叠综合征组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除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外,其余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亦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AIH及AIH-PBC重叠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需综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检测结果.AIH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达持续缓解者,可改为单用小剂量激素治疗.AIH-PBC患者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提高对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0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80%),肝组织病理变化兼具界面性肝炎,桥接样坏死及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中国人中日趋增多,AIH-PBC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重叠综合征兼具AIH和PBC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均可见肝小叶界面炎,且多为中重度,可见桥接样坏死及小叶中央融合性坏死,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不等,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胆管病变,其中3例有明显胆管数目减少,2例有细小胆管增生。  相似文献   

10.
冯少春  王珊  陈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069-107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强的松(0.5mg.kg-1.d-1)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15 mg.kg-1.d-1)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段患者疾病状态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损害均明显改善,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gG、IgM、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UDCA短期内能明显减轻AIH-PB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化学和肝组织学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生化特征和组织学变化,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6月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AILD患者共109例,其中AIH 27例、PBC 67例、PSC 4例、AIH-PSC重叠综合征1例和AIH-PBC重叠综合征10例,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LD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73.3%,80/109),常见症状为黄疸、乏力、纳差和皮肤瘙痒.AIH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炎样异常,丙种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62.9%的患者(17/27)抗核抗体(ANA)阳性.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77.7%),在重度患者则出现重度界面件肝炎、桥样坏死等.PBC患者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伴免疫球蛋白M升高,74.6%的患者(50/67)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亚型阳性.所有PBC患者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早期(Ⅰ、Ⅱ)占28.3%,晚期(Ⅲ、Ⅳ)占71.7%,肝组织病理变化以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为主(62.6 0A).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具有AlH和PBC的双重特征,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检测到ANA和AMA/AMA-M2阳性.结论 AILD在中国人中并非少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峰 《胃肠病学》2009,14(4):218-220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重叠综合征指同时具有其中两种疾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重叠综合征相对少见,主要包括AIH—PBC和AIH—PSC。由于重叠综合征在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组织学方面综合了两种AILD的特点,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并存在争议。对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中心2001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对41例AIH-PBC、37例AIH和36例PBC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频率检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是否肝硬化及淋巴细胞亚群频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IH-PBC重叠综合征组、PBC组和AIH组的CD3+CD4+T细胞频率显著升高,而CD3-CD16+CD56+NK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BC组和AIH-PBC重叠综合征中CD4+/CD8+比值、CD3-CD19+B细胞频率偏高,CD3+CD8+%T细胞频率降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AIH-PBC重叠综合征组和PBC组中,肝硬化组CD3+%T细胞频率、CD3+CD8+%T细胞频率较非肝硬化组偏低。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健康人群和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临床科学评价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病人群的免疫状态提供重要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4.
Overlap syndromes among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three major immune disorders of the liver are autoimmune hepatitis(AIH),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and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Variant forms of these diseases are generally called overlap syndromes,although there has been no standardised definition.Patients with overlap syndromes present with both hepatitic and cholestatic serum liver tests and hav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AIH and PBC or PSC.The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is the most common form,affecting almost 10% of adults with AIH or PBC.Single cases of AIH and autoimmune cholangitis(AMA-negative PBC) overlap syndrome have also been reported.The AIH-PSC overlap syndrome is predominantly found in children,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IH or PSC.Interestingly,transitions from one autoimmune to another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in a minority of patients,especially transitions from PBC to AIH-PBC overlap syndrome.Overlap syndromes show a progressive course towards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failure without treatment.Therapy for overlap syndromes is empiric,since controlled trials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se rare disorders.Anticholestatic therapy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is usually combin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corticosteroids and/or azathioprine in both AIH-PBC and AIH-PSC overlap syndromes.In end-stage disease,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其重叠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认识.方法:对27例AIH、67例PBC、4例PSC、1例AIH-PSC重叠综合征和10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肝穿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ILD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73.3%),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77.7%),在重度患者则出现重度界面性肝炎、桥样坏死等.PBC患者早期(Ⅰ、Ⅱ)占28.3%,而晚期(Ⅲ、Ⅳ)占71.7%,肝组织病理变化以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为主(62.6%).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并非罕见,他的肝组织病理学具有AIH和PBC的双重特征.结论:AILD是非病毒性肝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Overlap syndrome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hepatology, the term overlap syndrome describes variant forms of the major hepatobiliary autoimmune diseases,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and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Patients with overlap syndromes present with both hepatitic and cholestatic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AIH, PBC, and/or PSC, and usually show a progressive course toward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failure without adequate treatment. AIH-PBC overlap syndrom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almost 10% of adults with AIH or PBC, whereas AIH-PSC overlap syndromes were found in 6 to 8% of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IH or PSC. A minority of patients may also show transition from stable PBC to AIH, AIH to PBC, or AIH to PSC, as documented by single case reports and small case series. Single cases of AIH and autoimmune cholangitis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negative PBC) overlap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Empiric medical treatment of AIH-PBC and AIH-PSC overlap syndromes includes anticholestatic therapy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corticosteroids and azathioprine. In end-stage disease,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