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胎膜早破病例产程及分娩过程的分析并与对照组对照,探讨了胎膜早破病例在产程中的难产因素及产程进展的特点,提示胎膜早破合并初产头浮是难产的最早信号;破膜后24小时须催产素诱发宫缩者难产发生率高;胎膜早破病例产程进展中潜伏期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的危害。方法:回顾分析208例头位胎膜早破与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300例进行对照。结果:胎膜早破难产率为30%、早产率为11%、新生儿窒息率为6.7%、产褥感染率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产后产程进展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信号,早产、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增高,应预防并积极处理胎膜早破,一旦发生应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孕足月胎膜早破经产妇试产的产程特点,并分析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92例孕足月胎膜早破经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分娩的157例自然临产经产妇作为对照,对比两组产妇产程特点及干预措施。依据研究组产妇试产情况将其分为试产成功组(n=137)和试产失败组(n=55),对比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产妇活跃期时间明显减少,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则显著延长(P<0.05),会阴侧切率显著增加(P<0.05)。试产成功与失败产妇在年龄、孕前BMI、产前BMI、胎儿体质量、宫缩乏力、距前次剖宫产年限、产程停滞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显著(P<0.05)。产妇年龄≥35岁、胎儿体质量≥3.5 kg、宫缩乏力、产前BMI≥30 kg/m2、产程停滞是孕足月胎膜早破经产妇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区分度较好,准确性较高。结论 孕足月胎膜...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儿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冬香 《医学信息》2010,23(5):1300-130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糸.方法 对80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胎膜早破100例与胎膜未破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在一般处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母儿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与母儿并发症如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关系密切.结论 胎膜早破患者发生难产、母儿并发症增多,因此加强产时监护正确处理产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宫颈水肿、宫缩乏力及产程延长等为头位难产的临床特征.结论 重视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发现难产征象并及时进行干预处理,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EEP术(环形电切术)对经产妇LEEP术后再次妊娠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近4年收治分娩的本次孕前曾行LEEP术,术后再次妊娠的22例经产妇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50例经产妇为对照组,对二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早产率、难产率,各产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产妇LEEP术后并不增加再次妊娠的早产率及难产率,对各产程并无明显影响,可能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但值得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我院421例初产时胎头浮动的病例,分析其发生率,分娩方式,提出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0年分娩产妇1822例,其中初产妇胎头浮动者421例,发生率为23.2%。结果 初产妇胎头浮动预示有可能难产,手术产率高达54.8%,而初产妇胎头浮动合并胎膜早破是提示可能发生难产的最初信号,而活跃早期应观察胎头能否衔接可作为确定分娩方式为条件。文中对病例进行了适当处理。结论 初产妇胎头浮动或合并胎膜早破是难产的首发信号,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在排除头盆不称时可阴道试产,而活跃早期后破膜可促进胎头下降及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VAM-1)在胎膜早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93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CVAM-1,比较两组孕妇不同破膜时间及有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TNF-α与CVAM-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孕周、产程、孕次、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破膜时间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随着破膜时间而提高,破膜时间<12h、12 ~24 h、>24h的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存在差异(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RP与TNF-α、TNF-α与CVAM-1、CRP与CVAM-1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清CRP、TNF-α、CVAM-1水平升高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三者在胎膜早破发病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及时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利于评估胎膜早破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与早产、难产的关系及胎膜早破破膜时间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96例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胎位不正等关系密切,发生早产占15.4%,胎膜早破难产率明显高于非胎膜早破(P<0.01),破膜时孕周早晚与围产儿病死率成负相关。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胎位不正等关系密切,与难产互为因果,对围产儿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的水平,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MMP-9、IL-1β水平亦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羊水、脐血中MMP-9、IL-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P〈0.01)。结论检测孕妇血清的MMP-9、IL-1β水平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良好的预测指标,测定孕妇血清、羊水的MMP-9、IL-1β水平还有助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孩生育政策后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特征、分娩状况及分娩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三孩生育政策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624例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和三孩生育政策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间阴道分娩的435例产妇(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临床特征、分娩状况、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35岁产妇比率、≥35岁经产妇比率,妊娠前体质量指数、妊娠前超重或肥胖比率、巨大儿比率、妊娠高血压疾病比率、妊娠糖尿病比率、胎膜早破比率、住院天数高于对照组,而孕次、流产次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则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催引产率、缩宫素引产使用率、人工破膜干预率、阴道助产率、镇痛分娩率、第二产程延长率、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大于对照组,镇痛分娩时的宫口则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会阴I度裂伤、会阴II度裂伤、宫颈裂伤、会阴侧切、产后出血、产后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孩政策后经阴道分娩的高龄产妇和催引产比率增多,产程时间延长,不良分娩结局增加,分娩镇痛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母儿的影响,以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1例除外其它合并症、并发症的早产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5例合并胎膜早破,56例无胎膜早破)。结果(1)78.82%早产胎膜早破发生在孕35w以后。(2)早产胎膜早破组与早产无胎膜早破组相比,母儿并发症无显著差异。(3)早产儿有并发症组、死亡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早产儿无并发症组及存活组,且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均明显降低。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多发生在孕35w以后,对其进行合理治疗后胎膜早破并不是影响早产母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早产儿并发症、死亡主要与新生儿窒息、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胎膜早破可诱发早产、增加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的机会,据文献显示近年来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及预防方法,本文对我院近7年来诊治的187例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产褥感染患者的病理和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褥感染患者86例,根据其病例材料,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基本上痊愈。结论第二产程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会阴切口、阴道炎性病的反复发作、孕前盆腔是导致产褥感染的一些独立的因素。针对具有产褥感染的因素的妇女,在分娩之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原发病,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使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依次为阴道炎、多胎妊娠、妊高征、瘢痕子宫等.结论 预防胎膜早破适式终止妊娠、积极做好护理是关键,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蜕膜和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维生素E(VE)的测定,探讨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比色法对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蜕膜和血清中SOD、MDA及VE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孕足月妇女相比,胎膜早破孕妇蜕膜和血清中MDA水平都升高(P<0.05),SOD、VE水平却都下降(P<0.05,P<0.05)。结论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族溶血性链球茵(GBS)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胎膜早破(PROM)292例和200例正常妊娠作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培养,对GBS阳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作白介素-6测定,并随机选择20例GBS阴性的胎膜早破孕妇作比较,并比较母儿预后。结果胎膜早破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GBS阳性率(14%)明显高于正常组(6.0%)(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22例GBS阳性率(17.2%)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70例(11.8%)(P〈0.05),GBS阳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羊水白介素-6(IL-6)176.6±82.4ng/L明显高于GBS阴性的胎膜早破孕妇的122.7±59.3ng/L(P〈0.05),GBS阳性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距破膜时间〈24h、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较阴性孕妇高(P〈0.05),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阴性孕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BS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的发生及影响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劲梅 《医学信息》2010,23(1):227-227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分析50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的原因和类型。随机制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50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50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21难产例,发生率为42%;对照组50例孕妇中难产9例,难产发生率为18%。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胎膜早破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症起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容易导致早产和羊膜感染,严重时危及母婴生命。对于胎膜早破孕妇。临床上往往选择剖宫产,并于手术前对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凝血指标(PT、APTT、TT、Fib)检查。以了解机体的凝血状态。本文报告42例胎膜早破孕妇上述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与40例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孙静  郭智勇 《医学信息》2007,20(8):1473-1474
足月前胎膜早破是指〈37孕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由于足月前胎膜早破后对母婴的主要危害为早产、感染、羊水减少、胎儿窘迫等,采取促胎儿肺成熟、抑制子宫收缩、预防感染、营养治疗等综合治疗,延长胎膜早破者的孕周,以期待胎儿的成熟,是减少足月前胎膜早破者母婴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好方法,但期待治疗的成功更加要依靠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