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温针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体倦乏力、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劳累后持续不适、肌肉痛4项单项症状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25 (OH) D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 0.05);观察组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PSQI评分等各项睡眠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25 (OH) 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血清25 (OH) D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积分(FS-14),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取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俞穴,穴位药物注射夹脊穴及配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浴足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7例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加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耳穴揿针埋针联合中药浴足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方法的干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两组疗效及PSQI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联合中药浴足护理改善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背俞穴为主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和SPIEGEL量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IEGEL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针刺宁神穴与腹针相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为宁神穴结合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1组: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组:宁神穴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0min/d,连续治疗6d,休息1次,共治疗12d。治疗前后分别用PSQI、中医临床症状量表及临床疗效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PSQI量表评分前后差异显著,说明三组患者均有所改善;在中医症状评分中,三组患者也均有所改善。三组间比较,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是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说明治疗1组效果最佳。结论:(1)三组均可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2)针刺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针刺宁神穴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58±2.98)低于对照组(9.6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16.48±4.82)低于对照组(19.64±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龙 《陕西中医》2015,(1):89-91
目的:评价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治疗组31例,传统针刺对照组31例,中药对照组31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冲击波针灸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冲击波针灸治疗组为90.32%,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7.10%,中药对照组为80.65%。结论: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87-1089
目的:评价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28例,传统针刺对照组28例,中药对照组28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各成分得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雷射针刺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对中医症状评分、PSQI积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雷射针灸治疗组为89.29%,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5.71%,中药对照组为78.57%。结论: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12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琰  崔海 《四川中医》2007,25(9):112-1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疗法,穴取中脘、关元、水分、阴交、双侧天枢、肓俞、足三里、血海、心俞、膈俞、脾俞,结合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对照组仅采用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6.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是治疗心脾两虚型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穴位埋线于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结果: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飞针针刺为主治疗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飞针干预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飞针针刺与舒乐安定药物治疗及非穴位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15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飞针针刺组(110例)、舒乐安定组(107例)和非穴位针刺组(98例),飞针针刺组采用飞针针刺三阴交、安眠、神门等穴,口服维生素B1和背俞穴埋皮内针治疗;舒乐安定组予口服舒乐安定,非穴位针刺和背俞穴穴位贴压治疗;非穴位针刺组给予非穴位针刺、口服维生素B1和背俞穴穴位贴压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后2周随访,观察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飞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1%(90/107),优于舒乐安定组的59.7%(62/104)和非穴位针刺组的25.0%(24/96)(均P<0.05).各组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飞针针刺组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较其他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飞针针刺为主治疗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舒乐安定和非穴位针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丹栀逍遥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加透灸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透灸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的各项及总体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及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透灸背俞穴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注射液结合针剂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针剂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和针剂配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疗程均为4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和针刺治疗配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