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目的探讨MEXAMETER MX(R)16和DIGIMIC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在评价美白祛斑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中青年女性志愿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MEXAMETER MX(R)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对某国外品牌美白类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估.结果采用MEXAMETERMX(R)16和DIGIMIC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能较客观、有效地评价美白祛斑功效.结论MEX-AMETERMX(R)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可作为评价美白祛斑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EXAMETER MX(R)16和DIGIMIC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在评价美白祛斑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中青年女性志愿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MEXAMETER MX(R)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对某国外品牌美白类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估.结果:采用MEXAMETERMX(R)16和DIGIMIC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能较客观、有效地评价美白祛斑功效.结论:MEX-AMETERMX(R)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可作为评价美白祛斑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黑色素形成机制的美白化妆品功效体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一直备受东方女性青睐,也是研究机构和化妆品公司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对于此类产品的功效评价并未建立足以令人信服的评价方法。皮肤美白剂的研发及其功效评价方法与黑色素形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人体黑色素形成通路、基因调控、信号传导等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黑色素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3D皮肤模型、细胞标记与识别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以人体黑色素代谢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我国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对2012年-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687件祛斑/美白类产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种类、复配使用和使用频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687件祛斑/美白类产品中使用的美白功效成分共90种;其中使用1种美白功效成分最为普遍,占60.7%;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熊果苷3种美白成分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均17%。结论祛斑/美白类产品中美白功效成分的使用种类较多,其中烟酰胺、抗坏血酸葡糖苷、熊果苷使用频率较高,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美白功效成分的监管,同时尽快制定我国化妆品中美白组分准用清单、检测方法及美白功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欣然 《医药与保健》2003,11(11):10-11
美白产品主要有:斑型,祛斑效果明显;防晒型,防晒功能具有一定优势;美白型,注重纯粹美白效果等。 最先进的美白理念:不但要美白,更要有保护及预防的三重功效。 美白产品同时兼具三种功能:必须含有醇类(酸)、维C等成分,因此会产生轻微的缺水现象,所以在使用美白产品时一定要同时注意保湿,才不会使皮肤变白了却又形成缺水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希望通过化妆品的使用而得到白皙、透亮的皮肤,或减轻老年斑、黄褐斑等色素沉积。因此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市场日趋活跃,产品销售与日俱增,已成为护肤类化妆品的主流品种之一。化妆品中各种祛斑美白物质,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1)酪氨酸酶活力抑制剂,如汞及其化合物、氢醌、苯酚、熊果苷、曲酸等;(2)影响黑色素代谢  相似文献   

7.
市售美白祛斑化妆品氢醌、苯酚含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氢醌、苯酚作为消毒防腐药广泛用于药品制剂中 ,它可用于治疗皮肤癣、湿疹及止痒 ,同时氢醌作为黑色素阻碍剂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 ,过去人们常用于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但由于其毒性大 ,刺激性大 ,长期接触能引起白血病、肿瘤、癌和心血管病。所以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氢醌、苯酚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近几年来 ,国内美白、祛斑产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 ,此类产品已成为护肤产品的主流之一。它们在给人们带来皮肤白皙、色斑淡化、祛除色素沉着的同时 ,由于使用劣质产品也给人们带来一定危害。特别是美白、祛斑给消费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市售美白祛斑化妆品中美白祛斑剂及铅、砷、汞的含量,美白祛斑成分与样品标签符合情况,有助于建立美白祛斑产品的卫生安全及功效成分评价体系,以规范市场。方法对深圳市市售的110份化妆品进行8种美白祛斑剂和铅、砷、汞含量检测。结果 110份样品均未检出禁用美白祛斑剂氢醌、苯酚和曲酸,2份样品检出高浓度的汞,其余样品铅、砷、汞含量均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要求。美白祛斑剂检出率为45.5%,标签符合率为62.2%。结论深圳市售的化妆品美白祛斑剂含量总体是符合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要求的。美白祛斑功效成分含量偏低,样品存在标签不符情况,提示管理部门应加强产品监督,打击虚假宣传及三无产品。  相似文献   

9.
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1~2005年送检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不合格率为11.3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3.9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5.68%,皮肤光毒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1.75%。229份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面膜类、按摩膏类、护肤类、美容香粉(粉底霜)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7%、12.66%、14.70%、0。结论部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R-800型冷光美白仪治疗氟班牙效果。方法使用HR-800型冷光牙齿美白仪及其配套美白剂进行漂白脱色;用VITA16比色板比色进行脱色前后的比较,观擦漂白脱色的效果。结果 HR-800型冷光美白仪对氟班牙进行美白能提高4-14个色界。结论冷光美白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牙齿损害小,效果持久、明显。  相似文献   

11.
美白化妆品卫生安全及功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原理,美白成分及其卫生安全评价,以及国内外对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活性成分的仪器分析法、功效评价的体外细胞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皮肤试验仪器测试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综述了防晒、美白及美发三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对防晒化妆品,从UVA的防护和评价及UVB的防护和评价作了介绍;对美白化妆品,从动物学方法、细胞学方法和酶学方法作了介绍;对美发 化妆品,从发束的模拟试验和试管内试验作了介绍。指出随着特殊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日益扩大,对它们的功效检测也应逐步从成品检测向原材料检测发展,从动物试验、人体试验向细胞试验、离体试验发展,以提高检测效率,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祛斑类化妆品中祛斑功效成分的使用情况。方法对201件祛斑类化妆品中祛斑功效成分的基本情况、使用种类、使用率、复配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201件化妆品中使用的祛斑功效成分有25种,其中烟酰胺、熊果苷、甘草酸二钾、抗坏血酸葡糖苷和光果苷草根提取物5种物质的使用率较高,均在10%以上。结论为加强祛斑化妆品监管,应尽快制定我国化妆品中祛斑剂准用清单及标准检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对使用者产生的皮肤和全身临床症状以及尿液和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情况。[方法]调查昆明市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使用者49例,根据化妆品中汞含量分为汞超标组(29例)和汞未超标组(20例),采用调查表和体检结合收集临床资料,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汞和尿汞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化常规分析,取外周血采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汞超标组与汞未超标组局部皮肤症状(P>0.05)和全身临床症状(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皮肤增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汞超标组的化妆品汞含量最小值为1 737 mg/kg,最大值为196 342 mg/kg,中位数为11 374 mg/kg。使用汞超标化妆品者的尿汞值明显高于使用汞未超标化妆品者(P<0.01),其尿汞超标率达100%(29/29)。使用者尿汞值与化妆品汞含量值存在正相关性。两组使用者血液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汞超标组外周血细胞彗星试验细胞拖尾率(10.3%)高于汞未超标组(4.5%)(P<0.01)。[结论]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汞可以导致使用者尿汞升高,汞在体内慢性蓄积可能导致DNA损伤,但对局部皮肤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也未引起和汞相关的全身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场化妆品中汞含量。方法用冷原子吸收法对企业送检化妆品及美容院化妆品中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检出限0.003 mg/kg,精密度在3.8%~6.1%之间,回收率在92.0%~97.5%之间。非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汞无超标现象,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汞有超标现象,最高超标45 700倍。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汞超标率2005年为9.6%,2006年为7.7%,2007年为7.0%,2008-2010年无超标,美容院产品超标率为58.3%。结论美容院的美白祛斑化妆品存在较严重的汞污染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表皮渗透屏障对化妆品功能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渗透屏障对化妆品功能评价的影响。方法选择10人进行第一阶段3个月的试验,即按常规方法进行化妆品功能试验,观察皮肤保湿度、透皮失水率和皮肤弹性的变化并计算样本量;根据第一阶段结果,采用含十二烷基磺酸钠5%的洗涤剂清洗皮肤,使表皮渗透屏障轻度受损,再进行第二阶段3个月的化妆品功能试验,观察上述指标。结果第一阶段试验表明采用常规评价方法在使用化妆品3个月时,皮肤保湿度、透皮失水率和皮肤弹性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估计最低样本量分别为15、12和10人。据此,选择20人再进行第二阶段试验,上述3项指标分别在试验的第1周、第1周和第1个月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估计最低样本量分别为4、7和8人。结论含十二烷基磺酸钠5%的洗涤剂可轻度损伤表皮渗透屏障,增加皮肤对化妆品功能性试验的敏感性,节省样本量和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的美白祛斑系列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制定有效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3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购买92件美白祛斑系列化妆品(其中祛斑类化妆品20件、美白类化妆品46件,美白防晒类化妆品8件和美白祛痘类化妆品18件)。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进行了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和化学指标(铅、汞、砷、氢醌、苯酚、熊果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和常用的7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测定。结果 92件美白祛斑系列的4类化妆品中,3件化妆品微生物指标超标,总合格率为97%。化学指标除祛斑类化妆品外,其他3类的总合格率为97%,祛斑类化妆品中金属汞严重超标,超标率达90%,最高超标倍数为23万倍。结论 北京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的祛斑类化妆品存在着严重的金属汞污染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化妆品过敏的检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艳  董益阳  王超  刘娟  胡孔新 《卫生研究》2006,35(6):811-813
随着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化妆品过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对化妆品过敏的原因、化妆品过敏的分类和特点做了简要介绍,而对国内外化妆品过敏的非动物检测和评价方法做了重点介绍,主要包括皮肤斑贴试验、体外皮肤模型试验、角质层水分含量试验、皮肤屏障功能试验、皮肤红斑指数测试、皮肤其它生理指数测试等,并针对化妆品过敏的种种现象,对我国化妆品过敏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我国化妆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美白祛斑化妆品中苯乙基间苯二酚的含量。方法样品用无水乙醇+水(1+1)超声提取后.经0.45μm滤膜过滤,用乙睛+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ZORBAX HC-C18色谱柱进行分离。结果以保留时问和紫外吸收光谱定性,以峰面积定量。平均回收率为88.3%~94.7%,相对标准偏差为1.85%~2.98%,最低检出浓度为0.011%。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前处理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美白祛斑化妆品中苯乙基间苯二酚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化妆品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化妆品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了解化妆品对动物皮肤的刺激作用,并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共对269份化妆品进行了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总合格率为98.14%.除防晒类和芳香类,其他化妆品的合格率均为100%.国产化妆品合格率为100%,进口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7.38%.所有受检样品中,无刺激性的占84.76%,轻刺激性的占13.38%,中刺激性的占1.86%.结论 大部分化妆品对动物皮肤不具刺激性,表明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任有一部分化妆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即具有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