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促进创伤修复的特殊药理学作用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修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大鼠分为苯妥英钠组和损伤组。术后28天处死大鼠,取双侧颈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血管病理学染色分析。结果术后28天,苯妥英钠组内膜面积(0.154±0.018mm2比0.204±0.054mm2,P<0.01)、内膜/中膜面积比(1.70±0.08比2.26±0.46,P<0.01)、再狭窄率(59.5%±3.2%比75.9%±13.3%,P<0.01)均小于损伤组,管腔面积(0.106±0.024mm2比0.063±0.034mm2,P<0.01)大于损伤组;内膜细胞密度(72.18±20.08/cm2比84.85±10.77/cm2,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9.89±7.63个/200倍视野比23.03±13.95个/200倍视野,P<0.0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数(30.91±20.05/200倍视野比61.81±16.57个/200倍视野,P<0.01)均小于损伤组;新生内膜中有少量胶原组织增生,但组间血管胶原面积和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28天,苯妥英钠可以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的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促红细胞预处理组于缺血开始前2h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前2h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及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较多的POD阳性细胞(67.48±11.17个/高倍视野),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缺血区阳性细胞数目减少(45.25±4.72个/高倍视野,P<0.01),假手术组偶见个别阳性细胞,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与缺血再灌注组(25.60±4.42个/高倍视野)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热休克蛋白27表达增加(67.56±13.84个/高倍视野,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亦增加(74.90±11.64个/高倍视野比40.14±7.50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后可抑制缺血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和宫腔冲洗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105例,于IVF-ET前1个月经周期排卵后第7~9天,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并分型,ELISA法测定宫腔冲洗液中的LIF。结果 105例不孕症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64例、未妊娠41例,二者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厚度为(11.89±1.63)mm,小于未妊娠者的(13.72±2.39)mm,P〈0.05;子宫内膜厚度7~10、10~13、13~17 mm时,IVF-ET妊娠率分别为40.0%、72.7%、41.4%。本组A、B、C三种类型子宫内膜分别为50、36、19例,其妊娠率分别为70.0%、63.9%、31.6%;其中A型与B、C型比较,P均〈0.05;B、C型比较,P〉0.05。妊娠者宫腔冲洗液中LIF为(41.19±31.02)pg/mL,高于未妊娠者的(23.43±23.09)pg/mL,P〈0.05。结论 IVF-ET前1个月经周期中经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类型、检测宫腔冲洗液中LIF浓度对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临床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龄促进大鼠损伤血管过度增殖与内皮Jaggedl表达的关系.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幼年3月龄.老年22月龄)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组各20只,胸主动脉球囊损伤组分别于术后,术后7、14、28 d(每个时间点老年与幼年组分别为5只)取靶血管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皮Jaggedl和新生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动态变化,计算28 d时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用流式细胞法分析年龄对内皮Jaggedl表达率的影响.并将内皮接种于下室、平滑肌和上室建立共培养体系,用3H-TdR掺人和平滑肌迁移计数检测不同月龄大鼠内皮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平滑肌增生迁移的影响. 结果 老年大鼠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值明显高于幼年大鼠(分别为0.35±0.02与0.28±0.01.,P<0.01);与幼年大鼠比较,老年大鼠再生内皮Jagged1呈上调延迟并迅速下降的变化模式,而PCNA升高幅度大、维持时间长;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表明,老年大鼠内皮Jaggedl表达率(46.6±6.3)%·低于幼年大鼠的(85.4±4.0)%,P<0.05;PDGF(10 ng/ml)能显著促进幼年和老年内皮组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但与老年大鼠内皮共培养的平滑肌增生迁移更明显[3H-TdR掺入:(26 438±1857)cpm/孔与(16 698±2076)cpm/孔,P<0.05;迁移:(32±4)个/高倍视野与(18±5)个/高倍视野,P<0.05]结论 老年大鼠血管损伤后内皮Jaggedl上调障碍,与老龄促进平滑肌增生迁移密切相关,提示Jagged1可能参与了老龄加重损伤血管过度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TVUS)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对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VUS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停经年龄、生育史、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并对所有患者实施TVU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诊刮,根据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分为3组,4.0~8.0 mm组43例,8.1~10.0 mm组41例,10.0 mm组36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估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子宫内膜厚度阈值的检验效能。结果子宫内膜厚度4.0~8.0 mm患者中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比例分别为25例(58.1%)、7例(16.3%)、10例(23.3%)、1例(2.3%)、0例(0.0%);子宫内膜厚度8.1~10.0 mm患者中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比例分别为18例(43.9%)、11例(25.6%)、8例(19.5%)、2例(4.9%)、2例(4.9%);子宫内膜厚度10.0 mm患者中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比例分别为9例(25.0%)、14例(38.9%)、3例(8.3%)、7例(8.3%)、3例(19.4%),不同子宫内膜厚度间良恶性子宫内膜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当子宫内膜厚度的截断值为6.85 mm时,AUC最大,对子宫内膜恶性改变的患者有93.3%的敏感性和61.8%的特异性。结论经TVU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敏感性较高,有助于筛选可疑患者,在对老年患者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超声联合子宫内膜恶性变高危因素在预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风险的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因PMB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子宫内膜厚度5 mm为界限及有无合并高危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组的恶性率.结果 研究对象中,萎缩型子宫内膜为主要PMB原因,共有63例.当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合并2个或以上的高危因素,恶性率有显著差异.另外,当子宫内膜厚度<5 mm,或同时不合并高危因素,恶变率显著下降.结论 PMB患者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的基础上,联合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能更加准确有效评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人趋化素样因子1促使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研究人趋化素样因子(CKLF)1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肌肉电转CKLF1质粒、空质粒及盐水.电转后第6天构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电转后第27天处死大鼠,行BrdU/α-actin、Ki67/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KLF1组梗死周边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盐水组及空质粒组(33.11±2.10个/高倍视野比14.16±1.63个/高倍视野、 18.46±2.77个/高倍视野, P<0.05);CKLF1组梗死周边区Ki67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盐水组及空质粒组(35.20±8.06个/高倍视野比15.96±3.58个/高倍视野、 17.52±2.66个/高倍视野, P<0.05).盐水组与空质粒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LF1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露醇与尼莫通联合应用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B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甘露醇组;D组:尼莫通组;E组:甘露醇与尼莫通合用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 结果 (1)B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0.54±0.11)μmol/g蛋白及(46.6±11.0)个/高倍视野;A组大鼠一氧化氮含量(0.19±0.03)μmol/g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为(1.1±0.6)个/高倍视野(P<0.01);(2)C、D、E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0.32±0.07)μmol/g蛋白、(0.29±0.04)μmol/g蛋白及(0.24±0.02)μmol/g蛋白,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30.8±9.2)个/高倍视野、(25.7±9.6)个/高倍视野及(15.5±4.7)个/高倍视野,均低于B组(P<0.05)。(3)E组分别与C、D组大鼠比较,疗效最显著(P<0.05)。结论 甘露醇、尼莫通及两药合用均可通过下调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其脑保护作用,两药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mTOR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组),每组24只。每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可见少量Akt和mTOR蛋白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LY294002组1、2、4、8周Akt、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LY294002组1、2、4、8周Akt[(8.83±1.47)个/高倍视野vs(12.50±1.87)个/高倍视野,(12.83±2.32)个/高倍视野vs(20.67±4.23)个/高倍视野,(29.00±2.60)个/高倍视野vs(40.33±3.33)个/高倍视野,(24.33±4.32)个/高倍视野vs(35.00±4.15)个/高倍视野]、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kt和mTOR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过度表达,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线栓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同时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简称电凝单侧结扎)和电凝大脑中动脉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简称电凝双侧结扎)3种方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优劣。方法按照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不同,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线栓组(6只)、电凝单侧结扎组(7只)和电凝双侧结扎组(7只)。采用三种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梗死前后的脑血流量的相对值,24h后对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①线栓组(9.6±0.6)和电凝双侧结扎组(9.8±0.6)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电凝单侧结扎组(5.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线栓组(132±16)mm3和电凝双侧结扎组(142±20)mm3大鼠的梗死体积高于电凝单侧结扎组(40±1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电凝双侧结扎组的脑血流量相对值低于电凝单侧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线栓组的脑血流量相对值高于电凝双侧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重PCR方法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快速鉴定方法 ,研究该家族在人群中的流行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spoligotyping)分型与多重PCR方法 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1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鉴定。 结果在分析的1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07株为北京基因型,多重PCR鉴定结果与Spoligotyping分型符合率为100%。 结论 与spoligotyping分型相比,多重PCR技术可以快速地区分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株,且方法 简单,更适于基层试验室中对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的流行进行大规模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社区康复医师进行中风病康复知识培训,观察培训后的效果,总结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策略。方法对北京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康复工作人员共20名进行摸底、培训、现场指导、考核。调研这20名康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从事的科室、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培训后,进行4次考核,比较这些康复医师康复知识水平的变化。结果社区康复医师在培训前后对中风病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4次与第2次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正确回答人数情况,说明社区康复医师在康复培训后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结论社区康复医师在康复培训后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京市北京基因型MTB的流行风险因素及其与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各区县MTB菌阳临床株1140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鉴定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MTB;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40株MTB临床分离株中,北京基因型941株(82.5%),非北京基因型199株;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663例(70.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124例(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1.442(1.048~1.985)];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441例(46.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78例(3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OR(95%CI):1.368(1.001~1.869)];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129例(13.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40例(2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0.631(0.426~0.936)];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阿米卡星(Amikacin,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Cm)、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PAS)的耐药率分别为5.5%(52/941)、1.3%(12/941)、3.2%(30/941)和3.0%(28/94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以上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6%(21/199)、8.5%(17/199)、12.6%(25/199)和11.6%(23/199),二者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京基因型菌株中耐多药(MDR)菌株58株(6.2%),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中MDR菌株19株(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基因型MTB在北京广泛流行且在男性人群和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较高;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对Lfx、Am、Cm及PAS的耐药率低,但MDR-TB患者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进化路径,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个进化分支,以及每个分支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567株MTB菌株,首先采用多重PCR试验分析菌株基因组中差异片段207(RD207)的缺失情况,以鉴定收集的菌株是否为北京基因型;然后分析所有的北京基因型MTB菌株基因组中差异区域RD105、RD181、RD150和RD142的缺失情况,以及菌株基因组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区中插入序列6110(IS6110)的存在情况。结果 567株临床分离的MTB菌株中,517株(91.2%)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有北京基因型菌株中,447株(86.5%)为NTF区含有IS611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70株(13.5%)为NTF区不含IS611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基于大片段的多态性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被分为5个亚型,其中RD181(+)的北京基因型菌株为22株(4.3%),且全部为北京基因型古代株。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分别为41株(7.9%)和7株(1.4%)。447株现代菌株中,RD181(-)/RD150(+)和RD181(-)/RD150(-)的分别为404株(78.1%)和43株(8.3%)。结论 MTB北京基因型中的现代株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流行株;北京基因型MTB在人群传播流行中已经进化出5个分支,其中RD181(-)/RD150(+)的北京基因型现代株为主要的流行分支。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结核分枝杆菌(MTB)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基于差异区域(RD)多态性形成的各个进化分支在天津监狱羁押人员中的流行情况,笔者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从天津市监狱羁押人员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的124株MTB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124株菌株中经鉴定为北京基因型者有116株(93.5%)。116株北京基因型菌株中,96株(82.8%)为北京基因型现代株,20株(17.2%)为北京基因型古代株。基于大片段多态性分析,北京基因型MTB分为4个进化分支。20株北京基因型古代株中有7株(6.0%)为RD181(+)菌株,13株(11.2%)为RD181(-)菌株;96株北京基因型现代株中,95株(81.9%)为RD150(+)菌株,仅1株(0.9%)为RD150(-)菌株。北京基因型MTB的各个进化分支中,RD150(+)北京基因型现代株在监狱中传播流行最为广泛。结果提示需加强RD150(+)北京基因型现代株在天津监狱羁押人员中流行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种类和特征,为结核病防治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评价两种分型方法在北京地区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二种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Version5.0)软件。结果共在北京地区收集到2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220株菌可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20种基因型。其中北京家族含有202株菌,占91.82%。北京家族菌株中,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占95.05%(192/202),非典型北京家族占4.95%(10/202)。北京家族菌株的耐药率为22.55%(22/98),非北京家族菌株的耐药率为16.67%(1/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analysis,P=0.5835>0.05)。采用MLVA分型方法,202株菌可分成5个基因群59种基因型,主要为Beijing family、China2和China3,分别占91.37%、2.73%和4.55%。结论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北京家族。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域阴道毛滴虫品系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不同地域(北京、河北唐山、河北承德、江西九江)阴道毛滴虫7个分离株的生物学类型。方法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PAGE)、同工酶染色、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测MDH、LDH、G-6-PD、PGI、PGM等5种酶的同工酶。在G-6-PD、PGI酶谱中,7株完全相同。在MDH、LDH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九江3株完全相同,而与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不同。在PGM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完全相同,而与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九江3株不同。并依酶谱绘制系统进化树。承德株、唐山株、九江1株、九江2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九江3株大多数同工酶谱存在显著差异,九江3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在5个同工酶谱中存在微小差异。结论我国阴道毛滴虫虫株可能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生物学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由于人类甲状腺也会逐渐衰老,甲减发病率持续上升,因此早期干预,尤其是妊娠期甲状腺衰老的积极治疗,对于预防身体过早衰老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同时探讨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的亚临床甲状腺早衰症(甲减)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医院分娩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早衰症(甲减)并接受L-T4替代治疗的孕妇共144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共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自然流产史、不孕症病史、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差异性。结果亚临床甲状腺早衰症组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不孕症病史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妊娠期贫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间年龄、BMI、其他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及胎儿结局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早衰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当以TSH≥4.0mIU/L为诊断标准时,经过L-T4替代治疗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早衰症孕妇妊娠合并症风险较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无明显升高,妊娠期无需增加产前检查频次。因此针对妊娠期甲状腺衰老的积极治疗,对于抗衰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鉴定MTB北京基因型菌株,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南疆地区的分布特征,为新疆地区结核病的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1-6月,从新疆喀什市、和田市结核病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住院及登记结核病拟诊患者的痰液中收集MTB临床分离株,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用频数和百分率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共收集到200株MTB临床分离株,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共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其中北京基因型菌株79株,占全部菌株的39.5%(79/200),非北京基因型菌株121株,占全部菌株的60.5%(121/200).结论 MTB北京基因型菌株在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呈一般流行趋势,北京基因型菌株是否为新疆地区的主要流行菌株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例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确诊的6例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三系下降及肝脾肿大;免疫球蛋白、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可溶性CD25表达水平的各项平均值均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8、IP-10、TNF-α以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但IL-12p70未见明显变化;利什曼原虫抗体均为阳性,骨髓细胞学涂片或培养均可查见利什曼原虫。结论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复杂,采集流行病学史,明确血液细胞学、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及病原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