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有肺部浸润的SLE患者28例肺部CT及HR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以两肺外周分布为主,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样密度为其常见表现。结论应用HRCT检查可以帮助确定SLE浸润肺的程度,并能初步估计预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状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部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提高了SLE患者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SLE患者的肺部临床表现及胸片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有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气促、咳血、胸痛肺部表现。其中12例为胸积液,6例为狼疮性肺炎,3例为肺结核,3例为盘状肺不张。结论SLE患者肺部受累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6例CT表现正常,13例CT表现异常, CT异常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梗死、脑萎缩、脑出血等。结论 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部改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部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改变,27例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其中2O例累及肺实质,包括肺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及肺内结节等;纵隔淋巴结增大12例;18例可见胸膜改变;肺动脉高压6例。结论 肺实质病变、胸膜改变和肺血管改变是SLE最常见的CT表现;HRCT可以有效检查出SLE肺部改变;多种病变的同时存在可诊断SLE。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免疫复合体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特别是皮肤和肾脏。血清中有多种自体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是本病的特性标志。患者以年青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7。因肺脏富于结缔组织,故引起肺和胸膜病变颇为常见。现将我院1973—1994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自身抗体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为特点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186例SLE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治疗及护理体会做一回顾性研究,结果肯定了整体护理在SLE并发肺部感染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中28例患者经治疗后复查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SLE患者常见CT征象中肺实变(14例)、磨玻璃样影(42例),病变比较容易发生变化(好转或加重);小叶间隔增厚(39例)、界面征(28例)、胸膜下线征(16例)、胸膜肥厚(36例)、心包肥厚(8例)、肺内蜂窝样改变6例、肺囊肿样改变4例、胸膜腔积液8例、纵隔及两侧腋下多发10mm大小淋巴结17例,CT复查中淋巴结多无明显变化。SLE肺部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胸膜下线征、胸膜肥厚和心包肥厚等为常见病变CT征象,且治疗后程度和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分析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复查CT征象,有利于临床诊断SLE,并且有利于判断SLE患者肺损害程度及可逆性疗效。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痛、发热50天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每遇天气转凉时即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或黄色痰,多以晨起明显.有时伴有低热,体温37.5℃以下,无盗汗、胸痛及呼吸困难.在门诊部行多次X线胸片检查,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结构紊乱,有点片状模糊阴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偏高或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痛、发热50天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每遇天气转凉时即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或黄色痰,多以晨起明显.有时伴有低热,体温37.5℃以下,无盗汗、胸痛及呼吸困难.在门诊部行多次X线胸片检查,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结构紊乱,有点片状模糊阴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偏高或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1.
张健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42-42,5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疗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ANA)、抗ds-DNA抗体滴度(ds-DNA)和补体C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48例患者经冲击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8%;治疗后抗核抗体滴度和抗ds-DNA抗体滴度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而补体C3水平吸附前后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显著,但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和肾脏受累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检测105例SLE组和60例对照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s)DNA抗体,并对SLE患者进行活动度评分和肾脏受累情况的评估。结果 SLE组血清中TG水平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TG水平高于非活动组,HDL水平低于非活动组(P<0.01或P<0.05),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和LDL水平与SLE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正相关,HDL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27及-0.62);dsDNA(+)组TG水平高于dsDNA(-)组,HDL水平低于dsDNA(-)组(P<0.01或P<0.05),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受累组中TG水平高于非肾脏受累组,而HDL水平低于非肾脏受累组(P<0.01),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的血脂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和肾脏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疟药[羟氯喹(HCQ)与氯喹(CQ)]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为SLE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访自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首次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分为使用抗疟药组和未使用抗疟药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随访时间、生存状态、病情活动度、脏器损害、系统受累、自身抗体以及用药情况,对两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抗疟药组共106例,其中皮肤黏膜受累者占67.9%,而未使用抗疟药组共94例,其中皮肤黏膜受累者占41.5%(P=0.00)。使用组和未使用组的1、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93.3%、93.3%、91.9%、91.9%和90.4%、85.1%、80.9%、77.4%、74.1%;两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抗疟药对SLE患者有保护作用,改善长期预后,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高热(占66.7%),双肺病灶广泛、5个肺野以上者15例(占62.5%),PPD皮试阳性者4例(占16.7%),抗酸杆菌阳性率为15例(占62.5%),合并肺外结核为18例(占75%),药物性肝损害5例(占20.8%),病死率8.33%。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肺外结核发生率高,肺部病灶广泛,PPD皮试阳性率低,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病死率较高,两病均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例继发于SLE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连用2~4次,同时根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第一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6例(66.7%)患者在2~4周内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随访6~12个月后,其中3例患者维持完全缓解,3例患者复发,但在加用环孢 A和/或达那唑后,血小板又上升至正常且维持良好。1例达部分缓解,2例无效(其中1例死亡)。在随访期间,患者的激素用量均逐步减少。研究期间1例患者发生隐球菌脑膜炎。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部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有效,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该生物试剂可能成为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诱导缓解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Whil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has positively impacted the progno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any patients still do not respond to traditional therapy. Thus, active SLE disease remains a significant problem. Furthermore, conventional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s for SLE are associated a high risk of side effects. These issues call for improvement in our current therapeutic armamentarium.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highlight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rapies for SLE, and present an overview of drugs which are in early clinical development for SLE. There are many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being developed, including those focused on B-cell targets, T-cell downregulation, co-stimulatory blockade, anti-cytokine agents, and kinase inhibition, and Toll-like receptor inhibition. They also discuss peptide therapy as a potential method to re-establish immune tolerance, an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ahead in developing and testing novel agents for SLE.

Expert opinion: Many novel agents are currently in development for SLE, but this encouraging news is tempered by several disappointments in clinical trials and provides a timely moment to reflect on the future of therapeutic development in SLE. It seems likely that biological heterogeneity between patients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difficulty in drug design in S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血狼疮(SLE)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心功能为I级的SLE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左右室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左右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SLE患者在出现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之前,左右心室Tei指数已出现异常改变,Tei指数能早期反映SLE患者心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活动性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感染是SLE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进行用药干预、监测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