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的广泛运用,为临床各科医生配备了一位忠实能干的好助手。螺旋CT以其超越常规CT的诸多性能和特征,如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容积数据采集,优良的多平面和三维重建等,开创了CT领域的新纪元。以往需10-30分钟的检查现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同时螺旋CT又具有高分辨率功能,所以对肺部微细结构和微小病变及内耳等部疾 相似文献
2.
3.
4.
CT扫描定位像(以下简称定位像)是CT检查的常规方法,是各部位CT检查的首要扫描程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不扫定位像,则CT计算机将无法进入扫描程序,或CT片上不照定位像,给诊断和病变定位带来困难和麻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螺旋CT(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颈椎病患者的SCT扫描图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立体图像的CT表现,并与X线平片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颈椎病的SCT表现及有关文献,可将其分为颈型(8例)、根型(11例)、脊髓型(12例)、椎动脉型(8例)、食管压迫型(1例)、混合型(16例)共6型。SCT容积扫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X线平片能提供更多的信息(v=9,X^2=l7.9,P<0.05)。结论: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对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骨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组收集了22例螺旋扫描的颌骨病变进行三维重建,评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我们认为:使用螺旋扫描所建的三维图像主要优点是:不仅仅能清楚地显示整体的颌骨病变及其周围的关系,且扫描速度快,薄层重建等。其主要缺点为降低了密度分辨率,对软组织显示差,三维CT对颌骨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头面外伤不断增多。鼻骨骨折是头面外伤的常见病,既往诊断鼻骨骨折采用拍摄鼻骨侧位X线平片和通过临床医生检查得以确诊。但是因为鼻部存在骨性重叠以及鼻骨固有的解剖学特点使得鼻骨侧位平片影像模糊,从而影响诊断,鼻部软组织水肿、磨损、挫伤、裂伤、疼痛和意识状态的表现常常会干扰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常规CT扫描横断面层面厚,部分容积效应明显,重建图像伪影大,因而常造成漏诊和误诊,特别是细微的骨折,诊断很是棘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四种重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30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四种重建方法。结果:1.SSD、VR、和4D重建方法,对髋关节的骨折情况及相关位置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2.MPR显示图像更加细致,骨折线、移位情况较为清晰。3.本组30例患者的髋关节三维重建的CT图像均清晰、直观、真实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位情况及关节诸骨的相关位置。4.将髋臼和股骨头分离重建,可更加直观的观察髋臼内部的骨折线和骨折组成情况,对髋关节的后缘骨折及股骨头颈的内旋折清晰地显示。结论:恰当地选择扫描参数,行髋关节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的空间解剖关系,较为真实地、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科室拟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CT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一定扫描参数,造影剂的应用方法和血管重建方式进行了36例不同部位的CTA成像,并按标准对CT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本组I ̄Ⅱ级优良图像约占91%,尚能诊断的Ⅲ级约9%。结论:恰当地使用CTA成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CTA图像。CTA是一种成功的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股骨颈骨折行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58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螺旋CT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股骨颈骨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有利于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 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临床推荐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10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结果:MSCTP能很好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其与病变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位置、轮廓、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结论:MSCTP是肝静脉和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食管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2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MPR和CTVE成像。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局部外侵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2)MPR可进行冠状、矢状及横断面的二维重建,还可以沿食管走行进行曲面MPR,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2)20例食管癌CTVE可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显示管腔壁和腔内病变形态的结果,且能从梗阻的远端观察病变情况。(4)MPR和CTVE对判断肿瘤外周浸润,大体类型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65%、75%和60%、85%、55%。结论 MPR和CTVE的应用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MPR对显示病变周围侵犯的范围比较准确,CTVE对病变的大体类型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以期提高SCTA造影的质量。材料与方法:采用Somatom Plus 4螺旋CT扫描系统对10例病人行腹部SCTA检查。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病变范围和性质而定,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或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或弯曲平面重建法(CPR)。结果:SCTA检查技术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评价腹部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结论:SCTA是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术,在很大范围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Spiral CT of the stomach in hypotoni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 Kösling K. Steingrüber S. H. Heywang-Köbrunner G. Zuz H.-G. Schulz R. Steinecke 《European radiology》1995,5(3):255-258
A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omach using spiral CT was developed and 15 patients with normal stomachs were examined. The anatomy and wall thickness was studied. The method was tested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35 patients with a high suspicion of gastric cancer. Comparison of the CT results with endoscopic, radiographic, surgical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that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e full extent of the disease is better visualised with CT than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re exists, however, a problem of false-negatives regarding lymph node involvement.
Correspondence to: S. Kösling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E. M. Di Maggio R. Dore L. Preda A. La Fianza M. Solcia R. Campani 《European radiology》1997,7(5):718-720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has always been diagnosed by direct demonstration of the vessels tributary to the lesion, usually
by angiography. Conventional CT can identify the arterial supply in only two thirds of c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diagnosed using Spiral CT, based on the demonstration of both arterial supply and venous drainage. The capabilities
of Spiral CT to detect subtle vessel abnormalities and to yield reliable multiplanar imaging enabled us to show the whole
course of both the artery and the vein tributary to the lesion. Axial images were the most useful ones to diagnose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2D and 3D reconstructions were useful for a detailed and immediate spatial depiction of the parenchymal abnormality
and of its vascular pedic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