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切断分布于大鼠头面部的周围神经,观察在胶状质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的部位,以追踪它们的一级传入纤维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胶状质的节段联系。各神经切断后酶活性的消失区如下:眶上神经在颈髓第一节胶状质最外侧处;眶下神经主要在延髓胶状质中央及外侧;颏神经在延髓及第一颈节胶状质最内侧处;耳颞神经主要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的近内侧处;面神经主要在第二颈髓胶状质中央近内侧处;迷走神经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近内侧或近中央处;耳大神经及颈皮神经见于上四颈节胶状质,主要在第二颈髓的中央处。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分布于头面部穴位的周围神经一级躯体感觉纤维皆终止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的胶状质,几乎各神经都与第一、二颈节胶状质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是位于三叉神经脊束内的一些灰质团块,三叉神经的一些分支和舌咽、迷走神经均有初级传入纤维投射于此核.为了更确切地认识这些传入投射在此核内的分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Nissl引染色和未染色的透明大鼠脑切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首先重塑此核的立体构形,继之又重塑了经HRP跨节追踪方法显示的三叉神经分支的舌神经、眼下神经以及舌咽、速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向此核内投射的立体分布状况.结果显示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在吻尾方向上整体呈连续且中间膨大的桂形佳状结构;投射于此核的各神经的终末量多少、分布区域虽然都不尽相同,但三叉神经躯体初级传入和Ⅸ、X脑神经内脏初级传人终末在此梭形结构中段膨大部呈明显的重叠分布。本文结果为内脏传入和面目部躯体使人信息在三叉神经脊柬问质核神经元的汇聚提供了形态学根据.  相似文献   

3.
切断眶下神经的各组大鼠存活2-30天后分别杀列,纡其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观察了一级传入纤维轴突终末的溃变过程,非突触部位胞吐及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4.
μ阿片受体在大鼠痛一级传入神经元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李和李肇春王小丽张亦农杨世明(同济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以前的研究表明,阿片受体可存在于一级传入神经元中,在脊髓后角胶状质或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胶状质内有高密度表达,但其是否定位于传递痛信...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HRP法、WGA—HRP法和ARG法进一步研究了大白鼠前脑、脑干和小脑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及其局部定位关系。作者发现皮质32及8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头段;皮质24及8a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中段;皮质23及13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到孤束核尾段。此外,结果还证明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兰斑核、K—F氏核、小脑顶核、中缝大核、网状大细胞核、外侧网状核、及延髓网状结构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本文结合前脑、脑干向孤束核的纤维投射讨论了内脏活动调节及针刺镇痛效应的中枢机理并对大白鼠孤束核的分段(头、中及尾段)标准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原理 ,采用酸性磷酸酶(ACP)法在 10只切断桡神经的昆明大鼠观察桡神经感觉纤维在颈髓 5~ 8和胸髓 1上、中、下段胶状质内ACP的变化。结果 大鼠桡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 ,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 ,桡神经主要位于整个胶状质的中 1/ 3区域。结论 桡神经投射区居外 ,尺神经投射区居内  相似文献   

7.
HRP标记大白鼠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入延髓后,穿过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的背侧时,发出少量终末纤维交织成网,终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大量纤维形成孤束,主要分布于两侧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及最后区。还有一些纤维束下行于颈髓后角固有核,分布于固有核、胶状质、网状结构和灰质连合。在整个最后区、Cajal连合核、同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都有丰富的HRP标记的传入纤维的终末分支、终球和途中扣结型末梢。对侧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内的末梢较同侧为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后索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向下丘和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分支投射。作者将Propidium Iodide注入大白鼠右侧丘脑,Bisbenzimide注入右侧下丘,结果如下:楔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有88.2%向丘脑投射,它们位于核的主部;11.2%向下丘投射,它们在尾侧主要位于核的边缘部,向吻侧(至闩平面)主要位于核的背外侧端。薄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向下丘投射者(10.9%)与向丘脑投射者(86.7%)混杂在一起。在此两核内仅有极少量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约有2/3投向丘脑,1/3投向下丘,未见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HRP顺行、逆行标记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探索了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二级神经元所在地-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区(Vodm)的核团形态及纤维联系,证实了此区存在着一个独立存在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之内的中继核团,它既接受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投射,又向王百忍等所发现的此通路第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所谓“带状区”的腹侧部和背侧部都有投射。本研究的结果既证实了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党中枢通路在形态学上的可靠性,又对Vodm区的核团位置、形态、细胞构筑及传出联系做了全面的观察,证明它是此通路中的二级传入神经元所组成的核团。  相似文献   

10.
张文斌  熊抗辉 《解剖学报》1998,29(3):242-245,I005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 blue和Nuclear yellow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是微镜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  相似文献   

11.
分别向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的神经干内注射20%HRP(Toyobo,RZ 3.3)溶液,跨节追踪了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分布。 1.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在中枢内都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发生全面的联系。其中,眶上神经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第Ⅰ~Ⅴ层都有大量的投射,而向吻侧,则标记终末只位于各亚核腹侧的极小范围内。眶下神经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中的标记终末分布范围较大,以尾侧亚核的中央部和感觉主核腹侧2/3部的标记终末最为密集。下牙槽神经在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的标记终末数量和分布范围最大。 2.含有大量来自额部皮肤和上颌胡须的触觉传入纤维的眶上、眶下神经除向感觉主核投射外,也向其它各亚核特别是尾侧亚核有大量的投射。含有较大量痛觉传入纤维的下牙槽神经不仅向脊束核投射,在感觉主核的投射也是明显的。因而,确证了感觉主核接受触觉,脊束核接受痛温觉传入投射的传统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3.上述三神经都向尾侧亚核内侧相当于脊髄后角第Ⅴ层的区域有明显的投射。结合文献,本文作者支持此第Ⅴ层应归属于尾侧亚核的看法,并推论此区可能有三叉神经传入纤维和其它脑结构来源的纤维的汇聚。  相似文献   

12.
脊髓后角Ⅱ层神经元的神经生理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与镇痛都属于神经机制 ,是伤害性刺激信息在中枢内传递和调控的结果。脊髓后角浅层是接受躯体性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初级门户和对伤害性信息进行处理的重要部位 ,是探索躯体痛和镇痛机制的首当其冲的脑区。现已公认 ,脊髓后角 (在脑干与它相当的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浅层 ,尤其是 II层 (胶状质 ,Substantia gelatinosa,SG)是外周躯体性伤害性信息的主要投射部位和处理伤害性信息的局部环路所在 ;近年来的研究又证明 ,SG也是脑内下行抑制系统的投射部位和调控外周伤害性信息的镇痛局部环路所在。这两种环路的关系复杂 ,但却又正是阐…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之,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最少。此外,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外侧和三叉神经根内也有向小脑核投射的起源细胞。来自中脑核的纤维多终于顶核和间位核前部,来自脊束核和感觉主核的纤维较多地终止于间位核后部和齿状核。运动核的纤维终止于顶核、间位核前部和齿状核。起源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腹外侧,三叉神经根内细胞群的纤维,在小脑核中有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相似的终止。三叉—小脑核的纤维投射是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投射进行了观察。磷酸激活的谷氨酸胺酶(PAG)是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PAG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少量PAG样阳性胞体也见于它们的Ⅱ层外侧部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4%,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3.2%呈PAG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7%,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4.3%呈PAG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3%和24.6%,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1.6%和30.1%。外侧网状核内的部分PAG样阳性神经元也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或臂旁核投射。Ⅰ层内的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约5~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及CGRP、SP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重合处理的结果显示,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半月节神经元中,约60%呈CGRP样免疫阳性,约65%呈SP样免疫阳性.结合文献及本文结果,可以认为半月神经节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与CGRP或SP共存的神经元可能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的5 ̄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家兔和猫对人的眼针穴区作模拟研究,以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射法,追踪眼周穴区躯体感觉神经细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分布和其越节纤维向脊束核的投射部位.发现眼裂上和眼裂下各穴区的感觉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有特定的集中部位,其中枢支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有特定的投射部位,而且由外向内排列的各穴区,其各自的感觉神经中枢支在脊束核内也有明显的投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PKCγ)在大鼠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方法 PKCγ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 密集、浓染的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大脑皮质、海马、杏仁复合体、小脑皮质、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浅层。 结论 PKCγ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本研究的结果为探讨PKCγ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是位于三叉神经脊束内的一些灰质团块,三叉神经的一睦分支和舌咽,迷走神经均有初级传入纤维投射于此核,为了更确切地认识这些传入投射在此核内的分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Nissl染色和未染色的透明大鼠脑切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首先重塑此核的立体构形,继之又重塑了经HRP跨节追踪方法显示的三叉神经分支的舌神经,眶下神经以及舌咽,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向此核内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