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淑玲  丁萍  刘丽惠 《天津护理》2003,11(6):295-296
老年血管性痴呆(以下简称VD)是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主要包括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痴呆等。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管性痴呆患者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76例脑卒中患者中痴呆(VD组58例)与非痴呆(非VD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VD组比较,VD组受教育时间偏少,嗜烟及脑血管伴发疾病、脑卒中复发例数均较高(P〈0.01或0.05)。结论:VD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予以针对性预防和及时治疗,以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目前主要的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和优缺点加以归纳整理,为VD的基础研究提供合理的动物造模方法。方法:将近年来有关VD动物模型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为血管性痴呆新模型的研究建立基础。结论:虽然VD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但是目前采用的公认合理的方法并不多,因此建立一种脑缺血所导致的V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VD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的特点以及对于临床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甚至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郎森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43-314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痴呆类型,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5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1.6%~3.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2002年制定了VD的诊断标准,根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卒中发作病史,在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分为很可能、可能和确诊3个等级,强调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3个月之内,并持续至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病程中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损害为选择性的,随着脑卒中发作的次数呈阶梯样进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在老年人群中VD的诊断应首先排除AD和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致的痴呆,并与其他老年期神经系统和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脑血管原发或继发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痴呆.VD的患病率在我国居痴呆病因的首位[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临床拟诊为VD患者的MRI资料,并与24例中风后非痴呆(SWD)患者脑部MRI图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北京地区)调查结果表明,痴呆患病率为3.96%,VD占2/3,约有30%中风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在我国北方中风高发区,V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不仅给病人带来了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老年痴呆病,血管性因素主要是脑内血管本身的病变,可与老年痴呆(AD)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1]。VD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急剧增长,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也使VD患者家庭负担越来越重。研究表明VD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药物可延缓痴呆的发病进程,但  相似文献   

8.
认知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rifarction,CI)最常见的症状,不但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血管病的全面康复,不少脑梗死病人因认知障碍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最终发展成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梗死后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发展为VD之前即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因各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涉及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导致智力和认知功能(如记忆、语言、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运用、计算等)障碍综合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1],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被称为“可逆性痴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全球人口呈老龄化趋势,VD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中国老年人痴呆发病率达3.9%,其中VD占68.5%,脑血管疾病中>65岁的脑卒中患者约25%~40%的患者3个月内发展为VD,>80岁的脑卒中患者约52%会发展为VD[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缺乏根本的治疗措施,因此早预防、早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次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82,P&;gt;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颡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痴呆是一种感知障碍的综合征,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称为血管性痴呆(VD),据文献报告,VD在老年人中患病率为3.96%,占全部痴呆的2/3,VD中,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对于MID的早期诊断,脑CT、MRI是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之一。因此,正确认识MID的CT、MRI特征,对于MID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992年1月至1997年5月,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量表检查,发现MID患者100例,并同时对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MCI)100例进行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一个地区固定范围内的老年期痴呆及其亚型患病率进行调查,十分有利于老年期痴呆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介入。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老年期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在2002-08对石家庄市29个部队休干所的2674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tcular dementia,VD)及其他类型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以及其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83%,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6.0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7,P>0.05);AD患病率为3.29%,VD则为1.83%。A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4岁,V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1岁。AD和VD的年龄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升高,AD患病率上升迅速,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VD患病率则上升相对缓慢而较低。无论AD,VD或所有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趋势χ^2=1.02,P>0.05)。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AD比VD发病年龄晚且患病率上升迅速,AD,VD及其他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将176例脑卒中患者分组,进行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文化程度、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因素比较及发病次数、病灶数目、性质比较。结果显示低文化水平、吸烟、肥胖、高血压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次脑卒中、多发病灶者易发生VD。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银杏叶片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目前针对VD的治疗多以药物为主,见效较慢。我们在2000年5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VD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以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及出血性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为主因导致脑组织局限性或弥慢性损害引起的痴呆,总称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CVD)的一种类型。VD与老年性痴呆(含ATD及SDAT)同是引起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二大主要病因。 一、流行病学全国(地区)统计不一。欧美统计在痴呆患者中,老年性痴呆约占50%),VD占15—20%,混合性占15—20%;日本统计分别为:33.7%,36.3%及9.5%,其它痴呆占10.5%。我国11城市普查结果患病率:老年性痴呆为238/10万人口,VD为324/10万人口;其中城市为478/10  相似文献   

16.
痴呆是一种智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及思维功能明显降低,多由脑卒中反复发作引起,称为血管性痴呆(VD),多呈进行性发展且逆转困难。应用高压氧治疗VD42例,与应用康脑灵治疗4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1对象与方法全部患者均有脑卒中发作史,不同程度的记忆、计算、判断及定向功能障碍。先根据修改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量表测验,得分<21.5分确诊为痴呆。再用Haclzinski缺血量表判断,评分>7分确诊为VD犤1犦。全部患者均查脑CT证实为脑卒中存在。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17.
肖玉娴 《临床荟萃》2011,26(6):503-50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VD占所有痴呆的15%~20%。我国及日本所占比例较高,是仅次于Alzheiner病的第二位常见痴呆[1]。本研究收集我院VD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痴呆的前二位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AD、VD患者也逐年增加,如能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有助于病情缓解,也减轻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激素变化的技术已经成熟。国际上对于痴呆研究较多,其不但涉及病理学、影像学的改变,同时也涉及内分泌代谢学的变化改变。本次研究通过测定AD及VD患者血液中激素改变以协助诊断并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老年期痴呆41例CT测量径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与头颅CT的关系。方法:通过Hackinski缺血计分及头颅CT检查区分血管性痴呆(VD)及阿尔彩默痴呆(AD),进行头颅CT检查,测量有关径线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比。结果:AD组与VD组在脑萎缩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1)。VD组与对照组在脑萎缩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AD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的患者经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且AD的脑萎缩程度重于VD。中8度以上脑萎缩与痴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璐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67-1967
血管性痴呆(V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减少和延续VD的发生,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将176例脑卒中患分组,进行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化程度、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服病等相关因素比较及发病次数、病灶数日、性质比较。结果 显示低化水平、吸烟、肥胖、高血压是V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次脑卒中、多发病灶易发生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