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辐射防护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辐射损伤引起的人体各项免疫指标异常,报道的很多,其中综合疗法占主导地位,价格昂贵,效果不理想,如何寻找价格低廉,疗效可靠的药物是本综述的目的。动物实验证明,白介素-2,富西螺旋藻对受照鼠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提高试验组的存活率,其作用机理为抑制肿瘤坏死因数和防止肺胶原mRNA的合成,用壳糖胺能对抗试验鼠的脾脏损伤,同时也能提高胸腺细胞数和白细胞数,补气药黄芪单用时,有提高小鼠免疫指标的作用,实验力图找到能协同黄芪增加疗效的药物,在黄芪提取液中加入丹参提取液,结果发现没有协同作用,另有人发现用枸杞,黄精提取液,古方四物汤加减,对受照鼠的骨髓造血系统恢复有帮助,抗肿瘤药榄香烯,人参皂苷可提高受照小鼠的SOD活力,并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但前动物实验时,有加重肝损伤的倾向,临床研究表明,用枸杞,当归,沙参,大枣等制成口服液,可减轻放疗病人的毒副作用,用胸腺肽治疗外照射引起的慢性放射病,可改变无力型神经衰弱征候群症状,但对造血功能,染色体畸变率恢复时间较长,需5年-8年,辐射造成的皮肤损伤可用苦参碱制剂对抗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氨茶碱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丽  陈茜 《军队医药》2000,10(2):30-32
  相似文献   

5.
6.
7.
8.
异丙酚的药理学特征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邓小明 《人民军医》1998,41(4):211-213
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全麻药,商品名为得普利麻(diprivan),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近年来,该药物已广泛用于麻醉及重症病人镇静。现就异丙酚的药理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1 药理学特征1.1 药效学1.1.1 作用机制 该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对脂膜具有非特异性作用。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受体及离子通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钠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等。1.1.2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病人血浆异丙酚浓度与其镇静、麻醉深度密切相关,轻度镇静、深度镇静和麻醉…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综述国内外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资料.方法 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银杏叶提取物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脑的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MEBT防治烧伤休克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8年向全国推广MEBT以来,成功救治了许多烧伤病人,经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MEBT在防治烧伤休克方面具有补液量少、疗效佳的优点。为了进一步运用和认识这一新颖治疗方法,本文较全面论述了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并对其机理及展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志友  裴颖 《人民军医》1999,42(10):592-594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拮抗剂,1963年起用于吗啡类及麻醉镇痛药中毒的治疗。近年来,纳洛酮在临床上有了新的用途,作者就纳洛酮应用近况综述如下。1 抗休克动物实验表明,纳洛酮对各种休克都有缓解作用,并能提高其存活率[1]。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急重休克12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改善。休克组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1例应用纳洛酮后,血压明显升高,而β-EP浓度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呈负相关。纳洛酮通过拮抗内源性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效应,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从而兴奋心血管系统而起到抗休克作…  相似文献   

12.
蚓激酶治疗脑梗死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瑞慧  刘辉  孙凤银 《武警医学》2004,15(5):364-365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颇高,其中脑梗死又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我们自2002年2月-2003年4月采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舍曲林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综述了舍曲林的临床应用,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撤药症状,舒曲林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推荐为SSRI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武天明  杨楠 《人民军医》1998,41(3):162-163
近年来,大量国产及进口的口服降糖药涌入我国医药市场,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故有必要阐述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品种  目前,国内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大类:(1)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降糖机制是能刺激胰岛β-细胞及时分泌胰岛素及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品种包括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第2代按其降糖作用强弱依次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克糖立、格列齐特(达美康)和糖适平;第3代格列美脲等…  相似文献   

15.
16.
17.
思密达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引进的PETtrace加速器 FDG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了1 8F 脱氧葡萄糖(FDG)静脉注射液 ,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1 8F 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参照文献 [1],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和GEPETtrace回旋加速器 FDGMicrolab系统合成1 8F FDG ,测定其一般理化性质、比活度、放射性核纯度、化学纯度、放射化学纯度 ,并进行异常毒性实验、无菌、无热原实验 (鲎试验法 )及稳定性实验。2 .小鼠体内1 8F FDG的分布实验[2 ] 。将 32只小鼠按每 4只 1组分为 8…  相似文献   

19.
余江 《人民军医》1997,40(4):228-230
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misoprostol)作为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在许多国家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发现其有缩宫作用,且较其它前列腺素类(PG制剂)剂型更稳定、方便、价廉、副作用小,近几年开始在妇产科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重视。作者就米索的药动学及在终止妊娠,以及分娩等应用综述如下。1米索的药动学米索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PGE1)类似物,其化学名称为(±)-(11a,13E)-11,16-二羟基-16-甲基-9-氧代前列-13-烯-1-酸甲脂。商品名为cytotec,为白色六角形口服片剂,剂型为200μg/片。该药口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