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  姚文虎  沈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65-1265
我院于2004年12月~2005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流脑病人,其中有5例为某小学五年级的在读学生,只有1例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C群.  相似文献   

2.
叶茂青  余祖辉 《广西医学》2007,29(3):465-465
我院于2006年9月12日收治了1例流行性脑膜炎,并从脑脊液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C群.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岁,防城港市人.因抽搐2 d入院,检查发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口唇紫绀,抽搐后嗜睡,全身未见明显斑点,心肺正常,布氏征(-),莫氏征(-).血常规:白细胞7.4×109/L,N0.57,Hb 125 g/L,粪、尿常规正常.K 3.98 mmol/L,Na 140 mmol/L,Cl- 103 rmol/L,Ca2 2.65 mmol/L,Ute 3.8mmol/L,Glu4.9 mmol/L,Cr 59 μmol/L,UA 532 μmol/L.脑脊液细胞计数:白细胞12×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生化:蛋白50 mg/L,Glu 3.1 mmol/L,Cl-114 mmol/L.从脑脊液中培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C群.用甘露醇脱水、头孢噻肟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消失后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脑膜炎奈瑟氏菌PCK检测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对膜炎奈瑟氏菌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 、dNT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50μl):Taq DNA聚合酶2.0U,引物0.3μmol/L,Mg2 3.0mmol/L,dNTP100μmol/L.结论:所得体系反应稳定,正交法实验设计高效、快捷,科学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芬  喻海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21-1624
<正>淋病奈瑟氏菌(NG)是一种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性传播疾病(STD)。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淋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非淋菌性感染上升。但在发展中国家,其仍是最常见的STD。淋病在我国各种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疟疾和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带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人群分为0-、5-、10-、15-、25-、35-和45-岁以上7个年龄组,采集咽拭子,进行Nm培养分离和鉴定,用血清学诊断和PCR方法分群。结果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4.4%(55/1255),其中B群49株(89.1%),c群4株(7.3%),29E2株(3.6%)。在两次流脑疫情中各分离到1株B群Nm。结论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主要携带B群Nm,未检出A群Nm,A群流脑传染源较少。  相似文献   

6.
傅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2,9(8):586-587
脑膜炎奈瑟氏菌(N-meningitidis)又称脑膜炎球菌.本菌能产生内毒素,仅存在于人体中.主要引起人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02年3月锦州铁路中心医院实验室从1例爆发型脑脊髓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相似文献   

7.
贺爱民  陈文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814-3815
目的:通过对4例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患者的分离培养、分群及药敏分析,提高我们对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的检测水平,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先后分离出的4株脑膜炎奈瑟氏菌的鉴定、分群及药敏分析。结果:青霉素S2/4;头孢曲松S4/4;环丙沙星S2/4;复方新诺明S0/4。结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者首先头孢曲松预防流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绵竹灾民集中安置点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带菌状况,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竹灾区二号桥灾民集中安置点和体育场灾民集中安置点进行单纯随机抽样,采取咽拭子样品887份,采用TaqMan-MGB探针RT-PCR技术以及试剂盒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887份咽拭子检出3例阳性.结论 灾区与四川省及全国其它地区往年带菌率相比流脑带菌率较低,发生流脑疫情的可能性不大,说明灾后卫生防疫等相关部实施的防御措施积极有效,但针对灾区实际环境,进一步的卫生防疫工作不可懈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盐城市人群中是否有不可分群的新型脑膜炎奈瑟菌及其带菌状况。方法:应用"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采样、增菌,巧克力色平板培养基分离培养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在一个50人的小群体中,在不同时间点,4次检测不可分群的新型脑膜炎奈瑟菌的带菌率分别为:12.00%、18.37%、34.04%、30.95%(P〈0.05),在各次检出的所有群别脑膜炎奈瑟菌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00%、39.13%、72.73%、81.25%(P〈0.05)。结论:在盐城市人群中可检出两类不可分群的新型脑膜炎奈瑟菌,不同季节均有较高的带菌率,且高温季节带菌率高于寒冷季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在低温下保持脑膜炎奈瑟菌活性并具有增菌作用的培养基。方法:配制一种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用已知量A、C群脑膜炎奈瑟菌检定其保菌和增菌效果,并用该法在正常人群中检测带菌率,以常规方法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应用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可使脑膜炎奈瑟菌在4℃24小时内基本不死亡,部分菌株可生存8天,同时可使存活的细菌从3~9 CFU/ml增加到(6~7)×107 CFU/ml;对364名正常人检测,其检出率达1.65%,而常规方法检出率为0(P<0.05)。结论: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在4℃的不利条件下,有显著保菌作用,同时具有显著增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及各群的特异性DNA片段。结果 6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检出5份Nm CRGA基因阳性,5份含有Nm C群SIAD(C)基因片段;血液标本中检出1份Nm CRGA基因阳性,1份含有Nm C群SIAD(C)基因片段。结论所建立方法可用于Nm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东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三种不同人群(普通人群、密切接触人群、对照组人群)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C群Nm抗体;采集咽拭子,采用增菌咽拭液标本,接种于双抗血平皿37℃24h培养,分离Nm。结果 调查的444例健康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78.60%,GMT为1:42.26,C群Nm抗体阳性率21.17%,GMT为1:10.36,A群Nm抗体水平较高,而C群Nm抗体水平则较低。405例接种A群流脑疫苗者抗体阳性率(81.73%)和GMT(1:44.46)明显高于39例未接种者(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15%和1:16.63)(P〈0.01),与是否接种过A群流脑疫苗有关联性。Nm带菌率为1.73%,以C群和D群为主,密切接触人群的Nm带菌率明娃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东阳市健康人群中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而对C群流脑免疫力较低,一旦有传染源介入,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及时、有效地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急性腹膜炎浓汁中分离出淋病奈瑟氏菌,能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涂片检查及用淋球菌检测试剂盒取腹腔脓汁进行检测.结果六例急腹症女性患者,均检出淋病奈瑟氏菌.结论急腹症不容忽视,临床应多方面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由于脑膜炎奈瑟菌菌群的变迁,近些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趋势逐渐由A 群向B群和C群发展,本世纪以来,我国曾出现多次C群流脑爆发流行[1],故其诊断和预防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对部分健康人群A群、C群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河北省首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感染病例。方法查阅病例病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发热、间断性呕吐、伴有颈项强直,无惊厥、无皮肤瘀点瘀斑;血白细胞计数8.1×109个/L;脑脊液外观混浊、蛋白质2.63g/L、白细胞2.78X106个几。脑脊液培养得到可疑Nm菌株。初步诊断为流脑。最终脑脊液标本经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确诊为W135群Nm感染病例。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已痊愈出院。结论河北省存在W135群Nm流行可能性,应警惕W135群流脑疫情暴发。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微量、可靠等优点,在流脑诊断方面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我科1992年从一例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培养出淋病奈瑟氏菌及卡他布兰汉氏菌。现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男,32岁,某单位采购员。本次就诊前两周,尿道口红肿,并有分泌物流出,经自己服用SMZ,症状减轻,但未痊愈。现仍有尿道口不适感,早晨可见少量分泌物。因其有过不洁性交史,本次就诊要求做淋球菌培养及药敏。取患者分泌物做涂片镜  相似文献   

19.
谢成彬  王频佳  罗红权  吴雨露 《西部医学》2009,21(11):1885-1887
目的探索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检测在脑膜炎奈瑟菌快速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为底物,建立简便快速的脑膜炎奈瑟菌酶反应鉴定法,并对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细菌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浓度在6~8mmol/L,细菌浓度在4~8个麦氏单位,37℃水浴30~60min,脑膜炎奈瑟菌即可呈明显的黄色反应,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其他革兰阴性双球菌无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结论γ-谷氨酰基转移酶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脑膜炎奈瑟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邯郸市脑膜炎奈瑟菌的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指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防控工作以及临床用药。方法采用E-test浓度梯度法对邯郸市2009-2013年分离的80株脑膜炎奈瑟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80株流脑膜炎奈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美洛培南等抗生素均敏感,敏感率达100.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5%以上,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100.00%。并且对阿奇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邯郸市分离得到的80株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美罗培南普遍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部分菌株对一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仍需全面监测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