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茎和叶的70%乙醇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方法及文献资料查询来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东紫珠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药倍半萜内酯D(1),丁香酸(2),黑麦草内酯(3),荆芥内酯(4),4-羟基苯甲酸(5),4-羟基苯甲醛(6),日本金粟兰内酯A(7),1R,8-二羟基薄荷醇(8)。结论: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广东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广东紫珠的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5个黄酮: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3’trimethoxyflavone,1)、鼠李秦素(rhamnatin,2)、华良姜素(kumatakenin,3)、岳桦素(ermanine,4)、velutin(5);3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熊果酸(ursolic acid,7)、白桦酸(betulinic acid,8);3个酚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acid?10)、异香草酸(isovanilli cacid,11);2个甾醇:胡萝卜孝(dauco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5、8和儿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广东紫珠中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醇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咖啡酰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1),管花苷E(2),毛蕊花糖苷(3),管花苷B(4),异毛蕊花糖苷(5),alyssonoside(6),2’-乙酰基连翘酯苷B(7),江藤苷(8),连翘酯苷B(9),金石蚕苷(10)。化合物4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与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与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东紫珠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又称紫珠草、紫珠柴,系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自然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生长在海拔100~850米之间的林下或与其它杂灌混生。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机,散瘀,抗癌的作用。为了合理开发,保护这一重要药用资源,我们自1985~1989年对广东紫珠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紫珠属植物资源丰富,全球约190多种,我国有46种,其中30多种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同时也可作为观花赏果的花卉植物。该属植物富含黄酮、萜类以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止血、抗炎、抑菌、抗肿瘤、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广东紫珠、裸花紫珠,大叶紫珠等几个种,研究内容主要是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多种药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紫珠属植物的研究成果显著,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不仅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量多,同时得到结构新颖的成分;在药理研究方面,不仅把止血、抗炎等药理活性研究透彻,还探究出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相关生物活性。整体来说,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还处于发展期,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本文通过对紫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们对该属植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椿皮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醇(1),熊果醇(2),白桦酸(3),红花菜豆酸(4),1-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4-allylbenzene(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藤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4-烯-3,20-二酮(1),3β-羟基-5β-孕甾-20-酮(2),3α-羟基-5β-孕甾-20-酮(3),2β-羟基柳珊瑚酸甲酯(4),suberosanone(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Jia A  Yang YF  Kong DY  Xiao CC 《中药材》2012,35(3):415-418
目的:分离和分析广东紫珠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紫珠挥发油,应用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6.01%。广东紫珠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不同抗菌活性。结论:广东紫珠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萜类化合物(59.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不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尖尾枫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鞭草科植物尖尾枫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尖尾枫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尖尾枫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1)、齐墩果酸(2)、seco-hinokiol(3)、乌发醇(4)、高根二醇(5)、野鸦椿酸(6)、山楂酸(7)、金合欢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 2~10 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广东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反相硅胶,凝胶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紫珠茎叶和叶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peside B(1)、loliolide(2)、(3S,6E,10R)-10-β-D-吡喃葡萄糖-3,11-二羟基-3,7,11-三甲基-1,6-二烯(3)、lanceolatin A(4)、大豆素(5)、开环异落叶松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7)、silybin A(8)、isosilybin A(9)、isosilybin B(10)、2,3-脱氢水飞蓟宾(11)、silychristin A(12)、silychristin B(13)、isosilychristin(14)、silydianin(15)、nigaichigoside F2(16)。结论化合物4~15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聂韡  朱培林  房海灵  龚斌  贺义昌 《中草药》2017,48(1):185-19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广东紫珠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5省15批不同产地的广东紫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0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用3个主成分对广东紫珠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湖南会同、广西桂林、江西武宁、江西南昌、江西萍乡、江西宜春的广东紫珠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6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广东紫珠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广东紫珠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吡啶所致的急性非感染性咽炎大鼠模型上初步评价侗药血马鞭水提取物对咽喉炎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包括吡啶+侗药血马鞭水提物低、高剂量组(500、1 000 mg/kg,灌胃给药)、吡啶+地塞米松组(4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造模前,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无菌伊文思蓝溶液(EB),随后大鼠通过采用10%吡啶溶液涂抹咽喉部建立咽喉炎模型,正常对照组涂抹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造模1 h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咽部并拍照,同时对咽部组织EB渗出量进行测定。称量各组大鼠主要脏器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咽喉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咽喉组织EB渗出显著增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黏液腺细胞排列分散不规则且部分肥大破裂,并伴有组织出血。与模型组比较,侗药血马鞭水提物高剂量组大鼠和地塞米松组大鼠EB渗出明显降低(P0.05),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结论]侗药血马鞭水提物对吡啶所诱导的急性非感染性咽炎大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RP-HPLC-DAD测定不同产地广东紫珠的叶与茎枝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20:8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依次在9.96 ~ 498,20.8-1004,10.1~505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三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 (RSD 0.59%),98.7% (RSD 1.1%),104.2%(RSD 0.71%).不同产地广东紫珠的叶与茎枝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076% ~ 1.87%,0%~3.19%,0.102% ~ 1.59%.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广东紫珠中金石蚕苷、毛蕊花糖苷及连翘酯苷B的含量,为广东紫珠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桃楸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树皮、叶和果实多可入药。系统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核桃楸的研究报道,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目前为止,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醌衍生物、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核桃楸粗提物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化学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消炎、止痛、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少对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所以,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贵州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贵州糯米藤Gonostegia hirta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 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贵州糯米藤95%乙醇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蔗糖(3)、表木栓醇(4)、木栓酮(5)、木栓烷(6)、齐墩果酸(7)、坡模酸(8)、常春藤苷元(9)。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糯米藤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白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法对白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β-谷甾醇(2),大黄素甲醚(3),β-谷甾醇亚油酸酯(4),丹皮酚(5),4-p-樟烷-1,8-二醇(6),香草醛(7),α-生育酚(8),α-生育醌(9),α-甲基吡咯酮(10),botcinins D(1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4-酮松脂醇(13),bungein A(14),lasiodiplodin(15).结论:化合物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三叶人字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豆科植物三叶人字草Kummerowia stri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ODS及HPLC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2)、芹菜素-7-O-新橙皮苷(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quercetin)(6)、异槲皮素苷(quercetin-3-O-glucoside)(7)、芦丁(rutin)(8)、木犀草素(luteolin)(9)、芹菜素(apigenin)(10)、山柰酚(kaempferol)(11)、豆甾醇(stigma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5,7~9,11~14为首次从三叶人字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