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日前授课,偶有学生问及《内经》:"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之义,仓促间不能详解。后遍索而寻之,见古今诸家,各有所得,然或于其阴阳之旨,未辨而明之,或于其理虽中,而言未详之。今以卑言,尝论潜阐,望学者共榷之。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的阴气、阳气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检出<黄帝内经>160篇中有关"阴气"、"阳气"的所有记述,分析和归纳出<黄帝内经>中阴气、阳气的基本涵义:阴气与阳气相对待而言,阴气指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气,阳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气;阴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阳气有时指人体的在外或在上之气;阴气在自然界主要指寒凉之气,阳气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阴气与阳气的基本概念:阴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寒凉、抑制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阴气与阳气的对立互根关系适用于阐释寒热性或动静失常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阴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阴气与阳气都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阴气属于气的范畴,不是“功能”,也不能以精血津液替代。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适用于阐释寒热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金匮要略》中之"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试予阐释。文章指出,"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为癫痫,应指原发性癫痫。"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为后世所称癫狂病之癫症,或脏躁类疾患;此当为本条经文上述"狂"之病因进一步概况。之所以出现"阴气衰者为癫",实为"阳气衰者为狂"之行文对仗排比。文章最后指出,《金匮要略》之此两句经文昭示了部分癫狂病致病之因与原发性癫痫之主要致病之因,这对于临床诊治癫狂病、癫痫将有全面而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阴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阴气与阳气都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阴气属于气的范畴,不是"功能",也不能以精血津液替代.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适用于阐释寒热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任健  陈宇 《吉林中医药》2010,30(7):635-637
在各类中医教材、论著中,阴虚及相关的名词术语存在多重含义。《中医大辞典》等15部辞典及部分专著中对阴虚的解释各有不同,且阴虚在各脏腑中含义也有不同;而阴精、阴液、阴血中的阴只是修饰成分,无实际意义;阴气则为人体中属阴物质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阳气”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用热疗治病历史悠久,热疗应属于中医具有温热性质的外治法的一种。笔者从现代热疗治癌的角度及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论,阐述了“阳气”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根“起阴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称葛根能"起阴气"。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指出"起阴气"本义是指其具有治疗男性性功能失常,阳痿不育的作用。但明清一些医家又将其解释为生腾脾胃之阴以生津止渴,并从药物本身的性状、胃阳与脾阴的关系、对脾胃阴津的影响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其机理。这些见解都有合理的成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但都为临床使用葛根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应正确学习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0,30(1):33-35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先生,从太阳与24节气之变化,阐明24节气之中,均是阳气运动变化与降升出入所形成的,由于阳气降升圆运动而导出阳气的主导作用,体悟出阳主阴从学术思想。并且认为中土脾胃为轴,升降运动而产生中气。脾胃升降运动之根本,则是阳气的主导作用而形成的。由此推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动力源泉,是来源于太阳之能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帕金森病(PD)多因肝肾阴虚,致肝风内动,而见肢体震颤。然而临床上常见一些PD患者有明显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且部分医家“从阳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试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阐释PD与阳气的关系,提出现代人因生活环境及习惯变化,相较古人更容易出现“阳常不足”的表现,部分PD患者临床表现确有阳虚之象,针对其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主症,提出“阳气本虚且输布不均”的理论,可以较好地阐释部分PD患者的发病病机。本文并非否定PD阴虚风动的主流认识,而是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本病与阳气的关系,重视部分PD患者“从阳论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肺气肺阴肺阳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肺阴气与肺阳气的概念、内涵,明确了肺气、肺阴、肺阳三者间的关系。认为肺气分为肺阴气与肺阳气。肺阳即肺阳气,肺阳虚即肺阳气不足;而肺阴包含肺阴气与肺津液,肺阴虚即肺阴气不足和肺津液亏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理论的重要意义.方法 查阅、复习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相结合,研究<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理论.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从生理、病理两方面阐述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结论 <内经>的阳气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温补派的创立及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且可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结合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及患者临床症状,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理及论治思路。认为机体阳气亏虚导致清气和能量不足,继而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使阴血亏虚,有形物质的凝聚及形成乏源,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疗当重视温阳补肾、健脾养血,以达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之功;“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中医论治骨质疏松症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但遣方用药当根据证候虚实、病邪性质调整,方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的定义,通过分析中医阴阳的辨证关系及与病因的联系,以及中药药性、药效与阴阳的关系,提出中医的阴阳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的理化指标就是以Zn 和Fe 为主要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n 代表阴,Fe 代表阳,即锌- 铁阴阳论,人体中Zn/Fe 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其数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芪固精饮治疗老年性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相哲 《中医杂志》1999,40(12):726-727
用黄芪固精饮治疗老年性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8例(60%),显效9例(3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10例(33.3%),显效9例(30%),无效11例(36.7%)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黄芪固精饮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于阳”既指有外感表证且正气尚可抗邪于外的病理情况;阴,则为患者有内寒证或实寒证、又或阳气虚所致的虚寒证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基本方对直肠癌放疗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06~2009-01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放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只采用放疗,治疗组放疗期间服用益气养阴基本方,随证加减,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后30 d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并在放疗前后各测一次IL-2和TNF-α,观察放疗、益气养阴基本方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气阴两虚证侯积分均有升高,与放疗前比较,P<0.05;放疗后对照组气阴两虚证候积分升高较明显,与治疗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放疗后IL-2和TNF-α都出现降低,而治疗组下降较少(P<0.05)。结论益气养阴基本方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气阴两虚证候积分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症状和体征是西医治疗的主导因素。西医通过检查和剖析,以确定身体内部哪些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尝试从外部引入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来代偿机体的某些功能。中医却注重探求身体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体质和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做到辨证论治,进而促进身体恢复到其自然状态。在医疗领域中,西医和中医的理论体系就都有各自独特的地位。有人认为,西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外伤的护理和急性病症的治疗,而在慢性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领域,中药就显示出其过人之处。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应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从人体昼夜阴阳的变化、人体昼夜气机升降、性别差异、四季阴阳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关系的文献记载,并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阴阳学说的关系,可以看出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阴阳学说的论述有着一致性,为从平调阴阳角度探讨中医药改善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