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 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阶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单阶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TLIF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PLIF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比较组内及组间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调查情况以及邻手术上节段的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的OD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中观察组患者邻手术上节段的活动度和治疗前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邻手术上节段的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大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与PLIF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的引流量少;且能够很好地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体的结构,使患者邻手术上节段的活动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观察组采用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VAS及ODI评分较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PLIF治疗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感,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微创TLIF组、观察组)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开放PLIF治疗的40例患者(常规PLIF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微创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常规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比常规开放PLIF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少,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高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3-45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DI、VAS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且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P0.05)。且微创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的融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81.6%(31/38),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行微创TLIF(MIS-TLIF组),15例行开放TLIF(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测腰椎功能,依据改良Macnab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微创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开放TLIF组少于微创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和8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突出症与开放TLIF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秦入结  李垠  宋波  史东平  于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719-2721,2724
目的 对比研究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均行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TLIF组26例,PLF组19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椎间高度、融合率、JOA改善率等指标,综合判断近期疗效.结果 经随访9~18个月,平均1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P<0.05;两组椎间高度重建、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JOA疗效改善率比较P>0.05.结论 PLF手术与TLIF手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TLIF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但骨融合率高、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根据术前、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价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椎间融合情况,必要时应用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48)个月。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09±0.6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99±0.60)分及末次随访VAS评分(2.81±0.68)分较术前VAS评分(6.67±1.05)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ODI指数(28.55±6.27)%,术后6个月ODI指数(26.97±6.48)%及末次随访ODI指数(26.73±5.50)%较术前ODI指数(74.32±9.39)%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骨性融合时间平均8.4(3~12)个月,融合率100%。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TLIF术式对于退变性和外伤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满意,复查时骨性融合率高,是一种临床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收治并确诊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放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9.3±23.2)min vs.(128.4±24.7)min,P<0.05],但其手术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8.2)分vs.(59.5±7.7)分,P<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26.6±2.8)分vs.(18.5±2.4)分,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将52例患者分为单侧组(25例)和双侧组(2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腰椎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同单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 后入路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可取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前瞻性比较了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和徒手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研究包括127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73例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机器人组),54例患者接受了开放徒手TLIF(徒手组)。机器人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机器人组(n=52)和双节段机器人组(n=21)。徒手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徒手组(n=39)和双节段徒手组(n=15)。临床结果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为螺钉放置的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扰(FJV)、融合状态以及2年随访时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 机器人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失血量均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痛及下肢痛VAS和ODI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徒手组长(P<0.05),单节段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单节段徒手组长(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 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共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 ODI 评分、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 前(P <0.05);B 组患者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 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具有 接近的临床疗效,但微创改良TLIF 术式应用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及减轻术后腰腿疼痛程度 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均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观察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反应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83-85
目的观察微创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并探讨较佳的麻醉方案。方法将研究初期51例患者分为初期1组(腰硬联合麻醉)和初期2组(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成功率、肌松评分、术后判定下肢功能时间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研究后期158例患者基于初期研究结果均行全麻,分为后期1组(不行血液保护),和后期2组(行血液保护),监测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术后VAS评分、术毕至清醒拔管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结果初期1组的麻醉成功率显著低于初期2组(P〈0.05),比较初期1组和初期2组的肌松评分、术后判定下肢功能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2组的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后期1组(P〈0.01);手术开始后20 min,两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后期1组和后期2组的HR、SPO2、术后VAS评分、术毕至清醒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微创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成功率高、肌松完全、安全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该术式的优选麻醉方式;术中积极实施血液保护措施,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是提高麻醉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