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8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48例,观察组)和X线引导穿刺置管引流(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45例(93.8%),发生并发症2例(412%);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74.3%),发生并发症8例(2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相似。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如何能提高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的操作技术,再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完成高效的引流质量,更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6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 65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完全成功。其中一次性成功率达97.1%(67/69)。两例患者行左右胆管同时置管,严重并发症发病率0.2%(2/69),一般并发症率0.2%(2/69)。结论 PTB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准确性强、实时监测、可移动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7.40%(37/38),二次置管成功率2.6%(1/38);术后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该治疗对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2例1次置管成功率90.63%(29/32),2次均成功,引流量300~700ml/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2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成功,然后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微创、靶向精确,并可有效缓解症状,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辅佐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发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辅佐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21例成功行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术,3例行单纯PTCD.4例患者出现出血(腹腔出血,胆道出血),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无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PTCD并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对无手术机会的复发恶性梗阻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PTCD)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因恶性肿瘤及胆道结石而致胆道梗阻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胆汁引流量,检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63例置管引流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312.43±31.90)μmol/L,术后1周总胆红素显著下降到(165.32±23.13)μmol/L(P<0.01)。结论:超声引导PTCD是一项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1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1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24例患者PTCD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201.8±154.7)μmol/L降至(120.8±106.7)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6.1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6.2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15例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对86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治疗,29例患者行外引流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110例患者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5例未能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可缓解病情,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结合总胆红素检测在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0例为良性梗阻性黄疸(良性组),另20例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恶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良性组患者治疗后CA19-9为(30.4±10.3)u/ml,总胆红素为(58.2±19.2)μmol/L;恶性组患者治疗后CA19-9为(235.3±145.7)u/ml,总胆红素为(133.8±67.9)μmol/L。良性组患者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恶性组患者血清CA19-9无明显下降(P〉0.05),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根据梗阻性黄疸治疗前后血清CA19-9和总胆红素的水平情况,可以对患者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和诊断,从而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的6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一步法PTBD。结果:62例行68次PTBD,67次引流成功,1次失败。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者58例,无明显减退者3例,2天后脱管再行PTBD者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一步法PTBD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行ERCP或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59岁~85岁。其中胆管癌18例,胰头癌48例,肝癌7例,转移癌(胃癌)10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且失去手术机会。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P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两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生存时间最短26 d,最长16个月。结论:ERCP或PT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