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52例剖宫产妇发生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7.9%,感染部位构成比生殖道占首位,40%,呼吸道次之占35%,切口占20%,泌尿道占5%,主要病原菌为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感染与剖宫产组织创伤、渗血、渗液、手术及孕娠分娩改变生殖道生态环境、抗生素使用,造成阴道内菌群比例及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失调有关,抗生素的使用不能降低感染率,反而增加机会菌感染,重视开展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益群 《现代养生》2013,(20):22-2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在临床中表现;方法现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治疗全部康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在临床中表现;方法现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治疗全部康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种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 473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 473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5kg/m2、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5次,其感染率分别为6.6%、12.3%、7.3%、5.8%、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姚红芳 《现代保健》2012,(9):107-107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经分析总结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此几种原因给予产妇实施早期预防措施,能明显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人剖胸术后血糖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剖胸术后血糖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及其合理的控制标准。方法:以胸外科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65例并存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组)与随机抽取的232例同期手术非糖尿病病人(对照组),按照相应手术后血糖水平对比分析,数据资料以卡方处理。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总的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16.92%和5.17%,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组内比较:糖尿病组随术后血糖水平的增高,切口感染率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血糖水平变化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组间比较:术后血糖≤9.9mmol/L,两组切口感染率无差异性(P>0.05);10.0-14.9mmol/L区间内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降低切口感染率方面,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较非糖尿病人更具有切实的临床意义;(2)术后血糖水平以9.9mmol/L为上限标准,在符合临床实际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探讨临床用药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进行剖宫产术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132例,取患者切口部位脓液或分泌物,并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50株病原菌,将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占38.66%,革兰阴性菌92株占61.34%,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8.67%、23.33%、18.6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3.02%,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普遍>50.0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30.00%,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85.71%,粪肠球菌耐药率普遍在30.00%50.00%。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尤其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且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高龄产妇600例临床资料,总结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龄产妇在剖宫产后发生切口感染79例,感染率13.17%;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入院时BMI指数明显偏高、备皮至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明显较多(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有无剖宫产史、剖宫产的原因、术后是否放置引流条、手术时机以及手术切口的长度与在剖宫产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无关(P>0.0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 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 ,设计专门表格调查郴州某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经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对伤口类型、手术类别、麻醉方式、术中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进行调查 ,一类感染率为 0 .72 % ,二类感染率为 2 .5 7% ,三类感染率为 8.96%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症手术感染率为 3 .0 4% ,非急症手术感染率为 1.87%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全麻感染率为 2 .2 4% ,非全麻感染率为 1.89%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中时间在 2h之内者感染率为1.62 % ,超过 2h者感染率为 3 .4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伤口类型、手术类别、术中时间及个体差异和外环境因素等与术后切口感染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优质护理方法,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1 764例,对所有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64例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3.29%;剖宫产的产妇夏季手术、住多人病房、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有胎膜早破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均应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孕产妇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半年内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其原因及防治策略. 方法采用了前瞻和回顾性的方法,依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感染科医务人员深入科室检查及发现监测医生、护士的报告单以及医生护士的病程记录、各种辅助检查、抗生素的应用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04年2~7月,我院共做剖宫产 849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0.94%;1例切口感染分泌物培养是模仿葡萄球菌,1例切口感染分泌物培养是脲气球菌,手术室环境、产科病室环境、手术时间、逆行感染、术中参观人员、患者自身等因素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1周内是切口感染的高危时段;6个因素为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从而减少了切口感染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现状,探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鹤壁市某医院2007年外科手术后1001例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 00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64例,感染率为6.39%。切口感染率,男性为8.37%,女性为4.21%(P<0.01);2~17岁为4.36%,18~60岁为5.88%,>60岁为10.48%(P<0.05);急诊手术为8.45%,非急诊手术为4.17%(P<0.01);手术持续时间>5 h的为16.67%,≤5 h的为3.67%(P<0.01);上午手术者为4.23%,下午、晚上手术者为11.68%(P<0.01);夏秋季手术者为8.35%,冬春季手术者为4.60%(P<0.05);Ⅰ类切口为3.83%,Ⅱ类切口为6.34%,Ⅲ类切口为10.05%(P<0.05);消化系统手术为8.33%,运动系统手术为9.13%,其他系统手术为4.13%(P<0.05或P<0.01)。感染切口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为85.71%(48/56),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合计40株,占83.33%。[结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别、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季节、切口类型及手术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监测方法. 方法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1999年8月~2000年5月资料进行前瞻性监测. 结果共监测355人感染 156例次;患者感染例次、调整患者日医院感染率分别是21.97% 、18.77‰;与呼吸机、尿管及中央静脉导管相关的调整日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2.56‰、5.25‰、2.24‰;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是3.74%. 结论感染科专职人员与ICU感染监测医师、护士良好配合,通过前瞻性监测可及时获得准确资料,掌握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 便于制定有效地感染控制措施,前瞻性目标监测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7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趋势及医院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跟踪随访2003年1月~2008年12月3036例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60岁),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9例,发生率2.60%,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74株,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86%,革兰阴性菌20株,占27.03%,真菌43株,占58.11%;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痰标本送检率74.68%。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高,耐药菌占一定比例,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外科手术患者(包括妇产科)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率跟踪调查分析.结果 以手术创伤最大、手术时间最长、手术危险程度最高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感染率最高,达2.67%;在所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11例病例中,只有1例在术前麻醉诱导期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用药有10例均为抗菌药物使用>4 d;术前、术后抗菌药物围术期正确使用率仅为9.09%,感染率与手术创伤的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危险程度、围术期抗菌药物正确使用时间相关.结论 采用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不断调整干预措施,可将手术切口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目的了解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方法总结分析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资料中的手术部位感染病原学资料.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分别占分离病原体的12.69%、8.08%、6.49%;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分别占19.32%、9.69%、7.88%、5.65%;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分别占1.51%和2.19%;由表浅切口到器官腔隙感染,G 菌和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 结论常见的手术部位感染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需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及其病原菌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实施目标监测前后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目标监测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科学的监测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重视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掌握ICU医院感染变化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36  
目的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以加强对重点科室感染病原菌的监控,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纵向分析方法,对2000年(7~12月)与2002年(7~12月)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 结果本院2002年(7~12月)与2000年(7~12月)相比,肿瘤科、血液科、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居于前位,并呈上升趋势,而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由3.99%上升至12.37%,尤为明显;神经内科、外科、心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通过定期监控及纵向同期分析比较,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宣教,重视规范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3年3年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8 28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 863例次,医院感染率3.28%,感染例次率3.85%;部位分布前3位为下呼吸道(29.7%)、胃肠道(21.9%)、上呼吸道(12.24%);历年原发病医院感染以血液内科始终居于较高水平,胸外科呈上升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高于检出的主要革兰阴性菌.结论通过监控分析,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