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5例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典型与不典型CT表现。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收集的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共显示87个瘤灶,单发15例(占33.2%),多发30例(占66.8%);平扫瘤灶形态以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实性或单环囊状结节多见,结节不规则、多环状,边界不清晰者少见;灶周表现中、重度水肿33例,轻度水肿11例,无水肿1例;病灶结节及囊状病灶明显高于脑质的有36例,囊状灶内伴出血3例,等密度、不均匀密度及低密度6例;增强检查,病灶均匀强化29例,环状强化10例,强化后瘤灶内有小低密度区4例,不强化2例;45例中占位效应明显的有38例,不明显或无占位效应7例;伴幕上脑室积水扩张4例。结论多数脑转移瘤病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对CT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应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病因,寻求混合性脑卒中较佳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混合性脑卒中的认识。方法对4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结果在同期的脑卒中病例中,混合型脑卒中占8.5%(40/470),出血-梗死型21例,梗死-出血型16例,血管畸形出血合并梗死型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梗死型2例。治疗以中性疗法为主,血管畸形出血合并梗死1例于病情稳定后采用介入治疗。结果好转35例,4例无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混合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复杂,具有多样性,且病情多较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诊疗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多采取中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混合性脑卒中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荣  朱秀云 《新医学》2003,34(3):172-172
目的:提高对混合性脑卒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5例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35例临床表现各异,脑卒中急性期行CT检查发现在脑不同部位同时有新鲜出血和梗死病灶14例;发病5日内复查,脑出血继发梗死12例,脑梗死继发出血9例(排除梗死性出血)。结论:混合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有赖于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4.
混合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MRI是患者生前诊断混合性脑卒中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①血肿较大,压迫症状明显,梗死灶较小,以脑出血为主者,积极行微创术清除血肿;②梗死灶较大,出血量不大,以脑梗死为主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③监测、管理控制血压;④脱水治疗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⑤使用改善脑组织代谢药物。结论 混合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1 概 况1.1 定义 是指在同一病例中既有脑出血又有梗死的两种新鲜病灶 ,或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2 概念1.2 .1 发病率 混合性卒中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诊断。通过大量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证明 ,混合性卒中并非罕见。黄如训等统计的 15 5例卒中死亡尸检中 ,混合性卒中占 11.6 %。毛振帮等报道的脑出血 CT扫描中 ,混合性卒中占 10 .6 %。宋建平等 CT证实的 16 8例脑出血中 ,混合性卒中占 13.1%。1.2 .2 预后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出血灶、梗死灶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兼症等存在 ,大灶出血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性中风的CT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 对21例经证实混合性中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其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混合性中风可分为:(1)梗塞——出血同时型14例;(2)出血——梗塞型5例:(3)梗塞——出血型2例。结论 CT对混合性中风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总结分析38例不典型肾脏占位性病变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结论:38例的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经手术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证实肾癌误诊为肾错构瘤7例;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为误诊为肾癌31例,其中肾错构瘤合并出血14例,局灶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8例,多房性囊性肾瘤4例,肾平滑肌瘤2例,肾脓肿2例,肾纤维脂肪瘤1例。误诊原因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对有关疾病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仔细、术前未做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等有关。提示临床医师应加深对不典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对于不典型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进行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送病理检查可避免误治。  相似文献   

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CT征象和临床特点,使用西门子SomatomARC机,伤后24小时内扫描。结果CT典型的征象: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小于2cm,无占位效应和中线结构移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我们认为CT可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混合性中风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中风类型。本院近2年来因混合性中风住院者共38例,占同期住院中风总数的8.1%。我们认为根据出血灶和梗塞灶在CT或MRI上表现的不同大小或出现时间的先后,混合性中风可再分为下列4型:出血-梗塞型、梗塞-出血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梗塞型、腔隙性混合中风型。本组资料表明:混合性中风运动功能的恢复与单性质中风者并无明显差异。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期评估法把肌力恢复与运动模式转换结合起来,既简单又实用,又可指导治疗。但在本组中,发病时Brunnstrom第1期者占36.8%,而其中只有28.6%可能遵循这一模式转化。笔者认为,对于大灶性出血尤其是大灶性梗塞所致的重度偏瘫患者,可以以促进肌力改善,力求达到独立步行为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学特点。方法:对1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心脑血管症状为主;CT或MRI检查:单侧或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8例,枕叶梗死6例,颞叶梗死7例,中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7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结合CT或MRI的特点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AchA)梗死灶形态特征对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诊断为急性AchA梗死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和冠心病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入院NIHSS评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M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根据梗死灶最大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最大径<15 mm),中梗死灶(最大径15~20 mm)及大梗死灶(最大径>20 mm)。 结果AchA梗死灶直径6.1~29.3 mm,平均(14.6±4.8)mm,小梗死灶55例、中梗死灶31例、大梗死灶14例。索条状与其他形态梗死灶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卒中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索条状梗死灶患者出现言语障碍比例高于、最大径大于其他形态梗死灶患者(P=0.006、0.001)。大、中、小梗死灶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卒中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障碍、感觉障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47)。 结论AchA梗死患者梗死灶多表现为索条形,且形态与梗死灶大小有关;梗死灶的形态特征对AchA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2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应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64例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0例,CT表现为胰腺肿大,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肾前筋膜增厚,部分见少量胸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4例,其中坏死型21例,化脓型2例,出血型1例,CT表现为胰腺内点状、片状或大范围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胰周间隙渗出及积液,蜂窝织炎,胰内或外出现气体或高密度出血灶。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 CVST 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48岁、63岁。1例有眼球感染,另1例无明显诱因。2例均有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病情迅速加重。2例头颅 CT 检查均出现两侧大脑半球肿胀,局部出血灶和明显占位效应,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局部静脉、静脉窦不显影。1例腰椎穿刺颅内压升高,呈血性脑脊液。2例患者经抗凝等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CVST 以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猛,头颅 CT 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肿胀,局部出血,占位效应明显,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总结12例小脑梗死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12例小脑梗死患者,均行普通平扫后,加做后颅凹薄层扫描。结果较大面积(区域性)梗死5例,较小面积(直径<2cm)梗死7例,梗死区呈片状低密度影,较大面积的梗死范围与小脑动脉供血区相吻合(主要是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直径<2cm的梗死灶,边缘较模糊,有2例多发。行增强扫描4例。结论小脑梗死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伴有占位征象时,需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4例不典型AML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标本对照。结果:14例中平扫5例表现为等密度,2例高密度,另7例表现为稍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薄层扫描10例可见小斑点状低密灶,尤以肾髓质期明显。结论:不典型AML主要需与小肾癌相鉴别,薄层动态扫描发现斑点状低密灶有助于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7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癌96例,肝转移癌63例,肝血管瘤37例,肝脓肿35例,肝包虫72例,肝囊肿70例)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数目、边界以及增强后的CT表现。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占位性病变各自均有典型的CT征象,大多能做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对肝脏占位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联系解剖功能定位,综合分析8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症状及MRI,CT,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而严重,胼胝体梗死多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MRI平扫及增强对胼胝体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CT和MRI,但CT容易漏诊,MRI显示了更高的敏感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CT、MR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2005—2008年经病理证实为Ⅰ级星形细胞瘤的23个病例,全部行CT、MR检查,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幕上肿瘤18例,幕下5例;边界清楚的有18例,不清楚5例;无明显水肿16例,轻度水肿5例,中度水肿2例;增强后不强化15例;囊性4例,实质性17例。结论Ⅰ级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浅部为主,边界较清,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出血、坏死较少见,增强后多不强化。掌握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定性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6例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组)患者56例,根据梗死灶的容积大小分为3组:大梗死灶组26例、中等梗死灶组5例和小梗死灶组25例;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组)患者30例]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56例急性期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急性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均〈0.05),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SSS评分、NIHSS评分、梗死灶容积均无相关性(r=0.139、-0.060、-0.034、0.202、-0.098、-0.026,P均〉0.05)。结论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而与梗死灶的大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