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398-399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80%,其中有20%~25%的病例是由颈动脉颅外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本次观察将通过相关指标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中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挥重要作用,可根据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的检出程度,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病例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查治疗的120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38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患者47例,颈动脉官腔狭窄患者35例,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中膜厚度及官腔情况是反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的重要指标,经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显显示主要指标情况,进而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及时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疗仪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多普勒超声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简便、重复性好的检测手术,可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检测出小的非狭窄性动脉硬化斑块[1]。本文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随机选择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TCD组(28例)、颈动脉超声组(28例)以及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30例),TCD组患者接受TCD检查,颈动脉超声组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接受两种方法共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数据显示,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TCD组和颈动脉超声组,颈动脉超声组的诊断正确率高于TCD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的诊断正确率最高,单独检测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应该将两种方式联合起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大量吸烟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对46例烟龄≥20年,每天吸烟≥20支的ICVD患者和40例不吸烟或偶吸少量烟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 吸烟的ICVD组比健康对照组斑块数目及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增加,最大IMT和平均IMT增厚(P<0.05),斑块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吸烟人群早期干预,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ICVD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用经颅多普勒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多根血管进行检查,并与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经颅多普勒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颅内血管狭窄患病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颈动脉检查结果在部分血管病变中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椎、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血管走行、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径(CCAD)、血流峰值(BF)、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毛糙者24例(18.0%),粥样斑块者93例(69.9%),总体异常者117例(87.9%),椎动脉异常者51例(38.3%)。经与CT或MRI比较,侧向符合率为82.3%。两组单侧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其CCAD,BF,IMT,RI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示同侧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相比较而言,椎动脉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不如颈动脉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现已明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其破裂,进而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重要原因。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源血管,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密切的临床联系。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及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1 04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 χ2检验分析脑卒中病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特点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慢性病之间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46例脑卒中病人中,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更高(62.72%)且更易多发(32.60%)。斑块检出率:颈总动脉(52.58%)>颈动脉窦部(44.26%)>颈内动脉(12.52%)。不同年龄组的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中度以上狭窄的检出率(87.73%、75.06%、9.95%)与无高血压者(77.57%、63.97%、4.7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者颈动脉 IMT增厚、斑块形成的检出率(90.14%,78.10%)与无糖尿病者(83.29%、70.08%,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脂者颈动脉 IMT增厚的检出率(89.95%)与无高血脂者(83.8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高体质量指数(BMI);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高血压。结论超声可有效评估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析判断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采取60例无脑卒中者和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情况。结果两组无动脉增厚和斑块形成比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管腔狭窄轻度59例、中度32例、严重7例。两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左右CCA、ICA、ECA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值〉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或硬斑块1处以上,可以预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颅外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铭维 《河北医药》1990,12(3):150-151
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溃疡、狭窄和闭塞,常致脑缺血发作。国内专著曾报道:约半数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颅外颈动脉病变所致。一、文献回顾早在1856年,Savory 就指出颈动脉病变是中风的重要病因。后来,Fisher 就颈动脉病变的病生理做进一步研究。近年国外文献报道:6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存在颈动脉分叉病变。尸检资料表明:40%脑梗塞为颅外颈动脉闭塞所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只占颈内动脉闭塞的1/4。在欧美,约2/3脑梗塞和颅外颈动脉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重要致残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本对60例经S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检查经临床确诊的24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颈动脉,测量并记录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大小与数目,并与81例非心脑血管疾病者进行比较,按年龄段分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差异性。结果卒中组244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IMT增厚者224例(91.8%),显著高于对照组31例(38.3%)(P〈0.05);卒中组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86例(76.3%),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16%)(P〈0.05)。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开展脑卒中筛查及建立相应的干预方案,对高危年龄组人群脑卒中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采取颈动脉超声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总计240例,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脑血管造影诊断,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诊断率高于DSA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梁萍  胡长林  冉海涛  张茂惠 《重庆医药》2009,38(16):2027-2028,20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