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HDI 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的彩色超声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0.2%,颈动脉狭窄程度为50%~80%的发生率为8.8%(8/91)。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10.0%,未发现颈动脉狭窄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管腔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及时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检查经临床确诊的24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颈动脉,测量并记录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大小与数目,并与81例非心脑血管疾病者进行比较,按年龄段分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差异性。结果卒中组244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IMT增厚者224例(91.8%),显著高于对照组31例(38.3%)(P〈0.05);卒中组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86例(76.3%),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16%)(P〈0.05)。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开展脑卒中筛查及建立相应的干预方案,对高危年龄组人群脑卒中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或MRI检查,将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8例)和脑梗死(CI)组(52例),并取同期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CI组的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大于TIA组,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组和TIA组不均质性斑块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TIA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CI组与TIA组的颈动脉颅外段血流量下降明显。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判断其病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例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5例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确诊为非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联合TCD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内-中膜增厚发生率86.67%、颈动脉狭窄发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溃疡占比86.67%、钙化占比80.00%、均质回声占比40.00%、不均质回声占比60.0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0%、40.00%、6.67%、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39, 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准确评估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与TCD联合使用,能填补颈部血管超声的局限性,可进一步评估颅内血管的情况,使超声检查能更准确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其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琚双五  韩诚 《安徽医药》2008,12(10):941-94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P〈0.05),但左右两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采用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的特征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7例无该病的受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已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其特征及价值,比较两组颈动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颈动脉狭窄中度、重度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操作方便快捷,可重复操作性强,对于ICVD患者,可清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利于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无ICVD的受检人员,可根据检测情况提前预防,降低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梁萍  胡长林  冉海涛  张茂惠 《重庆医药》2009,38(16):2027-2028,20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析判断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采取60例无脑卒中者和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情况。结果两组无动脉增厚和斑块形成比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管腔狭窄轻度59例、中度32例、严重7例。两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左右CCA、ICA、ECA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值〉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或硬斑块1处以上,可以预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2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择24例同时期非脑血管病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均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9.2%)显著高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病组,提示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颈动脉检查,根据斑块形成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和阿司匹林(100g/d)。对照组36例,仅给阿司匹林(100mg/d)共随访2年。同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病复发率与对照组复发率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的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中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挥重要作用,可根据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的检出程度,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用经颅多普勒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多根血管进行检查,并与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经颅多普勒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颅内血管狭窄患病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颈动脉检查结果在部分血管病变中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9%、50%和22%。脑血栓形成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斑检出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53%和10%,脑血栓形成组软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栓形成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4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MRA检查,两者对颈内动脉闭塞的吻合率为100%,轻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中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0%。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因MRA检查费用高而无法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2例(观察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Hcy水平,并与同期入院体检的7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做对比,分析Hcy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按颈动脉狭窄度将82例观察组患者分为SN组、MN组及SM组例,对比Hcy水平的差异性;并按颈动脉斑块情况将82例观察组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不稳定组、及无斑块组,对比Hcy的差异性;分析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N组、MN组、SM组血浆Hcy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且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斑块组、稳定组、不稳定组血浆Hcy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且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对颈动脉狭窄度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均有较高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能为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溃疡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9月缺血性脑卒中286例和健康体检者369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溃疡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无狭窄率低于健康体检组,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及溃疡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溃疡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CTA能清晰显示溃疡斑块,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体检者各45例,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血管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择了42例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并选择同期42例非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同样接受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增高,发生IMT增厚的患者人数、无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比率、发生颈动脉狭窄的人数以及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并给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为早期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血清MMP-9的关系。方法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检查颈动脉超声、血清MMP-9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MMP-9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18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125例和对照组93例,2组均应用二维B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测量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及宽度,观察斑块特征,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1.0mm占56.0%,斑块检出率为44.0%。对照组IMT〉1.0mm占10.8%,斑块检出率为4.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可以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