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便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对3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和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_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及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盆底失迟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研究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FS)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对天津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有便秘症状并经排粪造影诊断为UPFS的57例病人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仪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以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UPFS病人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力排时直肠肛管压力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此压力差为负值,引起直肠初始感觉和初始便意感觉的容积及最大耐受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FS病人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3.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个常见原因 ,普通用泻药或生物反馈治疗均有利有弊 ,手术治疗因效果不佳临床很少采用。肉毒毒素A是一种神经毒素 ,通过抑制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而用于治疗神经源性的肌肉收缩过度 ,近年来应用于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目的 :本研究在于评价肉毒毒素 A注入耻骨直肠肌的疗效。方法 :2 5例( 1 5例女性 ,平均年龄 2 3.2岁 )有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的患者接受肛管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 ,所有患者在两种检查中均发现耻骨直肠肌紧张 ,所有患者都不能排出直肠气囊。每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耻骨直肠肌的局部注…  相似文献   

4.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失驰缓综合征的价值。研究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盆底失驰缓综合征的分类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113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期进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根据排便时管压力曲线类型和排便指数(排便压/收缩压)将盆底失驰缓综合征分为轻中重三度。19例重度患者采用中医挂线治疗(治疗1组),20例轻中重度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观察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检测指标的变化。2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佃底肌电图诊断盆底失驰缓综合征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和排粪造影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1组排便驰缓反射,排便压与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肛管功能长度,肛管静息压与治疗后比较明显减低(P<0.01)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2组排便驰缓反射,排便压与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若剔除重度患者上述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是一种无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好的检查方法。中度盆底失驰缓综合征患者适合保守治疗,重度患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FD)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PFD诊断的30例女性便秘患者行三维动态超声检查,比较其静息状态下与模拟排粪状态(Valsalva动作)时经会阴动态超声测量的指标饯角、经肛管三维超声测量的β角、γ角和H线的差异;同时,对超声各测量指标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动态超声检测出30例患者中直肠前突13例(43.3%),直肠黏膜内套叠14例(46.7%),子宫脱垂11例(36.7%),膀胱脱垂1例(3.3%)。与静息状态相比,Valsalva动作时α角、β角和H线显著缩小,γ角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α角、β角、γ角和H线对PFD的检出率分别是93.3%(28/30)、96.7%(29/30)、96.7%(29/30)和86.7%(26/30)。结论经会阴超声测量的仅角和经肛管超声测量的β角、γ角和H线都可以为临床上诊断PFD提供可行的指标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和盆底痉挛综合征(SPS)的典型症状是:患者排便时盆底肌不放松反而收缩,因而肛管不能开放,排便困难。研究证实,此类患者在非排便时即在静息状态下,盆底肌EMG、肛管静息压与收缩压、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等各项功能指标均属正常,盆底主动或随意收缩后,亦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8.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概念出现仅仅几年时间,Wasserman于1964年首先命名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其临床特征为排便时盆底肌群不能协调松弛或异常收缩,盆底出口阻力增高,引起排便困难等症状.其病名的演变来源于对病因的不断研究.目前认为,该疾病为一组综合症候群,除了便秘症状外,还可能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排尿困难、肛门直肠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2-5}.  相似文献   

10.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排便时盆底肌(主要是耻骨直肠肌)不松弛甚至反而收缩,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我们用肛管直肠测压仪作生物反馈法,训练病人的盆底肌功能,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致顽固性便秘患者,效果满意。现将1992年8月至1993年10月资料完整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小儿MHL12例,年龄1~72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胀。8例甲胎蛋白(AFP)增高(48.2~9187.2μg/L)。4例患儿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活检术,仅有1例考虑为MHL,余3例未获明确诊断。术前有2例患儿因疑为肝母细胞瘤而分别行介入栓塞和化疗。3例行右半肝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2例行不规则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右三叶切除术,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例行肝部分不规则切除术。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个月~14年,除1例合并胆道闭锁患儿在1岁时死亡、1例患儿带瘤存活外,余10例患儿均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复查AFP均正常。结论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结合术前AFP、B超、CT和肿物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者宜行剖腹探查,以便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肛管直肠创伤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非医源性肛门直肠损伤 (Anorectalinjury ,ARI)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1980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间我院收治的非医源性ARI 4 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 2例 ,其余 38例均行手术治疗。总的病死率为 2 .5 % (1/ 4 0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5 % (9/ 4 0 )。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提高肛门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2002年收治的粪块性结肠穿孔的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17例,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15例。全部病例均行急诊手术,病变结肠Ⅰ期切除吻合7例,穿孔段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结肠造瘘15例,穿孔结肠拖出双腔造瘘6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造瘘4例。结果治愈24例,死亡8例,并发伤口感染6例。结论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误诊率高(47.1%),预后差,改善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3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28例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年龄1岁8月至14岁,其中27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为1~3年,患者情况良好,无结石、癌变、黄疸等。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固定好,引流通畅。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手术方式与其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小儿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小儿食管下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其常见并发症有反流性食管炎 管狭窄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特征为顽固性呕吐或反胃;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吞咽困难和哎血;反复发作的肺为、支气管炎、哮喘和窒息等。检查方法可采用胃食管X线钡餐造影,24小时食管pH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应用抗酸剂、胃粘膜保护剂和H2受体拮抗治疗6 ̄12周无效时,则应用手术治疗。随着微  相似文献   

17.
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ncer (UGC) is a sort of gallbladder cancer discovered during or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which was diagnosed as benign gallbladder disease before surgery. With the high incidence of gallstones in China,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UGC increases as well.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UGC, unified treatmen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and argues on how LC will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UGC still exist. Surgery for gallbladder cancer is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he extent of resection varies based on a number of factors, and 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what constitutes an acceptable resection. We believe that satisfying treatment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cut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ases and wisely-chosen surgical procedur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UGC based o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8.
ԭ���Լ�״���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HPT临床多表现为骨骼及泌尿系疾病、血钙、尿钙、血清碱性磷酸酶、PTH升高,血磷降低,X线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治疗采用低位衣领形切口及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PHPT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综合分析。B超可作为定位首选方法。对于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性小,是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kil基因或PDGFR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有10%~15%的胃肠间质瘤不存在c—kit基因及PDGFRA基因的突变.称为野生型胃肠间质瘤。这一类胃肠问质瘤在分子机制及临床特征上与突变型胃肠间质瘤有湿著差异.且其本身存在高度异质性。临床医师在诊断与治疗野生型胃肠间质瘤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征(PHPT)的诊断和治疗有效方法。方法对37例PHP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术前后血和尿钙、磷浓度、末稍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骨的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PHPT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重部位骨关节对称性疼痛;实验室检查,血钙、尿钙、尿磷及血碱性磷酸酶、iPTH升高,血磷降低;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手术时用大马蹄形切口,利用甲状腺胸腺韧带及术中甲状腺下动脉注射亚甲蓝染色等方法,可帮助显露寻找甲状旁腺。结论综合分析仍然是PHPT的基本诊断方法,手术的关键是寻找甲状旁腺肿瘤,对于PHPT诊断明确而病变部位不明确者,可采用低位大马蹄形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