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哮喘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本院进行哮喘病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药内服的78例病例。结果78例哮喘病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临床控制30例,占38.5%,显效27例,占34.6%,好转15例,占19.2%,无效6例,占7.7%,总有效率92.3%。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内服中药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63例门诊患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内服;观察其疗效。结果:63例患者,治愈47例,占80.5%;显效9例,占16.7%;有效7例,占2.8%,有效率100%。结论: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葛爱利 《四川中医》2014,(3):113-1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次,3次/日。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行气活血之中药联合穴位注射。4周为一疗程,共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内服与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标本同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38例中,近期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近期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86.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云南灯盏花及扶正泄浊中药配合中药灌肠疗法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美国以及学会CRF分级进行确诊,采用内服法和灌肠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3例慢性肾衰患者,显效21例,占48.83%;有效15例,占34.88%;无效7例,占16.27%。其总有效率为83.71%。结论:本方法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即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用截敏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45例用鼻炎康、雷诺考特喷雾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2%,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评价其效果。结果:经治疗痊愈38例,占69.09%;好转12例,占21.81%:未愈5例,占9.09%;优良率90.91%。结论: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益气养血、补肾壮骨、温经络、祛风湿、止痹痛的中药,外用辛热祛寒、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的中药熏洗,配合口服消炎止痛和缓解肌肉疼痛的双氯酚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结果:58例患者中显效28例,占48.2%;好转22例,占37.9%;无效8例,占13.7%;有效率达86.1%。结论: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韦玲  王卫强  李蕾 《山西中医》2010,26(12):37-3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4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采用穴位埋线疗法,2周治疗1次,治疗3次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3例,占38.24%;显效:11例,占32.35%;好转:9例,占26.47%;无效1例,占2.94%,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刘霞 《河南中医》2014,(4):705-70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0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陶衔玥  区鸿斌 《新中医》2012,(3):107-108
目的:观察耳尖刺血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采用耳尖刺血疗法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内服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4例,占87.1%;好转8例,占12.9%;未愈0例。结论:耳尖刺血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8%,对照组为73.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胃方穴位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胃方穴位外敷配合香砂六君子汤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胃方穴位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骨性关节炎1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绍雄  何镇祥 《河南中医》2009,29(3):278-27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和熏洗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5例.15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40例,占34.78%;显效41例,占35.65%;有效25例,占21.73%,有效率为92.16%。结论:中药内服加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胸骨盆带持续腰椎牵引、穴位注药、推拿按摩、内服中药和静脉输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量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360例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302例(83.9%),显效45例(12.5%),好转10例(2.8%),无效3例(0.8%),总有效率99.2%。结论:持续腰椎牵引、穴位注药、推拿按摩、内服中药和静脉输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痊愈26例,占68.4%;显效7例,占18.4%;好转4例,占10.5%;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达97.4%。结论: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值得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的新三联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门诊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中药穴位三伏天贴敷、秋季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内服、冬季自拟方剂中药制成丸剂内服1~3个月;对照组30例中药三伏天穴位贴敷、秋季注射流感疫苗。观察1年。给予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分为非常有效、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结果:治疗组非常有效率为43.3%,显著有效以上百分率93.3%,对照组分别为53.3%、13.3%,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的新三联疗法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控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药物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经过穴位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两疗程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后,治愈者占73.3%,有效者占25.0%,无效者占1.70%。结论:穴位注射药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安东  杨瑞霞 《河南中医》2012,32(11):1499-1500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内服逍遥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52例患者显效23例,占44%;有效19例,占35%;无效10例,占19%;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逍遥散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内服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味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55例,占87.3%;显效6例,占9.5%;有效2例,占3.2%,总有效率100%。结论:牵正散加味内服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