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微乳法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特性,以期获得一种合适的口服脲酶制剂.方法以碳化二亚胺为耦联剂,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后用Bradford蛋白测定方法测定脲酶耦联量;运用TEM测定其粒径,用FTIR来检测脲酶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耦联.结果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脲酶耦联后,其粒径稍有增大;Fe3O4磁性纳米粒子耦联脲酶的量与其粒径大小、碳化二亚胺/Fe3O4纳米粒子(W/W)等因素有关,粒径越小,耦联剂用量越大,耦联脲酶的量越高;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80 nm,当温度为4℃,碳化二亚胺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量比为1:2(W/W)时,脲酶的耦联率约为4.75%(W/W);固定化脲酶的活性约保留原酶活性的30%.结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用于酶、蛋白质等药物的固定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具有半乳糖基和稳定磁性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并对半乳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的糖化比率、磁性及药物含量进行检测.方法 将乳糖和白蛋白用还原胺法合成半乳糖基人血白蛋白(galactosylated human serum albumin,Gal-HAS);采用滴定水解法制备直径在70mm左右Fe3O4磁性纳米粒.再将半乳糖白蛋白、Fe3O4磁性纳米粒及纯盐酸阿霉素按一定的比率混合,通过在精制棉子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固化变性、乙醚洗涤等工艺制备出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半乳糖白蛋白的糖化比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将纳米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半乳糖基磁性纳米粒的运动情况,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粒径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结果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糖化比率为32;Fe3O4纳米粒径在(70±30)nm左右,粒径均匀;阿霉素的含量为58.45μg/g,阿霉素的包含率为97.53%;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溶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纳米粒迅速向磁铁的方向移动并发生聚集,当磁铁与纳米粒的距离加大时,纳米粒运动速度减慢,并沿磁力线的方向成串珠状聚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Fe3O4颗粒均匀分布在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结论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具有较高糖化比率、稳定的磁性、靶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以及释药速率可控制等特点,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载药工具.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包覆油酸钠的超顺磁性纳米Fe3O4粒子,主要研究了搅拌强度、加料方式、温度、料液浓度等因素对Fe3O4粒径的影响。对包覆油酸钠的纳米Fe3O4粒子采用葡聚糖进行表面处理后制备成靶向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复合粒子的特异性浓聚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7 000 r/min的高速剪切机里,当温度为70 ℃,FeCl2的浓度为01 mol/L时,所制备的单层包覆油酸钠的纳米Fe3O4粒子平均粒径为8 nm,为单畴晶并具有超顺磁性。靶向纳米复合Fe3O4粒子可以特异性聚集于肿瘤部位,浓聚效果是生理盐水的213倍。  相似文献   

4.
纳米As2O3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将药物治疗与热疗相结合的靶向抗癌药物新剂型-As2O3磁性脂质体。方法:用改良的湿化学法制备MnxZn(1鄄x)Fe2O4(锰锌铁氧体)纳米磁性粒子,运用透射电镜和PE热分析系统进行表征,在高频交变磁场下进行体外加热试验,MTT实验检测其细胞毒性;采用薄膜-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制备纳米As2O3磁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系统和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原子荧光光度计检验脂质体中As2O3的包封率。结果:MnxZn(1鄄x)Fe2O4纳米磁性粒子近似球形,粒径20~40nm,无细胞毒性,居里温度随锰锌比例的不同分布在97℃~140℃之间,其磁流体在高频交变磁场下可升温至35℃~47℃并保持恒定。以此磁性材料为载体制成的As2O3磁性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82±125)nm,其中含有As2O3和MnxZn(1鄄x)Fe2O4的成份,药物包封率达到71.16%。结论:MnxZn(1鄄x)Fe2O4纳米粒子是制备医用磁性脂质体的良好载体,采用薄膜-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可制备纳米级As2O3磁性脂质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声脉冲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辐照脂质微泡(microbubbles,MBs),探讨ARFI辐照微泡对Fe3O4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检测其形态、大小、分布等,观察其体外磁共振显像效果.选取60只SD雌性大鼠,体质量为170 ~200 g,制备Walker256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6组(n=10):单纯ARFI辐照组、单纯MBs组、ARFI辐照MBs组、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微泡0.2 mL及5 mg/kg Fe3O4纳米粒子经大鼠尾静脉推注,ARFI辐照条件为探头间隔5 s辐照肿瘤部位,累计辐照5 min.将处理后的SD大鼠肿瘤部位行MRI扫描观察肿瘤组织信号变化;处死SD大鼠,取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SD大鼠肿瘤组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均可见点状蓝染颗粒.其中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蓝染颗粒计数明显多于其余2组(P<0.05).SD大鼠肿瘤部位磁共振成像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经相应处理后T2*WI均可见肿瘤内部低信号部分增加.结论 ARFI辐照MBs能够有效地提高Fe3O4纳米粒子在SD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分布,增强Fe3O4纳米粒子在活体肿瘤内的靶向递送效果.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药物组装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溦  王亚东  阮建明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13-117,121
目的组装癌症治疗药物五氟尿嘧啶,构成功能性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药物载体。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经优化胶体化学反应技术采用壳聚糖改性。经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形貌与粒度研究分析。结果其中磁性Fe3O4颗粒,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以及载药(五氟尿嘧啶,5-Fu)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别为8 ̄12nm,12 ̄15nm和20 ̄30nm,颗粒形状呈规则球型;壳聚糖改性作用和改性后纳米磁性Fe3O4载药效果明显。壳聚糖-五氟尿嘧啶(5-Fu)和壳聚糖改性磁性Fe3O4纳米颗粒载药量分别达到15.8%和9.3%。结论上述纳米药物载体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用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明胶浓度与异丙醇的体积以及Fe3O4含量对粒径分布及性能的关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粒度分析仪测量磁性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及差热分析进行结构和热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中的Fe3O4纳米粒子被明胶所包覆,而且粒径很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体外检测的粒细胞靶向介导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方法 制备以Fe3O4为核、表面包被siO2和异硫氰酸罗丹明的具有磁性且携带红色荧光的纳米材料,将其与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孵育不同时间以检测纳米材料对粒细胞的毒性.选择最佳比例将纳米材料和粒细胞体外结合,得到粒细胞靶向介导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将PC3细胞与正常人全血细胞分别以不同比例混合,加入上述探针,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探针的靶向情况.结果 在实验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制备的纳米探针对粒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镜下可见纳米探针在PC3细胞周围富集,形成“花瓣样”结构,而全血细胞周围无探针富集.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不会对粒细胞本身产生明显毒性,利用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生物靶向作用可使纳米探针有效地靶向检测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方法用部分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材料,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修饰,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晶衍射(XRD),磁强计(VSM),X射线能谱仪(EDS)等分析仪器对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磁纳米粒子经表面硅胶修饰后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磁饱和强度在65emu/g;磁微粒子表面氨基官能团化后,表面氨基密度为0.5umol/g;磁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组氨酸固定后,保持了组氨酸和纳米粒子的生物学及磁学特性;与肝癌单抗Hepama-1偶联后平均粒径在30nm左右,形态为椭圆球形,尚规则分布。结论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能满足载药的要求;通过化学偶联将一种优良的肝癌单抗Hepama-1固定在磁微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0.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DCIONP)的最佳配制条件,分析其主要物理性质。方法通过化学共沉淀法,配合适当的温度、pH值筛选葡聚糖、FeCl3.6H2O、FeCl2.4H2O的最佳质量比,反应一定时间后将产物离心、过滤,制备较纯净的葡聚糖包被的DCIONP,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DCIONP的粒径和晶体结构。结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所制备的葡聚糖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主要为Fe3O4晶体,氧化铁核心约为10 nm。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强,配制产物粒径小,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188铼(188Re)标记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白蛋白磁纳米体的实验室条件.方法 188Re标记白蛋白磁性纳米体的最佳实验室条件是SnCl2·H2O8 mg/ml,柠檬酸20 mg/ml,维生素C 8 mg/ml,反应容积为500μl,反应时间为3 h.结果188Re总的标记率大于90%,标记稳定性7 h为98%、24 h为95%.结论188R-0白蛋白磁性纳米体的标记率及标记稳定性适于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甘露糖(mannose)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的制备方法并检测其理学性质,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该体系能否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然后加入甘露糖溶液,在通氮条件下90℃剧烈搅拌2 h,得到甘露糖包被的SPION。透射电镜测量其大小和分布,傅里叶红外光谱判断甘露糖修饰效果,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铁含量,体外白细胞吞噬实验检测其能否被白细胞吞噬,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样品的安全性。结果所得样品为球形或类球形,分散性好,核心为Fe3O4晶体,核心粒径为(12.89±3.29)nm,包被甘露糖后的整体颗粒直径不超过20 nm;样品的铁含量为69.84 mg/L;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甘露糖成功结合到Fe3O4的表面;体外白细胞吞噬实验表明白细胞对甘露糖修饰的SPION的吞噬率较高,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其对细胞的IC50为100.44μg/ml。结论制备的mannose-SPION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超顺磁性等优点,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且细胞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纳米级超顺磁性Fe3O4超细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水解法,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方法 在N2保护和剧烈搅拌等条件下,将Fe^3 和Fe^2 混合液滴入氨水溶液中。结果 所制得的Fe3O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5nrn,具有超顺磁性。结论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所制得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本法可用于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构建纳米微球靶向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的铁浓度来增强抗肿瘤免疫。方法 采用W/O/W复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CD206单克隆抗体表面修饰的载Fe3O4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微球。使用马尔文粒径检测仪测定微粒直径,Zeta电位 法测定Zeta电位。用铁测定试剂盒测定Fe3O4的包封率。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D206抗体与巨噬细胞的结合及靶向性。Western blot、qRT-PCR检测巨噬细胞的极化指数。并用BALB/C-57小鼠皮下肿瘤模型验证纳米微球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极化状态。结果 纳米微球的平均直径在260~95 nm范围内,Zeta电位值在-19~-33 MV。Fe3O4的包封率在65%~75%。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单克隆抗体与PLGA微球偶联率为65%~70%,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PLGA微球与CD206高表达巨噬细胞的靶向结合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证实了偶联CD206抗体载Fe3O4的PLGA纳米微球(CD206-Fe3O4-PLGA)和载Fe3O4的PLGA纳米微球(Fe3O4-PLGA)促进TNF-α、iNOS和IL-1β的表达(P<0.05)。小鼠肿瘤模型研究证实CD206-Fe3O4-PLGA纳米颗粒促进TAMs中CD86的表达。结论 PLGA纳米微球具有均匀的粒子的大小及Zeta电位,以及较好的抗体偶联效率及纳米铁包封率,同时偶联CD206的PLGA微球能够较好的靶向结M2型巨噬细胞,并通过释放包被的Fe3O4促进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本研究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制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制备葡聚糖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子,并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磁学性质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共沉淀法获得SPIO纳米粒子,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利用邻苯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浓度,同时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弛豫率等参数。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所制备的葡聚糖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晶体,粒子体均粒径为85.9nm,氧化铁核心大小为15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其弛豫率和质量磁饱和度分别达到0.1567mmol/ms和80emu/gFe。结论 所制备的SPIO粒子稳定,其物理性质表明其具有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四氧化三铁(磁性Fe3O4)纳米颗粒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悬液加入培养的HaCaT细胞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共同孵育4 h,收集细胞进行常规透射电镜制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Fe3O4颗粒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2 nm。在不同浓度下Fe3O4磁性纳米颗粒均能以吞噬的方式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再从吞噬泡中释出,主要对其附近的线粒体造成影响,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嵴溶解。 结论 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主要对HaCaT细胞中颗粒附近的线粒体结构有损伤,且存在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PEG—PLGA—PEG,简称PELGE)。采用超声乳化一溶剂蒸发法(O/W)制备PELGE纳米粒。方法对可能影响纳米粒粒径大小的因素,如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聚合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做了较详细的考察。结果其优选方案为:高分子载体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0mg/ml,有机溶剂为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为2/3/a)的混合溶剂,F68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g/L,油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8。结论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呈规整球形,粒径分布范围为60~100n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高温分解法制备有机相Fe3O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采用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磁性纳米晶体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水溶性氧化铁纳米颗粒(Water-Soluble Iron Oxide Nanparticles,WION),将WION通过尾静脉注射入SD大鼠体内,在不同时间处死大鼠,组织切片染色观察WION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对WION的生物相容性做初步探讨.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晶体的表面通过疏水长链烷烃稳定,Fe3O4纳米晶体在环己烷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颗粒并无聚集现象;尾静脉注射0.5 ml的WION溶液(l mg/ml)24 h后,WION主要集中在脾脏和肝脏,其次是肾脏和肺.结论 采用高温分解法成功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其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进一步采用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氧化铁纳米颗粒(W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靶向抗癌药物新剂型-长循环磁性盐酸表柔比星脂质体。方法: 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粒子,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修饰剂,采用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柔比星纳米长循环磁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外加磁场等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紫外法测定脂质体中盐酸表柔比星的包封率,并分别观察水浴孵化时间、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盐酸表柔比星用量、mPEG用量和不同溶剂等因素对盐酸表柔比星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纳米磁性Fe3O4为近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约20 nm,以此磁性材料为磁核所制成的mPEG化盐酸表柔比星磁性脂质体颗粒较圆,平均粒径约50 nm,药物包封率达到57.5%,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体外稳定性和缓释效果。结论: 此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 重现性好,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一种稳定的水基磁流体.方法 采用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磁性粒子包裹剂的方法制备水基磁流体.采用常用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加入表面活性剂PVP包裹粒子,超声,减少粒子粒径,防止粒子的增大,纯化后即得水基磁流体.结果 获得粒径小而分布较窄的磁性纳米粒和磁流体,在水中分散性好,磁性性能较高.结论 PVP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磁流体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