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MRI诊断鞍旁占位病变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1例少见及不典型的鞍旁占位病变的MRI片,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1例中,男女之比为8:13,良性11例,恶性10例。定位全部正确,定性诊断均错误,其中完全误诊13例,部分误诊8例。结论:笔者认为MRI三维成像是定位诊断的必要前提,Gd-DTPA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张富森  陈新 《武警医学》1998,9(3):180-182
22例鞍区及其附近少见肿瘤的MRI诊断武警辽宁总队医院CT室张富森,陈新(沈阳110034)关键词鞍区肿瘤,MRI诊断鞍区及其附近的各类肿瘤常可累及相同的部位和组织结构,故临床表现相似。MRI对于鞍区常见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的诊断比较明确[1,2...  相似文献   

3.
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腺瘤37例,颅咽管瘤15例,鞍区脑膜瘤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垂体Rathke's囊肿2例,鞍区胶质瘤2例,胆脂瘤2例,脊索瘤2例,鞍上池巨大蛛网膜囊肿、结核性肉芽肿各1例。结论MRI能正确显示鞍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以及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鞍区病变种类较多[1] ,容易误诊。本文对经病理证实MRI误诊的鞍区病变 7例作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鞍区病变诊断准确性。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女 2例 ,年龄 13~ 6 0岁 ,平均 31岁。本组 7例全经手术病理证实。1 2 检查方法 本组 7例用常规SE序列T1WI及T2 WI平扫 ,经肘静脉注入Gd DTPA 10~ 12ml行T1WI增强。层厚 3~ 5mm ,层间隔 0 .3~ 1mm。2 误诊情况 见表 1。表 1  7例鞍区病变MRI误诊情况病例病  史MRI表现MRI诊断术后病理1  女 ,1 3岁 ,癫痫发作 1 5d 鞍…  相似文献   

5.
鞍隔胺膜瘤的CT,MRI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鞍隔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鞍隔脑膜瘤18例,17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单纯行MRI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例肿瘤位于鞍上及鞍内,1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15例、不均匀高密度2例,明显均匀增强14例、环形增强3例;MRI(7例)T1WI为均匀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1例;T2WI略高信号6例,  相似文献   

6.
鞍区青少年毛细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发生在鞍区的青少年毛细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青少年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青少年毛细星形细胞瘤在MRI表现上有如下特点(1)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稍长T1、等T1稍长T1与等混杂T1或长T1信号,在T2WI上大多表现为长T2信号,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可见显著强化;(2)不同规则分叶状,边界光滑锐利,几乎没有瘤周水肿;(3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鞍区病变的MRI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鞍区病变的手术病理资料及MRI资料,计算MRI诊断准确率,总结常见鞍区病变的MRI表现及鉴别要点,对误诊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鞍区病变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4.8岁;垂体瘤40例,颅咽管瘤12例,脊索瘤4例,脑膜瘤4例,囊性及肉芽肿病变6例,生殖细胞瘤3例,其他少见病变7例;76例中误诊16例,诊断准确率78.9%,误诊率21.1%;误诊病例中,垂体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误诊率较低,少见病变误诊率偏高。结论:鞍区各种病变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鞍区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MRI表现。结果:19例垂体大腺瘤、12例颅咽管瘤、9例鞍区脑膜瘤及4例鞍上池表皮样囊肿均有其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垂体大腺瘤起源于垂体,大多数向上生长呈“雪人”形,个别向下生长突破鞍底,瘤体内可发生囊变(47%)或出血(32%)而致信号强度不均;颅咽管瘤多发生于鞍上,少数累及鞍内,囊实性或囊性者居多,其中于T1加权像上囊液可呈低、等、高不同信号强度为其特点;脑膜瘤多位于鞍上池前部,信号均匀与脑灰质相似,增强扫描有时可见脑膜尾征;发生于鞍上池的表皮样囊肿沿脑池生长,边缘不规则,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结论:MRI对鞍区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新远  王宏 《武警医学》1994,5(6):327-328
磁共振成像在鞍区的应用(附30例报告)北京武警总医院MRI室毛新远,王宏,聂永康,夏庆堂(北京100039)鞍区结构复杂、重要,病种多种多样,通过磁共振成像和Gd-DTPA增强扫描,较容易进行定位、定性诊断[1],且毗邻组织易辨,为提供恰当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脾脏病变的CT及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5例脾脏病变,分析其CT与MRI表现及比较两者对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中包括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5例,脾包膜下血肿1例,脾淋巴瘤3例及脾梗塞、脾转移瘤各1例;应用CT检查9树,MRI诊断6例。结果:分别对15例脾脏病变从形态、CT密度或MRI信号强度及增强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观察。结论:脾脏病变发生率虽不高,但种类很多,CT和MRI对发现和明确脾脏病变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鞍区少见病变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MR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6例,年龄18~61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其MR信号特点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累及鞍内及鞍上病变1例为下视丘胶质瘤;鞍旁病变2例,为中颅窝鞍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鞍上病变3例,1例为垂体柄的生殖细胞瘤,2例为胆脂瘤。以上6例病例,5例术前均误诊,1例术前未能正确定性。结论: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应认真分析鞍区病变的MR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表现,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搜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45 例,全部行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45 例中听神经瘤18 例,脑膜瘤8 例,三叉神经瘤6 例,胆脂瘤3 例,血管母细胞瘤4 例,海绵状血管瘤4 例,脊索瘤2 例。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69 % ,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31 % 。87 % 的肿瘤呈园形或类园形,轮廓较清晰,占位效应明显,在T1 WI上多呈低等信号,T2 WI 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但各种肿瘤又有其特征性MR 改变,如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生长,胆脂瘤沿脑池生长,听神经溜,三叉神经瘤,血管母细胞瘤多见囊变、坏死,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出血,脑膜瘤、脊索瘤有不规则钙化,多数脑膜瘤增强后见脑膜尾征。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100 % 、100 % 、90 % 。结论: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CT表现,其中垂腺瘤34例,颅咽管瘤14例,脑膜瘤6例,唾星形细胞瘤5例,胆脂瘤3例,脊索瘤2例。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的CT特征随其种类而彼此不同。CT平扫显示为低、等、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可为均匀性、不均匀性、环状强化或无强化。结论:鞍区的各种瘤具有能被CT平扫各增强扫描所证实的不同特征,从而为该区肿瘤的准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旁肿瘤的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肿瘤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4例中脑膜瘤17例,侵袭性垂体瘤14例,神经鞘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转移瘤6例,表皮样囊肿6例,脊索瘤4例,淋巴瘤2例.鞍旁脑膜瘤信号和强化表现与颅内其他部位脑膜瘤类似;侵袭性垂体瘤累及鞍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包绕;神经鞘瘤以三叉神经鞘瘤多见,呈哑铃形跨颅中、后窝生长;海绵状血管瘤呈鞍内向鞍旁生长的哑铃形肿块,增强后强化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周边强化逐渐向内充填;鞍旁转移瘤多为双侧性,常见于鼻咽癌颅内侵犯;表皮样囊肿T1WI信号高于脑脊液,DWI上呈高信号改变;脊索瘤为不均匀信号,伴斜坡骨质破坏;鞍旁淋巴瘤可为双侧性,伴颅中窝底骨质破坏.结论:鞍旁肿瘤M R表现各有特点,把握其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缺乏症鞍区MRI表现的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65例生长激素缺乏患者的鞍区MRI改变的结果,得到垂体和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的相关统计函数式,提出诊断数据化处理的意义和可能性,材料与方法,65例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其中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HGHD)15例,垂直体生长激素缺乏(PGHD)50例,使用TOSHIBA公司的0.35%超导MRI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3mm层厚的鞍区检查,得到每个患者MRI征象6个方面参数65组  相似文献   

17.
鞍旁病变的MR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总结 5 9例鞍旁病变的MR表现 ,探讨鞍旁病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5 9例鞍旁病变 ,均行MR平扫检查 ,41例行MR增强扫描。 3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 4例经临床证实。结果 鞍旁脑膜瘤信号和强化表现与其他部位脑膜瘤类似 ,累及垂体时需要与垂体瘤侵犯海绵窦鉴别。肿瘤从桥小脑角延伸到鞍旁是三叉神经瘤的特点。转移瘤常见于鼻咽癌颅内侵犯。痛性眼肌麻痹表现为海绵窦增大和动眼神经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呈长T1 长T2 信号 ,显著强化。动脉瘤呈流空低信号 ,可以有血栓形成。结论 多数鞍旁病变MR表现有特点 ,少数需要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1例、垂体大腺瘤囊变伴出血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伴出血2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常见,以长/短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液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体位成像、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肇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臂丛区影像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报告6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X线平片可见肺尖区肿块3例,椎间孔扩大1例。CT检查:示肿块平均直径约4cm,呈梭形4例,呈哑铃形2例;平扫密度与肌肉CT值相近,增强扫描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低于血管。MRI检查:示T1加权像上肿瘤信号与肌肉相近3例,略低于肌肉信号2例;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其中3例信号接近脑脊液(均为神经鞘瘤)。1例行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强化。结论:根据病变的分布及上述影像学表现,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可于手术前做出诊断;MRI是显示臂丛区解剖及病变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MRI在鉴别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肿瘤MRI影像表现,观察MR影像特征.结果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均可同时侵犯鞍内及鞍旁,但两者MRI信号有特征性,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信号强度类似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显著,可见延迟强化.脑膜瘤呈等T1、T2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脑灰质信号近似,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弥漫性强化,相应部位可见脑膜线样强化.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能明确显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及脑膜瘤的不同信号改变、强化特点及内部结构特点,其MRI信号特点对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