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笔者医院近8年来确诊并收治的1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同济医院2011~2018年168例符合Duke大学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68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3.66±13.76岁,既往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12例(66.67%),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为50例(29.76%),风湿性心脏病22例(13.10%)。临床表现中发热所占的比例最大(135例,80.36%)。血培养阳性患者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33例,28.95%),其次为血链球菌(19例,16.6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14.91%)。82例(48.81%)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6例(51.19%)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168例患者中,63例(37.50%)痊愈出院,86例(51.19%)有效,11例(6.55%)未愈,8例(4.76%)死亡,经统计,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手术疗法优于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10间我院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血培养情况、超声心动图情况等内容。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94.6%)和心脏杂音(92.9%),71.4%的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链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89.3%的患者发现心脏赘生物。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多见的基础疾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心脏杂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对该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贫血、脾肿大、心脏杂音;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8%,血培养阳性率为40.32%,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87%,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阳性率.结论 近年来IE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培养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符合Duke标准且培养阳性的1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85岁,101例(64.3%)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44例(28.0%)〕,风湿性心脏病15例(9.6%)。临床表现以贫血(147例,93.6%)、发热(137例,87.3%)、心脏杂音(120例,76.4%)为主。12例(7.6%)经胸壁心脏超声(TTE)未发现赘生物而经食管心脏超声(TEE)发现赘生物。链球菌感染76例(48.4%)居首位(其中草绿色链球菌70例),其次为葡萄球菌感染33例(21.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11.5%)。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85例(54.1%)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72例进行了换瓣手术。27例患者痊愈出院,88例患者显效,38例患者无效,4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包括发病年龄较往年增大,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发热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草绿色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白希玲 《中国医刊》2005,40(12):36-3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8例先心病合并IE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抗生素选择、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症状是发热,进行性心功能减退,心脏杂音改变,皮肤瘀点,瘀斑.实验室检查部分有贫血,血沉(R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培养阳性18例(38%),心脏二维超声(2DE)发现赘生物32例(67%),死亡9例.28例经急诊或抗生素联合治疗后外科手术均治愈.结论先心病包括已经过外科手术纠治者,如存在不明原因持续1周以上的发热,应仔细检查心脏杂音变化等,及时做血培养及2DE,明确IE诊断.  相似文献   

10.
莫松柳  周永立  魏九金 《吉林医学》2012,33(13):2801-280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基层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IE 16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患者漏诊而转上级医院后确诊为IE,1例因冠状动脉栓塞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3例无明显并发症康复出院,2例感染控制后转送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先后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3例出院后反复出现发热,病程迁延。其中6例在抗感染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1例出现冠状动脉栓塞,2例死于心力衷竭。结论:在基层医院,对于发热超过2周,伴有胸闷表现,听诊时可闻及心脏杂音,血培养未见病原菌生长时,仍应考虑IE可能,并早期、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对于有彩超提示有赘生物或出现并发症者应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为外科手术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李佳  王树敏  胡淑华  谭金哲  钟册俊 《西部医学》2020,32(10):1488-1491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80例患者血样共检出病原菌株36株,检出病原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比8889%,真菌占比1111%。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为酿脓链球菌(388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44%)、D链球菌(1111%)和表皮葡萄球菌(111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250%),其次为心脏杂音(8875%)、疲乏(8375%)、盗汗(8125%)。9750%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赘生物。8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组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ALB<30g/L和栓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外科手术治疗占比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脑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样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绝大多数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赘生物,部分伴有基础心脏疾病,及早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警惕预后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5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并发症?微生物学及预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共收集到223例,平均年龄(46.0 ± 17.8)岁,患者主要表现有发热(90.6%),心脏杂音(87.4%)?并发症以心功能不全最多(41.7%),其次为栓塞事件(19.7%),且以左侧居多?致病菌以链球菌属最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属,真菌感染比例上升?截至出院后30 d,死亡27例(12.1%),对于有外科适应证的左心IE患者,肾功能衰竭(OR=33.761,P=0.003)及多器官功能衰竭(OR=17.958,P=0.003)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外科治疗(OR=0.077,P=0.001)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外科手术可改善IE患者预后,尤其是对于有适应证的左心IE患者,所以在内科积极抗病原治疗的同时,消除危险因素后应及早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周  程映雪 《海南医学》2010,21(5):17-18,2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93.7%)、心脏杂音(91.6%);血培养阳性率为39.6%,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IE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 29.1%、先天性心脏病占18.7%,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4.5%;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33%;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 近年来由于IE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IE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5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病原微生物、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男31例,女22例,男女比例约1.4:1。发热、心脏杂音的变化及心力衰竭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中风心病构成比占37.7%,明显下降。血培养阳性率仅为39.6%,草绿色链球菌虽仍占首位,但检出率为33.3%有下降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多。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69.8%。结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应适时调整临床思维,改进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骨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骨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态栓塞,脑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1)心脏结核异常是感染性心骨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1例IE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26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1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心脏手术。结果术后因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2例出现瓣周漏,再次行瓣膜置换,无晚期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和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60-116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内科治疗25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全部治愈出院。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IE的主要病因,发热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是诊断IE的主要手段。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