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抽取125例,按照奇偶排序原则将奇数设置为对照组(63例),偶数设置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望对今后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采取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后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术后适应性、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及腹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术后适应性、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及腹胀发生率的各项目上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发生腹胀4例(5.33%),其中轻度腹胀3例、中度腹胀1例;对照组共发生腹胀14例(18.67%),其中轻度腹胀8例、中度腹胀5例、重度腹胀1例;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发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妇科手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2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2组术后肛门排气、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2±2.7)h,肛门排气时间(24.4±3.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后腹胀发生率21.7%(10/46),明显低于对照组(56.5%,26/46),发生腹胀患者的腹胀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以及腹胀程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李维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27-4928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妇产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给予饮食、活动、有效镇痛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而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手术配合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数据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率为22.0%,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率为5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腹胀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缓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缓解的相关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9.43%(5/53),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26.42%(14/53),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4,p=0.023);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3.8±2.7vs 35.9±3.1,t=39.137,p0.001)、肛门排气时间(13.4±1.6vs 33.8±2.4,t=51.488,p0.001)、下床活动时间(2.1±0.6vs 4.7±0.9,t=17.500,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改善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显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应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李丹华  刘腊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29-19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发生腹胀及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抽取60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研究组(n=3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照组(n=30)则单纯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是3.33%,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是(22.01±2.44)h;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是26.67%,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是(32.09±3.26)h;上述2组指标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正面影响,可加快其肛门排气,降低其术后腹胀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减轻腹胀的效果。方法 100例腹式行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观察组和对照术后腹胀情况、肛门排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妇科腹部手术后早进饮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2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术后6h开始进食。对照组60例按常规待肛门排气后进食。将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妇科腹部手术后早进饮食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并减轻腹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观察2组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记录2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时间;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初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的初次排气时间,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尿管留置时间,观察组腹部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朱蕾  赵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94-95
目的 探讨针对妇科手术后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术后腹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需做妇科手术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排气情况、腹胀程度以及腹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内排气的人数较对照组高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无腹胀的人数较观察组少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术后腹胀采取临床综合护理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4.44%,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60.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11.660,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要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情况,加快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76例分为对照组(n=88)与观察组(n=8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饮食、体位、早期锻练等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腹胀症状,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腹胀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1月妇科收治腹部手术患者8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术后饮食护理,观察组43例进行早期进食和饮食指导.结果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腹胀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进食和饮食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临床舒适护理,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采取舒适的卧位,对促进肛门尽早排气,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包括生理舒适度及精神心理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去枕平卧后早期翻身,根据患者意愿采取随意卧位,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常规平躺6h后翻身取随意体位。比较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翻身取随意卧位使患者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更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部创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就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施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则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围术期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整合在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腹部创伤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整合,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住院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整合在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可促进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能有效缩短患者预后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B_1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3例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当天开始连续3d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B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