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甘草中多种共存微量元素的最佳前处理方法。方法分别用湿式消化法、微波消解法和高温灰化法前处理甘草样品,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用ICP-AES测定甘草中铜(Cu)、镍(Ni)、锰(Mn)、铅(Pb)和硒(Se)5种元素。结果从3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看出,Cu、Ni、Mn元素测定值3种方法均有很高的回收率(99.46%~101.50%);与湿式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比较,高温灰化法对于具有汽化温度较低的元素Pb、Se的回收率偏低(70.52%、62.01%)。高温灰化法测定处理后,各元素含量均低于温湿式消化法或微波消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湿式消化法或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后用ICP-AES法测定甘草中Cu、Ni、Mn、Pb和Se元素含量,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一年生甘草移栽苗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锰离子浓度水平,分别为0、1.81、18.1、36.2和54.3 mg·L-1(Mn SO4·H2O),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甘草鲨稀合成酶1(SQS1)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探讨锰处理对甘草SQS1基因表达量与甘草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SQS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甘草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r=0.737)。SQS1基因表达量在18.1 mg·L-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为7.90,分别是对照(0 mg·L-1)、1.81、36.2和54.3 mg·L-1处理的1.75、1.37、1.37和2.33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草酸含量在1.81和18.1 mg·L-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3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说明适量浓度的锰处理对甘草SQS1基因的表达和甘草酸的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锰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王薛君崔金山马明月李宏革张玉敏我们观察了染锰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类(SOD、GSH-Px、CAT)活力、血清及甲状腺组织中硫基含量,为进一步探讨锰中毒机理,揭示锰对机体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近10余年来甘草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联合造就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它们的抗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抑制所组成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又可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结论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疏水性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益补中药,临床常见甘草饮片入药。不同炮制工艺对甘草药用价值具备一定影响。本文以甘草炮制方法入手,立足于主流的蜜炙工艺,探析炮制手段、炮制要点与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的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影响,从蜜炙方法、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等要素着手,讨论甘草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 (2 0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冰醋酸 (体积比 5∶1 5∶80∶1 ) ,流速0 8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甘草苷在 2 0~ 3 0 0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3 1 %。香豆素在 1 7~ 1 6 7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2 0 %。结论本法可作为甘草附子汤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健康志愿者口服甘草甜素脂质体(Glycyrrhizin liposome,GL-L)和甘草甜素药片(Glycyrrhizin,GL)后的药动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的浓度,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三乙胺(87:12.15:0.3:0.55),流速为1.0 mL·min-1,用乙腈提取,在254 nm下检测.用上述HPLC法测定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GL-L和GL后的药动学.结果:血浆GA的出峰时间大约为12 min,检测限为0.062 5μg·mL-1.口服两种制剂后,血浆中未检测到GL,仅检测到GA,口服GL-L后血中GA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药峰值(Cmax)较口服GL高.结论:口服GL很少被吸收,而口服GL-L后可促进GL转变为GA和GA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用中药甘草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查阅近16年来有关甘草及其药理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实验研究资料,分析了甘草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甘草在抗肿瘤方面表现出抗氧化作用、间接反突变作用、抗促癌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结论:甘草是一味较理想的抗肿瘤中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甘草对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甘草与姜黄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姜黄素的含量,并计算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 30%乙醇为提取溶剂时,甘草与姜黄(1:1)混合,姜黄素提取率可增加一倍.结论 甘草中的甘草酸是提高姜黄素提取率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甘草中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的含量。方法:通过优化微波消化条件,采用氘灯背景校正,快速序列分析(FS)模式,在同一体系中连续测定不同元素。结果:在选定分析条件下,铁、锌、铜、锰检出限分别为0.0039,0.0056,0.0048,0.0034μg·mL~(-1),RSD 分别为1.6%~3.3%,回收率为96.8%~103.0%。结论:该方法只用一个标准混合系列,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甘草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从甘草中分别提取纯化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生物碱和多糖,并进行活性比较。然后以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为指导,从甘草黄酮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并对其抑制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甘草黄酮和甘草次酸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从甘草黄酮中分离鉴定了一活性成分—甘草酚,其表现为快速的非剂量依赖性的非竞争性抑制类型,且IC50=0.26μg·mL-1,而甘草次酸却表现为快速的剂量依赖性的不可逆抑制类型,IC50=102.4μg·mL-1。结论甘草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甘草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草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离、鉴定。结果初步分离出40余个峰,鉴定出32种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在被测物质中,醇、酚、酯类化合物有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0.1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6.82%)等8种;酸类化合物有正十六酸(8.33%)、正十八酸(4.68%)等8种;烃类化合物有正十九烷(4.71%)、正十八炕(4.16%)、正十七烷(4.02%)等14种;还有2个酮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草药材的薄层扫描指纹图谱 (TLCS FP) ,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 1% (w)氢氧化钠浸渍硅胶GF2 5 4预制板 (Merck) ,醋酸乙酯 甲酸 冰醋酸 水(V∶V∶V∶V =15∶1∶1∶2 )为展开剂 ,2 5 4nm紫外吸收扫描。结果 14批甘草药材样品得到的TLCS指纹图谱有 6个共有峰 ,聚类分析结果正品甘草药材有较好的相似度 ;三维图谱可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质量进行直观比较。结论该TLCS FP可用于甘草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以及甘草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entifi c ODS-2 Hypersil,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以甘草酸单铵盐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比色法测定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符合2010年版药典标准。结论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植方式的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及甘草总皂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可为甘草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产甘草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方法用人工栽培品种作为对照 ,采用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新疆产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exDC) 6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共扩增出 175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 10 2条 ,占 5 8.2 8%。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 ,建立了UPGMA聚类图。结论不同地理群体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产地相距越远 ,群体间相似性程度越低 ;人工栽培种与同一产地野生种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高甘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MC I等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3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5-O-甲基甘草西定(化合物3),1-甲氧基榕叶酚(化合物4),二十二烷醇(化合物5),白桦脂酸(化合物6),甘草西定(化合物7),齐墩果酸(化合物8),华良姜素(化合物9),咖啡酸二十二酯(化合物10),新甘草酚(化合物11),甘草宁H(化合物12),异甘草醇(化合物13),甘草素(化合物14),黄羽扇豆怀特酮(化合物15),3R-驴食草酚(化合物16),刺甘草查耳酮(化合物17),甘草香豆素(化合物18),甘草芳香豆素(化合物19),7,2,′4′-三羟基-5-甲氧基-3-芳香豆素(化合物20),甘草瑞酮(化合物21),异甘草素(化合物22),甘草醇(化合物23),芒柄花素(化合物24),甘草利酮(化合物25),格里西轮(化合物26),芒柄花苷(化合物27),甘草苷(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动态的观点对甘草有效成分的积累做了研究,对于甘草的采收期和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草、喜树碱配伍应用的抗肿瘤作用。应用SRB法对甘草、喜树碱配伍后进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和H22小鼠的生存时间进行了的观察。甘草、喜树碱配伍后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并对人成纤维细胞无影响;体内实验表明,甘草、喜树碱能抑制S180小鼠的瘤重,能显著延长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提示甘草与喜树碱配伍应用后能增强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并能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9.
Context: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impact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have encouraged the search of new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face them. Licoric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inflammatory diseases since ancient times in 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licorice, to introduce the traditional use, modern clinical trials and officially approved drug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to obtain new insi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licorice. Methods: PubMed, Web of Science, Science Direct and ResearchGate were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the search terms ‘licorice’, ‘licorice metabolites’, ‘anti-inflammatory’, ‘triterpenoids’, ‘flavonoid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mainly from year 2010 to 2016 without language restriction. Studies were selected from 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s, in vitro studies with Jadad score less than 2 points and in vivo and clinical studies with experimental flaws were excluded.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ninety-five papers were searched and 93 papers were reviewed. Licorice extract, 3 triterpenes and 13 flavonoids exhibit evident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mainly by decreasing TNF, MMPs, PGE2 and free radicals, which also explained its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in stimulating digestive system functions, eliminating phlegm, relieving coughing, nourishing qi and alleviating pain in TCM. Five hundred and fifty-four drugs containing licorice have been approved by CFDA. The side effect may due to the cortical hormone like action. Conclusion: Licorice and its natural compounds have demonstrat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Mor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using different models with different dosag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is also critical for clinical use of licorice extract and purified compoun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草水煎液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酶诱导剂组(给予苯巴比妥)、酶抑制剂组(给予西咪替丁)及甘草水煎液组(给予甘草水煎液),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14 d,第15天腹腔注射探针药物非那西丁,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非那西丁浓度,并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盐水组、苯巴比妥组、西咪替丁组及甘草水煎液组非那西丁的t1/2分别为(104±10)、(178±15)、(86±9)、(90±9)min。结论:甘草水煎液对大鼠肝药酶P450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