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髋部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却成为临床上的一项棘手问题。由于可继发致死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DVT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999年,国内吕厚山等[1]首次报道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为40%。而2005年,查振刚等[2]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降至11.2%。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次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为3.2%~6.5%,全髋关节翻修术后脱位发生率为7.4%~11.4%[1],早期脱位因髋关节周围肌肉、关节囊的力量没有恢复正常,而病人又将下肢放置在容易发生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所致。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梯形枕和三角枕,但此类枕头不利于侧卧时使用,病人常因患肢过度悬空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临床上因骨质疏松、跌倒外伤而致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较为常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达40%~60%。轻者可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发生肺栓塞或脑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后果严重[2]。作者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头置换238例,全髋置换180例,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9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2.97%,其中脱位5例,伤口感染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神经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7...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近年来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病变的首选方法,该手术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日见突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由之继发的肺栓塞(PE)更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完成了48例(5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脱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4%[1],女性易脱位[2],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脱位的基本机制是柄的颈部与髋关节边缘的碰撞,然后形成一种杠杆作用,使得人工股骨头脱出于臼外而不能回纳[3],所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护理显得特别重要。江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9月~2005年8月对86例患者实施了THA,其中有2例发生了脱位,发生率为2.4%。现将THA术后脱位的原因以及术后防止脱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35~7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例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全置换术。结果:术后5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由于及时发现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恢复。结论: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必须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复位,设计康复锻炼计划,利用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或损伤的重要手段,可起到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1]。但关节置换术后可能伴有感染的发生,这将给手术患者带来毁灭性的危害[2]。据国外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3%~1.7%[3];国内相关报道显示,早期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15%,但即使现在感染发生率下降至1%时,每年仍然有超过10 000例患者发生全髋关  相似文献   

9.
范小艳 《护理研究》2011,25(23):2117-2118
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术后6个月,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3%~7.0%[1]。脱位一旦发生,不仅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需再次手术,延长了病人的住院和康复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而且可能遗留髋关节[2]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  叶方 《上海护理》2005,5(6):35-3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多种髋部疾患的主要手段,通过它可以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由之继发的肺栓塞更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l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后病情缓解,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道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42%~57%,膝关节置换术后约41%~85%。[1]Colwell[2]报道指出,骨科手术后如果无任何预防措施,DVT的发生率达40%~60%。可见,下肢关节手术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少数血栓形成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可发展为致死性的肺血栓栓塞症。西药治疗多单用溶栓抗凝治疗,但存在费用高、切口渗血、增加感染机率等不利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防治DVT,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就有关中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髋关节疾病患者146例(156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33个月,疗效优115例,良28例,可3例,优良率为97.9%;术中发生股骨大粗隆骨折5例,术后发生引流管周围感染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关节脱位1例,余138例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熟练手术操作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全髋置换(THA)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0%~60%[1]。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公认为是THA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全髋置换术后尤其重要[2]。我科从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对98例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采取了气压配合下肢关节康复器(CPM机)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髋外展架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同组医生实施的1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三角枕和丁字鞋,实验组术后应用防脱位支架,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平均引流量、感染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肺栓塞率、术后脱位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平均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00),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01),脱位率低于对照组(P=0.016),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人工髋关节置换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自制简易髋外展架对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脱位、保障早期关节活动及预防其他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探讨其预防的对策。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243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自手术后6个月内共发生12例脱位,发生率为4.94%,其中全髋关节首次置换发生脱位9例,其发生率为3.70%,全髋翻修术共28例,术后发生脱位3例,脱位发生率为10.71%,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首次置换患者中发病原因为骨折、查体侧卧外展实验阳性、手术入路选择为后外侧、将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之外的患者其脱位发生率与各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而使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其术后脱位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脱位的患者中有10例保守治疗未再出现脱位,2例患者因出现习惯性脱位后行全髋关节翻修后未出现脱位。结论术前的疾病、组织的肌力、选择手术的入路,假体安放的位置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会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华瑜  黄连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198-1198
目的总结5例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全置换术.结果术后5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由于及时发现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恢复.结论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必须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复位,设计康复锻炼计划,利用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从心理疏导、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结果]40例病人均在2周内出院,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切口均甲级愈合;均获6个月~2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1例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64.5分±4.3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提高至83.5分±6.3分。[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5例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全置换术。结果:术后5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由于及时发现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恢复。结论:髋关节全置换术后并发脱位必须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复位,设计康复锻炼计划,利用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齐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65-16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严重而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1],仅次于假体松动[2],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在2.6%~5.1%[3-5]。因术后早期脱位对患者康复的信心打击大、住院和康复时间延长、手术费用升高、可能遗留髋关节功能损害,故增强对THR后髋关节脱位的认识,掌握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是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1 THR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R后早期,术后3个月迟发性脱位较少[6]。早期脱位是指在THR后6周内发生,大约1/4~1/2的脱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