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降钙素原在诊断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对58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并将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PCT、CRP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毒性脑炎整个病程中PCT、CRP水平升高不明显.化脓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T可以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rocalcitonin,PCT)对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收治的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9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3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后第1、3、7天抽血检测PCT浓度;所有患儿行小儿危重症评分法(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结果①三组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C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第1天,PCT水平及PC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天PCT水平明显升高, PCIS评分明显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动态测监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常见后遗症的种类及发生率,探讨可能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129例化脑性脑膜炎患儿,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统计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并寻找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的80例患儿中,有较轻后遗症者12例,有严重后遗症者13例,包括智力低下11例,运动障碍8例,双侧听力障碍4例,继发性癫痫4例,10例患儿合并有两种或以上严重后遗症,最常见为智力低下合并运动障碍。行为问题共检查48例患儿,有行为问题患儿17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发热总时间>7天、入院后反复抽搐≥3次、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8分)、感染性休克、瞳孔异常、肢体活动障碍为出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后遗症表现多种多样,提示患儿应该进行系统的随访;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昏迷、感染性休克等临床症状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症状,并给予早期干预,将对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金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97-1798,1801
目的:探讨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提高指导。方法:入选2009年2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7例,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是否选择激素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n=73)和对照组(n=74)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结果。49例患儿选择高压氧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组患儿结果优于对照组;49例患儿接受高压氧治疗后,均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后遗症;而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98例患儿中3例(3.1﹪)出现耳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二者相比,x2=4.562,P<0.05。结论:辅助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采用高压氧治疗则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脑膜炎患儿(感染组)及5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感染组患儿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n=7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n=96),对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脑脊液PCT、WBC、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血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WBC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结合WBC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治疗过程中PCT水平的变化可对早期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进行鉴别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与脑脊液(CSF)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取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患儿的血清、CSF标本,另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两组CSF 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化脑组降低比结脑组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CysC水平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NS感染两组患儿CSF Cys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CSF Cys 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ys C水平均轻微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水平的变化将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CSF)中补体C3、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关系,探索联合检测该3项指标鉴别诊断脑膜炎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化学免疫发光法分别检测37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和1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CSF的上述3项指标.结果:3组患儿CSF的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化脑组TNF-α(含量最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他2项指标都是结脑组最高;病脑组补体C.、C4含量大部分低于仪器最低检出限.结论:联合检测CSF补体C3、C4和TNF-α,可以鉴别诊断化脑、结脑和病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降温、降低颅内压、改善代谢),对照组加用美罗培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能够在提升治愈率的同时降低患儿预后不良反应及后遗症,效果明确,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PCT、NSE、CK-BB、LDH及其同工酶的含量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三组患儿检测脑脊液中PCT、NSE、CK-BB、LDH及其同工酶的含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PCT和LDH水平化脑组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P0.01),NSE和CK-BB水平病脑组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LDH1和LDH2化脑组明显低于病脑组和对照组(P0.01),LDH4和LDH5化脑组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感染早期,检测脑脊液PCT、LDH、LDH4和LDH5水平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NSE、CK-BB、LDH1和LDH2水平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感染致病菌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各25例。检测两组血清及脑脊液中CRP、PCT、WB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脑脊液中感染指标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CRP、PCT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通过联合检测CRP、PCT、WBC指标对疾病类型快速作出判断,使患儿得到及时与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将158例COPD患者根据入院病情分为非感染组77例、普通肺炎组58例、重症肺炎组23例,于入院后24h内进行CRP、PCT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普通肺炎组及重症肺炎组患者PCT与CRP曲线下面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对评判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炎及肺炎严重程度有临床指导意义,其中PCT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PCT)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评估感染控制中作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56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细菌性感染患者,测定患者入院时(PCT1)、48 h(PCT2)及72 h(PCT3)的PCT水平,分别计算出48 h及72 h的PCT的变化率;同时记录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然后根据患者最后结局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2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及PCT的变化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48 h变化率[-0.448(-0.591,-0.167)vs 0.048(0,0.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845,P〈0.001);存活组和死亡组72 h 变化率[-0.563(-0.767,-0.063)vs 0(0,0.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596,P〈0.001)。结论:ICU细菌性感染患者中,PCT水平及变化率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T水平及变化率亦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石伟 《四川医学》2014,(6):679-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2, 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分别服用氯沙坦(50mg/d)、依那普利(20mg/d),实验组服用氯沙坦(25mg/d)和依那普利(10mg/d),然后比较不同分组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t=15.53、14.54,P〈0.05);联合用药组的肾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12.14、12.78,P〈0.05)。结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患者肾性高血压,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VAP的患者58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观察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压积(PCT)及胸片的变化情况。评估痰热清对V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7 d,试验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温、PCT、WBC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8 d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3±2.6)d,住ICU时间为(6.5±3.6)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9.3±4.6)d,28 d死亡率为9%。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5±4.1)d,住ICU时间为(9.1±4.9)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3.3±6.3)d,28 d死亡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能增强VAP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内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和真菌血症患者降钙素原( PCT) 的变化幅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1 月至2013 年4 月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血行感染的患者, 纳入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患者49 例, 革兰阳性球菌血症患者22 例, 念珠菌血症患者17 例。比较三组患者菌血症发生3 d 内PCT 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比较三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 、WBC、乳酸、肌酐和C 反应蛋白( CRP) 等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 , 评价PCT 鉴别三种菌血症的能力。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组PCT 平均为( 13. 9 ±18. 0) ng/mL[ 中位数: 8. 32 ng/mL, 范围( 2. 47 ~78. 26) ng/mL, 革兰阳性球菌组PCT 平均为( 1. 34 ±1. 25) ng/mL[ 中位数: 0. 75 ng/mL, 范围( 0. 10 ~4. 81) ng/mL] , 真菌血症组PCT 平均为( 1. 21 ±0. 92) ng/mL[ 中位数:0. 64 ng/mL, 范围( 0. 30 ~2. 89) ng/mL] 。阴性杆菌菌血症PCT显著高于阳性球菌和真菌组, 差异显著( P 〈0. 01) , ROC 曲线下面积为0. 980( 95% CI 0. 945 ~1. 016) ; 而阳性球菌和真菌血症两组PCT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 0. 833) , 两组ROC 曲线下面积为0. 049( 95% CI,0. 266 ~0. 632, P =0. 590) 。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PC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阳性球菌和念珠菌,但阳性球菌和念珠菌血症患者发病早期PCT升高幅度无明显差异, PCT不能用以区分阳性球菌和念珠菌菌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脓毒血症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儿以及同期40例非脓毒血症患儿(非脓毒血症组)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脓毒血症组,根据患病性质分为细菌性脓毒血症组(40例)、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20例);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中治疗痊愈的为存活组,死亡的为死亡组.根据新生患儿危重病例(NCIS)评分法对60例脓毒血症患儿患病程度进行评定;检测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以及非脓毒血症组患儿的血清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脓毒血症患儿入院治疗痊愈的41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浓度血症组血清PCT水平[(11.86±5.92)、(2.14±1.33) ng/mL]和非脓毒血症组的血清PCT水平[(0.37±0.22) n~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脓毒血症血清PCT水平与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WBC水平[(13.7±1.5)×109/L]和非脓毒血症组患儿WBC水平分[(12.9±1.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NCIS评分为非极危重,其血清PCT水平则超过14.86 ng/mL患儿最后死亡;NCIS评分为极危重患儿6例,其血清PCT水平未超过14.86 ng/mL,治疗后患儿存活.结论 血清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凯  刘超  王娟 《中原医刊》2014,(2):20-2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8例危重晚期新生儿分为三组:细菌感染组68例,病毒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54例。回顾性分析危重晚期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晚期新生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3.5%、12.5%和13.0%,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晚期新生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病房,血清PCT可用作晚期新生儿细菌感染与病毒等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30例患儿根据出院诊断分为一般感染组(n=130例)和重症感染组(n=100例),并于入院时和治疗后72h分别测定血清PCT、Hs-CRP以及WBC。结果:PCT阳性重症感染组91例,一般感染组78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Hs-CRP阳性72例,一般感染组Hs-CRP阳性54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外周血WBC升者高26例,重症感染组白细胞升高28例,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PCT的阳性率明显大于Hs-CRP及外周血WBC(P<0.05)。治疗后血清PCT下降较Hs-CRP及白细胞快(P<0.05)。结论:监测PCT水平对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危重程度、疗效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