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黄疸     
黄疸乃诸黄之总称。自《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之后,历代医家对诸黄发病的机理和防治方药,依据临床实践不断的做了充实和丰富,已基本形成了祖国医学一套  相似文献   

2.
小儿黄疸辨证论治广东省普宁市中医院(515300)张怡安关键词小儿黄疸,辨证论治小儿形气未充,容易感受六淫时疫之邪;小儿纯阳之体,外邪入里易化热;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易因饮食伤脾胃,积滞生瘀。小儿黄疸具有湿、热、积、瘀的特点。治疗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但...  相似文献   

3.
《中医儿科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参考书之一,本篇为征求意见稿,现将原文照登.读者如有建设性意见的信函,请径寄该书主编工作单位: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医儿科学》编写工作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绵茵陈180g,金钱草90g,川郁金60g,粉甘草15g。红糖适量。用法:水煎加红糖当水饮,每天1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儿肝胆疾病多有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病例呈急性发作过程。袁老先生对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胆病治疗尤有特长,现将儿科方面有代表性的验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满意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5.89±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13.01±2.38)μmol/L,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为(46.62±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29.56±2.3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治小儿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发病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由外感、伤食,内因多为脾虚、内伤所致。其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近年来,笔者治疗小儿黄疸多例,皆从中医辨证论治,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8.
小儿黄疸为儿科常见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笔者自拟“黄疸汤”在门诊治疗小儿黄疸,每收良效,现将病例较完整之80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3岁,  相似文献   

9.
10.
黄疸之证多不离乎湿热,然因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所以尽有湿热黄疸之证,亦不宜妄投苦寒戕中之味。余根据自己过去运用《伤寒》茵陈蒿汤治疗小儿黄疸的得失教训,扬其长而避其短,取其意而更其味,自拟茵白金麦汤,验之于临床疗效颇佳,既有良好的清除湿热的作用,又无损脾伤胃之弊,口感也较茵陈蒿汤为佳,患儿易于接受,便于全程服用,今介绍于后,以资临床借鉴。处方:茵陈12克金银花10克白茅根10克 白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拟茵陈消费汤治疗出生一月左右的婴儿黄疸数十例,其黄疸指数均在45~60单位之间,肝功能正常,并排除了梗阻性黄疸。黄疸病因中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胆汁粘稠症等。采用茵陈消费汤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疸为临床常见,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往往导致病势缠绵,在其病变过程中,可见到血淤的病理表现。研究血淤与黄疸的关系,对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后,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即黄疸正治法、权变法、类病法、救逆法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阳黄黄疸初期以及素体强壮者,多以阳黄为主.尤以小儿"体禀纯阳",湿邪更易化热.湿与热结阻于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热液泄、淫于肌肤,蕴积发黄.临床辨证对于阳黄病儿,首应辨别湿与热邪,孰轻孰重,今将常见证型列后.1.热重于?证候与病机分析证见发热,早期或有恶寒,身目发黄如橘子色、其色鲜明,倦怠少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腹痛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任宝成名老中医治疗小儿黄疸的经验。任老认为湿热邪气是黄疸的重要病因,祛湿是治疗关键,其按三焦分期辨证论治小儿黄疸,并提出了芳香化湿、清热利湿、轻消理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曹书和 《陕西中医》1995,16(12):540-540
采用速效退黄汤(茵陈、丹参、赤芍、麦芽、板蓝根、茯苓等)治疗小儿黄疸300例,结果:痊愈284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10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64以上者55例,转阴39例占70.8%。  相似文献   

17.
邓涛 《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2):14-15
<正> 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清肝健脾法辨证治疗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86例中男61例,女25例;年龄:2~5岁17例,6~9岁39例,10~14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铁、铜、锌离子的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86/86)和80.2%(69/8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分别为80.2%(69/86)和52.3%(45/86),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2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占32.6%,主要表现为多次少量稀便或稀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的血清铁、铜、锌离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茵陈、板蓝根各20克,柴胡、云苓、山药、神曲、甘草各10克,白术7克,大枣2枚,水煎服。连服10剂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黄疸消失,食欲及精神状态趋向正常水平,肝脏明显回缩为显效;黄疸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精神转佳为好转。与治疗前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相似文献   

20.
1983年以来,笔者自拟茵陈青蒿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4岁。均有发热恶寒,纳呆,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身目、小便俱黄,大便溏泄,肝脏轻度肿大,压痛等症状。肝功能异常,尿胆色素阳性。经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10天)显效者(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4疗程显效者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