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和制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可靠、稳定、经济的脑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治疗的基础,而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梗塞在临床脑梗塞中占60%,故其动物模型极为重要.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脑缺血,重点是大脑中动脉缺血的动物模型和制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等。几乎对缺血级联反应的所有环节都已进行过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和试验。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有效,但临床试验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就目前各类神经保护药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与进展作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与残疾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危害了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占60%80%。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应最大可能的符合疾病实际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发病的病理过程,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该文总结了近年关于该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药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概述近十余年来闪气活血药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从胶质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毒性、细胞内Ca^2 超负荷、一氧化氮的调节、氧自由基损伤等方面阐述其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说明益气活血药对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亦称颅脑损伤或头部外伤,专指由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TBI发生机制以及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是当前脑研究的热点问题。动物模型的复制对开展TBI的实验治疗学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撞击脑损伤、非撞击加速脑损伤和爆炸冲击波致脑外伤三类动物模型的进展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这些模型在实验治疗学上的应用,为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缺血期间谷氨酸的大量累积会导致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发生兴奋性毒性损伤,因此对缺血期间谷氨酸水平的调控一直是脑缺血防治药物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上谷氨酸转运体GLAST(EAAT1)和GLT-1(EAAT2)的表达或活性,增加缺血时谷氨酸的摄取,维持突触间隙内谷氨酸的正常浓度,从而降低兴奋性毒性,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一些化合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尿酸、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山楂酸等已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对谷氨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对抗谷氨酸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和开发以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为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一氧化氮 (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双重作用 ,既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 ,又有神经毒性作用。在脑缺血过程中 ,源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产生的NO有神经保护作用 ,源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过度表达所形成的NO有神经毒性作用。利用NO的双重作用 ,找到防治脑缺血的药物及给药时间和剂量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抗脑缺血的溶栓治疗受到治疗时间窗的限制,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脑缺血则没有时间窗的限制。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推动了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开发。动物实验的阳性结果和临床试验的阴性结果让人们对神经保护剂的研发产生疑虑。随着脑缺血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新型抗脑缺血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必将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主要综述近3年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研究进展。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节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合酶活性、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6个方面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指出目前仍存在观测指标单一、涉及脑细胞功能恢复及脑神经功能重建等的研究有待深入,亟需建立病症结合、行业认可的标准的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丰富研究指标,为总结与提高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发生率高 ,病人预后差 ,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硫酸镁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本实验意在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硫酸镁防治脑缺血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 50只SD大鼠 ,参照Longa s插线法 ,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4小时后拔除插线。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 1)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 (HB) ,于再灌…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脑缺血脑血流及血脑屏障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和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两种实验模型。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不论是全脑缺血还是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注3d,应用三七总皂甙的各组动物及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结论 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脑中风常伴随着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动物脑缺血(常用的有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或脑出血性损害,有相关的行为学方法评价,建立了许多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的评价方法。随着中风后急性脑缺血阶段临床治疗药物疗效的提高,使用动物模型作为评价特定区域神经学机能障碍的方法越来越重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最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实验性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的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In the normal mature brain, blood vessel formation is tightly downregulated. However, pathologic processes such as ischemia can induce cerebral vascular regeneration. Angiogenesis is one of the major styles of new vessel 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major angiogenic factors in the brain, discuss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angiogenic factors an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in response to brain ischemia, and finally, review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ngiogenic factors and EPCs in experimental cerebral ischemi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urovascular unit.  相似文献   

14.
Cerebral ischemia: models, methods and outcom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to brain ischemia con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schemic injury mechanisms but suffers from its limited relev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methods that do not or only partially replicate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brain ischemia.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st widely used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brain ischemia are reviewed. Particular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articularities of the various ischemia models, the application of imaging methods for the reliabl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infarct core, penumbra, benign oligemia and normal tissue, as well as to the final outcome of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al power of brain ischemia-relat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缓激肽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前由颈外动脉泵入缓激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缺血前15 m in给予缓激肽组与对照组相比,梗死体积减小、水肿程度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结论预先给予缓激肽可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保护脑血管、减少梗死体积来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薛新宏  赵小明  王大力  彭延波  张江 《河北医药》2012,34(14):2087-20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缺血再灌注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鼠脑梗死面积、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 ,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 利用TTC染色结合球积仪、氢清除法组织血流计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梗死面积、rCBF、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药物治疗组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同时药物能改善缺血侧皮质rCBF的下降 ,并显著减轻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均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本文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筛选后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脑缺血预处理对照组(32只)、脑缺血组(32只),脑缺血预处理组(32只)5组和术后12、24、48、72h四个时间点。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CA1区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预处理对照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无形态学改变,未见有细胞凋亡。脑缺血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12h、24h、48h、72h神经元凋亡逐渐加重。与脑缺血组相比,脑缺血预处理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小,水肿程度轻,神经元形态恢复快,凋亡细胞数目少。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有效成分764-3对正常大鼠和高血压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阻断正常大鼠和肾性高血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观察缺血24h其脑比重、脑血管通透性、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等脑损伤指标的改变,以及丹参有效成分764-3对这种改变的作用。结果:正常大鼠脑局灶性缺血24h后,皮层、尾核、海马的比重降低,形成了脑水肿,脑血管通透性、脑丙二醛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丹参有效成分764-3对这种改变有明显抑制作用。高血压大鼠仅杏仁核形成水肿,其脑血管通透性、脑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增加,764-3对脑丙二醛增加和脑水肿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无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有效成分764-3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