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丹参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羊水过少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120例羊水过少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69,采用丹参+LMWH,对照组(n=60)单用LMWH。检测治疗前后羊水指数(AFI)、最大羊水池深度(AFD),凝血指标(PT、aPTT、TT、PLT、Fbg),新生儿五分钟Apgar评分、体重。结果两组治疗后AFI、AFD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LMWH组;两组治疗后PT、aPTT、TT平均值均升高并处于正常范围内,且联合治疗组升高较LMWH明显;联合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LMWH组,平均体重高于LMWH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PLT和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LMWH可显著提高羊水量,改善孕妇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妊娠晚期孕36~40周(孕妇324例)与正常非妊娠妇女104例(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F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凝血功能较正常非孕妇女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临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都应监测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208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检测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08例妊娠晚期孕妇(测定组)及104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可帮助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相似文献   

5.
林晓军 《吉林医学》2010,31(22):3765-376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氨基酸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羊水过少孕妇给予静脉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氨基酸,以多普勒彩超检测羊水指数(AFI)。结果:经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氨基酸,AFI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氨基酸治疗羊水过少,疗效确切,新生儿出生状况明显改善,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麦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羊水过少孕妇给予静脉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加参麦注射液,林格氏液。以多普勒彩超检测羊水指数(AFI)。结果:新生儿出生状况明显改善,发病率低,孕产妇剖宫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妊娠(6—12周)孕妇和晚期妊娠(38—42周)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76例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的正常孕妇及244例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PT、APTT、TT和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早期组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PT、APTT和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凝血四项作为期间出血倾向的指标,了解不同妊娠期间的凝血状况,预防产前及产中发生产科意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度子间疒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119例重度子疒间前期患者为重度子间疒前期(S-PE)组,同期正常的单胎晚期妊娠孕妇116例为对照组。采集孕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S-PE组孕妇的PT值、INR值、APTT值、Fbg值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T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度子疒间前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应及早采取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灼均  莫和国  陈慧  邓宇涛 《吉林医学》2014,(24):5329-533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严重反应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凝血仪对健康体检人群妇女45例(对照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1 683例(正常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妇女52例(妊高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检测,比较妊高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凝血功能的区别,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分娩前后的变化。结果:PT、APTT、ATⅢ、Fbg、DDi对照组与妊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对照组与妊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ATⅢ、Fbg、DDi正常妊娠组与妊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正常妊娠组与妊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组妇女分娩前后比较,PT、APTT、ATⅢ下降(P<0.05),Fbg、DDi升高(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止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而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后的止凝血功能,可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恢复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孕28~40w)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与健康育龄非孕妇200例,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TT(P〈0.05),FIB(P〈0.001),PT(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孕妇PT、APTT、TT凝固时间均有缩短,FIB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凝四项指标发生了改变,提示应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娩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60例临产妇(分娩组)与8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T、APTT、TT、Fbg及D-D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娩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9.44±0.90)s、(29.86±6.20)s、(13.41±1.86)s、(3.28±0.87)g/L、(1.08±2.23)mg/L,对照组PT、APTT、TT、Fbg、D-D分别为(12.24±1.08)s、(30.18±3.19)s、(16.31±1.03)s、(2.55±0.53)g/L、(0.27±0.08)mg/L。与对照组比较分娩组PT和TT均明显缩短(P<0.01),D-D和Fbg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应建立孕妇分娩前凝血各项指标和D-D的正常值参考区间,并常规检测分娩前的凝血功能和D-D,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于73例正常妊娠妇女(A组)和6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A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的PT、APTT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DP、D-Di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凝血系统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和监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将62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孕妇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所有孕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晨分别采血检测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变化(D-二聚体及FIB)、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羊水指数(AFI)。结果: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及FIB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FI值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改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的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及羊水指数,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凝血功能检测在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2例孕产妇和102例体检者血浆标本在Sy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APTT、PT、Fbg、TT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孕产妇组与体检对照组比较:APTT、PT明显缩短,Fb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T结果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产妇生理性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四项的检查对预防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DIC、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孕产妇及胎儿的意外,确保母婴平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期羊水过少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钟琴琴 《当代医学》2010,16(33):108-109
目的研究晚期羊水过少及其处理原则,并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10年5月在妇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晚期羊水过少孕妇210例,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根据羊水指数(AFI)结果将孕妇分成两组:羊水量偏少组(50mm≤AFI≤80mm)110例,羊水量过少组(AFI〈50mm)100例,采取母体水化疗法后,予以催产素引产。并对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两组经水化治疗后羊水量均增加,两组经阴道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降低。结论母体水化疗法对增加羊水量有效,并显著减少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病、脑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周哲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8-419,42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46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45例及PIHS患者125例的血浆凝血指标及D-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晚孕组和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的发病率随Fbg、D-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PIH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期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随机纳入健康女性60例,分别于月经前期、月经期、月经后期采血,检测PT、PT%、INR、FBG、APTT、TT等凝血指标,并对各期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价健康女性月经期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月经前期PT:11.4±0.78;PT%:107.5±10.6;INR:0.95±0.06;Fbg:2.47±0.46;APTT:28.02±3.58;TT:18.9±1.7。月经期PT:11.6±0.84;PT%:107.5±10.4;INR:0.96+0.06;Fbg:2.49±0.48;APTT:27.86±4.14;TT:18.7±1.9。月经后期PT:11.6±0.94;PT%:107.2±11.1;INR:0.96±0.08;Fbg:2.58±0.48;APTT:27.89±3.75;TT:19.1±2.2。所有指标在各期均在参考值范围内;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前期、月经期、月经后期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女性月经期机体的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变,月经对她们的影响可能在机体可代偿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组(48例)、正常妊娠组(30例)和正常未孕组(30例)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PT、APTT、TT、FIB四项检测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正常妊娠组与正常未孕组相比APTT和FIB均显著增高(P〈0.01),PT和TT均明显增高(P〈0.05);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APTT和FIB显著增高(P〈0.01),PT和TT明显增高(P〈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呈重度高凝状态,检测妊娠妇女血凝四项指标,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